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2. 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為功。」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血脈;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腸胃間;不治,將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望見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問其故。扁鵲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鍼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後五日,桓侯體病,使人召扁鵲;扁鵲已逃去。桓侯遂死。(《史記•扁鵲列傳》)承上題,本文所要傳達的意旨,下列哪一選項的敘述最妥善?
(A) 醫者當懷父母心,視病如親,無論貴賤,一視同仁。
(B) 強調醫者當於微末處體察病的徵兆。
(C) 反思醫者的社會觀感,強調當建立專業倫理。
(D) 從患者的立場出發,強調患者心理與疾病能否得治的關鍵。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426605
統計:A(7),B(76),C(34),D(93),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