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6.史家討論政治領袖亞歷山大時,有不同的看法:甲:亞歷山大的成就非凡,奠定了日後羅馬帝國統治與基督教傳播的基礎。乙:亞歷山大野心勃勃,所到之處,攻城略地,屠殺守軍,將婦孺轉賣為奴。我們應當如何認識這兩種看法?
(A)甲乃討論其影響;乙則陳述其作為
(B)甲陳述相關史實;乙則評價其功過
(C)甲反映當時人看法;乙為後世評論
(D)甲乙均持正面態度,肯定亞歷山大。
(A)甲乃討論其影響;乙則陳述其作為
(B)甲陳述相關史實;乙則評價其功過
(C)甲反映當時人看法;乙為後世評論
(D)甲乙均持正面態度,肯定亞歷山大。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一座教堂,原本建築在羅馬神廟的遺址上,八世紀時,改建成清真寺;十三世紀時,又改為羅馬教會的主教座堂;十六世紀時,重新修建。這座教堂因經歷不同的歷史發展,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這座教堂最可能位在
- 一幅畫作描繪某地羊毛市集的景象:各地來的商人熙來攘往,好不熱鬧,主教在廣場上為市民祝福,羊毛商人把貨品陳列攤位上,供人選購,還有幾個攤位專門提供兌換貨幣的服務。這種景象最早可能出現於 (A)一世
- 古波斯人及羅馬人對統治者表示敬意時,往往親吻其腳部或足印,稱為吻足禮。後來有人自認是使徒彼得的繼承人,也享有吻足禮特權,凡是授予大主教職位、為皇帝加冕、接待諸侯時,都應行吻足禮。他也可以廢止任何
- 「他們把他看成是瘋子、惹人討厭、不值得憐憫,就決定要殺死他。穆罕默德聽到他們的陰謀,便在深夜決心離開麥加,於西元622年遷徙眾人移居麥加北方二百哩的新根據地,這件伊斯蘭教史上的大事,稱為『黑嗤拉
- 資料一:「早期的歐洲學者相信伊斯蘭教的傳播是透過刀劍實現的,被征服的民族要麼選擇信仰要麼選擇死亡。現在明顯的是,盡管武力傳教在穆斯林國家不是沒有,但實際上是很少的……確實許多對伊斯蘭教的信仰都是
- 「他」試圖以個人的生活樹立一個恪遵宗教信條的榜樣,並將教義用於帝國事務。因此,他幾乎是唯一將宗教理想注入治國之道,卻不是神權統治者。他禁止無益的殺生,為平民建立醫院,為旅客建立休息場所,對貧民施
- 下列各反應中所預期的主要產物何者正確?(A) (B) (C) (D) (E)
- 「吳哥窟」建築群是由六百多座大小建築所構成,其風格深受哪一文化(或宗教)的影響?(A)基督教(B)伊斯蘭教(C)當地傳統宗教信仰(D)印度教
- 中古時代,伊斯蘭帝國或政權經常出現政治分裂或衝突不斷上演的現象。請問:造成此一現象的重要因素為何?(A)對《古蘭經》教義詮釋不同(B)對征服地區的統治政策(C)土地分封制度的實施(D)哈里發繼承
- 同學們正在討論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差異—甲生:印度教是一種多神教;伊斯蘭教是一神教;乙生:印度教的廟宇建築融合了希臘、羅馬、拜占庭和波斯的建築要素;而伊斯蘭的清真寺則以阿拉伯傳統建築為基本要素;丙
內容推薦
- 羅馬共和時代不斷擴張而帶來許多問題。當時有位作家描述:「羅馬人將征服來的土地部分劃為公地,分配給沒有土地和貧苦的公民,收取少量租金。但有錢人以較高租金承租,剝奪較窮者的機會……又以假名等手法將土
- 13世紀以後,東南亞島嶼地區的人民,經由阿拉伯人、波斯人與印度人的媒介,逐漸接受了伊斯蘭信仰。阿拉伯人、波斯人與印度人等最主要是以何種方式傳播伊斯蘭教? (A)透過貿易接觸 (B)藉由軍事征服
- 8世紀時,拜占庭帝國內部發生「聖像崇拜」的爭議,支持和反對崇拜聖像者各持立場,雙方相持不下。以下是兩種觀點:甲:「我們供奉聖像,讓人民可以透過聖像學習基督教精神,並且激發他們的宗教熱情。」乙:「
- 史家評論某地區的文化成就:「他們深以自己能傳承古希臘為榮,作家們以典雅的古希臘語寫作。當西歐正沉淪於黑暗時代時,他們繼續維持一個有教養、博學的社會,產生許多著名的歷史和神學著作,以及一種優美的書
- 「日治時期,□為了提升臺灣文化及加強社會觀念,因而發行了如附圖的報紙,用以宣傳理念。」上文缺空中應是指下列何者? (A)臺灣議會 (B)臺灣地方自治聯盟(C)臺灣民眾黨 (D)臺灣文化協會。
- 學者指出:在這個地區,隨著商人的通商貿易,傳入了印度的宗教文化,此區出現許多與印度相仿的廟宇與神祇。本地統治階級在該區印度化過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他們聘請婆羅門擔任顧問,引入印度的儀式、習俗與相
