問題詳情
30.資料一:「早期的歐洲學者相信伊斯蘭教的傳播是透過刀劍實現的,被征服的民族要麼選擇信仰要麼選擇死亡。現在明顯的是,盡管武力傳教在穆斯林國家不是沒有,但實際上是很少的……確實許多對伊斯蘭教的信仰都是出自信仰的啟示或者穆斯林學者和聖人表現出的聖潔,以及政治和經濟得失的計算。」資料二:「在多數情況下,信仰本身混雜著世俗和精神的目的。而且,信仰伊斯蘭教並不必由過去的生活轉向全新的生活。盡管它需要接受新的宗教信仰和宗教團體的成員,但多數信仰者仍然深深依附於自己原本的文化和團體。」請問:根據資料判斷,下列哪項論述符合其意旨?
(A)伊斯蘭教強調以刀劍傳教
(B)多數穆斯林是被武力脅迫入教
(C)穆斯林學者精於算計政經得失
(D)早期歐洲學者對伊斯蘭教有誤解偏見
(A)伊斯蘭教強調以刀劍傳教
(B)多數穆斯林是被武力脅迫入教
(C)穆斯林學者精於算計政經得失
(D)早期歐洲學者對伊斯蘭教有誤解偏見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下列各反應中所預期的主要產物何者正確?(A) (B) (C) (D) (E)
- 「吳哥窟」建築群是由六百多座大小建築所構成,其風格深受哪一文化(或宗教)的影響?(A)基督教(B)伊斯蘭教(C)當地傳統宗教信仰(D)印度教
- 中古時代,伊斯蘭帝國或政權經常出現政治分裂或衝突不斷上演的現象。請問:造成此一現象的重要因素為何?(A)對《古蘭經》教義詮釋不同(B)對征服地區的統治政策(C)土地分封制度的實施(D)哈里發繼承
- 同學們正在討論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差異—甲生:印度教是一種多神教;伊斯蘭教是一神教;乙生:印度教的廟宇建築融合了希臘、羅馬、拜占庭和波斯的建築要素;而伊斯蘭的清真寺則以阿拉伯傳統建築為基本要素;丙
- 1295年某民族信仰伊斯蘭教後,他們支持伊斯蘭教的文藝和學術……其征服行動實際上幫助了中東搖搖欲墜的文明,並為它注入新生命。他們……在貿易和文化方面,都有正面的影響。他們敞開大門,歡迎歐洲全新而
- 1231年,教宗下了一到諭令:○○有內部自治的權利,自由講學、遊學的權利,獨立審判權、賦稅與兵役的豁免權等。由自己決定領導和管理方式。」請問:此到諭令是頒布給哪個組織?(A)教堂(B)大學(C)
- 資料一:「有海上船隊往來於紅海、印度洋,以至於中國唐宋時代的東南貿易,和地中海的商路相銜接,成為控制當時東西貿易的主角。」資料二:「他們為了貿易方便,首先發明支票、提貨單和信用狀,並成立股份有限
- 民國 49 年《自由中國》雜誌的創辦人,反對蔣中正三度連任總統,決定籌組『中國民主黨』,因而被臺灣警備總司令部以「涉嫌叛亂」為由,拘捕下獄十年。請問:此創辨人為誰?(A)施明德 (B)雷震 (C
- 下列哪些函數的極限收斂?(A) (B) (C) (D) (E)
- 日治時期,總督府有意改善臺灣人的「陋習」,建立現代化的社會。但 1930 年,蔣渭水還曾打電報向國際聯盟抗議總督府「不人道」。請問:他抗議的應該是下列哪一項政策? (A)特許吸食鴉片 (B)國語
內容推薦
- 古波斯人及羅馬人對統治者表示敬意時,往往親吻其腳部或足印,稱為吻足禮。後來有人自認是使徒彼得的繼承人,也享有吻足禮特權,凡是授予大主教職位、為皇帝加冕、接待諸侯時,都應行吻足禮。他也可以廢止任何
- 一幅畫作描繪某地羊毛市集的景象:各地來的商人熙來攘往,好不熱鬧,主教在廣場上為市民祝福,羊毛商人把貨品陳列攤位上,供人選購,還有幾個攤位專門提供兌換貨幣的服務。這種景象最早可能出現於 (A)一世
- 一座教堂,原本建築在羅馬神廟的遺址上,八世紀時,改建成清真寺;十三世紀時,又改為羅馬教會的主教座堂;十六世紀時,重新修建。這座教堂因經歷不同的歷史發展,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這座教堂最可能位在
- 公元前第6世紀,印度發生宗教改革,出現一個新的宗教。他們繼承傳統的「業」與「輪迴」思想,反對殺生,主張極端苦行,反對暴力,認為即使犧牲生命,也不應訴諸暴力。這個宗教傳播的區域以印度為主,甚少傳至
- 史家討論政治領袖亞歷山大時,有不同的看法:甲:亞歷山大的成就非凡,奠定了日後羅馬帝國統治與基督教傳播的基礎。乙:亞歷山大野心勃勃,所到之處,攻城略地,屠殺守軍,將婦孺轉賣為奴。我們應當如何認識這
- 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在位初期多次征戰,擴張版圖。但公元前261年他的人生有了重大的轉變:征服東部沿海的羯陵迦王國時,因目睹該地有15萬人被強制擄走,10萬人死於戰場,還有許多人稍後死去,阿育王決
- 羅馬共和時代不斷擴張而帶來許多問題。當時有位作家描述:「羅馬人將征服來的土地部分劃為公地,分配給沒有土地和貧苦的公民,收取少量租金。但有錢人以較高租金承租,剝奪較窮者的機會……又以假名等手法將土
- 13世紀以後,東南亞島嶼地區的人民,經由阿拉伯人、波斯人與印度人的媒介,逐漸接受了伊斯蘭信仰。阿拉伯人、波斯人與印度人等最主要是以何種方式傳播伊斯蘭教? (A)透過貿易接觸 (B)藉由軍事征服
- 8世紀時,拜占庭帝國內部發生「聖像崇拜」的爭議,支持和反對崇拜聖像者各持立場,雙方相持不下。以下是兩種觀點:甲:「我們供奉聖像,讓人民可以透過聖像學習基督教精神,並且激發他們的宗教熱情。」乙:「
- 史家評論某地區的文化成就:「他們深以自己能傳承古希臘為榮,作家們以典雅的古希臘語寫作。當西歐正沉淪於黑暗時代時,他們繼續維持一個有教養、博學的社會,產生許多著名的歷史和神學著作,以及一種優美的書
- 「日治時期,□為了提升臺灣文化及加強社會觀念,因而發行了如附圖的報紙,用以宣傳理念。」上文缺空中應是指下列何者? (A)臺灣議會 (B)臺灣地方自治聯盟(C)臺灣民眾黨 (D)臺灣文化協會。
- 學者指出:在這個地區,隨著商人的通商貿易,傳入了印度的宗教文化,此區出現許多與印度相仿的廟宇與神祇。本地統治階級在該區印度化過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他們聘請婆羅門擔任顧問,引入印度的儀式、習俗與相
- 下圖甲、乙、丙、丁四個區域,何者既屬古代迦太基,又為當代「茉莉花革命」的起源之地? (A)甲 (B)乙 (C)丙 (D)丁。
- 臺灣在民國 85 年舉辦哪次選舉後,雖然歷經中共的飛彈恐嚇,但是卻使得世界各國紛紛讚揚臺灣的民主成就,當時的總統甚至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A)總統直接民選 (B)全面改選中央民意代表(C)省長直
- 【題組】Air Condition編輯私有筆記及自訂標籤公路◆英文專業-109 年 - 109 交通部公路總局_汽車檢、考驗員:英文專業#85733討論私人筆記( 0 )50【站僕】摩檸Mor
- 西元 1920 年代後,臺灣知識份子展開政治社會運動主要是受到下列哪個思潮的影響?(A)民族自決 (B)愛國主義 (C)立憲運動 (D)共產主義
- 有一段文字提到:「此一運動雖然功敗垂成,但它是臺灣武力抗日運動轉變為近代政治運動的第一個嘗試;而且,它是日治時期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政治運動。」若以這段敘述來看,此一運動的宗旨與設置何者有關?(
- 有關西元 1935 年總督府對地方自治的改革及選舉,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公民普選地方首長和民意代表(B)地方議員代表半官選半民選(C)地方首長全面民選(D)選舉方式為無限制選舉。
- 中國共產黨於何時徹底席捲大陸,導致國民政府撤退來臺? (A)民國 37 年 (B)民國 38 年(C)民國 39 年 (D)民國 40 年。
- 下列何者不是日治時期總督府在臺灣設立大學的目的?(A)提供在臺日人接受高等教育(B)為臺人減輕升學的壓力(C)方便日本學者來臺研究(D)提供在臺日人深造的管道。
- 戒嚴期間,臺灣人民的哪些權利備受限制?(甲)言論(乙)集會(丙)出版(丁)信仰宗教(戊)結社(A)甲乙丙丁 (B)甲乙丙戊 (C)甲丙丁戊 (D)乙丙丁戊。
- 1979 年 12 月 10 日晚間,「國際人權日紀念大會,吸引了數以萬計的群眾參加。人群中有人私自點燃火把,治安單位認定持火把遊行違背申請之約,於是開出了鎮暴車,終於釀成一場警民大衝突。請問
- 日治時期由於不再有纏足的風氣,所帶來的影響可能是下列何者?(A)運動項目變得多元化 (B)女子讀書的風氣日盛(C)每位平民都能擁有許多鞋子 (D)婦女參與工作的生產效率提高。
- 1979 年 12 月 10 日晚間,「國際人權日紀念大會,吸引了數以萬計的群眾參加。人群中有人私自點燃火把,治安單位認定持火把遊行違背申請之約,於是開出了鎮暴車,終於釀成一場警民大衝突。請問
- 「1895 年日軍接收臺灣時,官兵實際死於戰鬥者僅 164名,而死於疫病者卻高達 4,478 人。」由上述情況及數據判斷,下列哪項推論正確?(A)日本人普遍身體差,沒有抵抗力(B)臺灣人習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