- 下圖甲、乙、丙、丁四個區域,何者既屬古代迦太基,又為當代「茉莉花革命」的起源之地? (A)甲 (B)乙 (C)丙 (D)丁。
- 臺灣在民國 85 年舉辦哪次選舉後,雖然歷經中共的飛彈恐嚇,但是卻使得世界各國紛紛讚揚臺灣的民主成就,當時的總統甚至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A)總統直接民選 (B)全面改選中央民意代表(C)省長直
- 【題組】Air Condition編輯私有筆記及自訂標籤公路◆英文專業-109 年 - 109 交通部公路總局_汽車檢、考驗員:英文專業#85733討論私人筆記( 0 )50【站僕】摩檸Mor
- 西元 1920 年代後,臺灣知識份子展開政治社會運動主要是受到下列哪個思潮的影響?(A)民族自決 (B)愛國主義 (C)立憲運動 (D)共產主義
- 有一段文字提到:「此一運動雖然功敗垂成,但它是臺灣武力抗日運動轉變為近代政治運動的第一個嘗試;而且,它是日治時期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政治運動。」若以這段敘述來看,此一運動的宗旨與設置何者有關?(
- 有關西元 1935 年總督府對地方自治的改革及選舉,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公民普選地方首長和民意代表(B)地方議員代表半官選半民選(C)地方首長全面民選(D)選舉方式為無限制選舉。
- 中國共產黨於何時徹底席捲大陸,導致國民政府撤退來臺? (A)民國 37 年 (B)民國 38 年(C)民國 39 年 (D)民國 40 年。
- 下列何者不是日治時期總督府在臺灣設立大學的目的?(A)提供在臺日人接受高等教育(B)為臺人減輕升學的壓力(C)方便日本學者來臺研究(D)提供在臺日人深造的管道。
- 戒嚴期間,臺灣人民的哪些權利備受限制?(甲)言論(乙)集會(丙)出版(丁)信仰宗教(戊)結社(A)甲乙丙丁 (B)甲乙丙戊 (C)甲丙丁戊 (D)乙丙丁戊。
- 1979 年 12 月 10 日晚間,「國際人權日紀念大會,吸引了數以萬計的群眾參加。人群中有人私自點燃火把,治安單位認定持火把遊行違背申請之約,於是開出了鎮暴車,終於釀成一場警民大衝突。請問
- 日治時期由於不再有纏足的風氣,所帶來的影響可能是下列何者?(A)運動項目變得多元化 (B)女子讀書的風氣日盛(C)每位平民都能擁有許多鞋子 (D)婦女參與工作的生產效率提高。
- 1979 年 12 月 10 日晚間,「國際人權日紀念大會,吸引了數以萬計的群眾參加。人群中有人私自點燃火把,治安單位認定持火把遊行違背申請之約,於是開出了鎮暴車,終於釀成一場警民大衝突。請問
- 「1895 年日軍接收臺灣時,官兵實際死於戰鬥者僅 164名,而死於疫病者卻高達 4,478 人。」由上述情況及數據判斷,下列哪項推論正確?(A)日本人普遍身體差,沒有抵抗力(B)臺灣人習慣不
- 「1895 年日軍接收臺灣時,官兵實際死於戰鬥者僅 164名,而死於疫病者卻高達 4,478 人。」由上述情況及數據判斷,下列哪項推論正確?【題組】承上題,為改善此一問題,總督府陸續實
- 喬安愛好攝影,有一天來到臺中火車站,發現此車站融合了西方的建築風格,設有大時鐘,是國家二級古蹟。依據上述的特色判斷,臺中火車站應該是何時建立的呢?(A)清領前期 (B)清領後期 (C)日治時期
- 某直轄市市長表示:「民國六十八年,我與同志在這個城市舉行示威遊行,遭執政黨逮捕判刑,沒想到我還能當選這個城市的市長,服務各位市民。」上述直轄市市長管轄下圖的哪座城市? (A)甲 (B)乙 (C
- 爸爸:「兒子,恭喜你考上大學,這是臺灣人的光榮。」日治時期的此人若要搭乘火車前往學校,應在下列何站下車? (A)高雄車站 (B)臺南車站(C)臺中車站 (D)臺北車站。
- 「台灣議會的設置,是台灣人唯一的活路」請問:此句話,有可能是誰的名言?(A)唐景崧 (B)丘逢甲 (C)余清芳 (D)蔣渭水。
- 某位史家說:「十字軍對歐洲文明影響是否很大,是有爭論的。毫無疑問,十字軍有助於義大利港口城市的經濟成長,尤其是熱那亞、比薩和威尼斯。然而重要的是,十二世紀財富和人口的增加先使得十字軍運動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