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9.何時做的智力測驗是兒童將來學業表現成功與否的最佳指標之一?
(A)3 歲時
(B)剛上幼稚園時
(C)幼稚園即將結束時
(D)小學下學期
(A)3 歲時
(B)剛上幼稚園時
(C)幼稚園即將結束時
(D)小學下學期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438735
統計:A(13),B(23),C(222),D(248),E(0)
內容推薦
- 該班的班級團體輔導重點有哪些?請說明你的觀點與可能作法。(10%)
- 請以表格方式擬一份包含三級預防的校園兒童偏差行為輔導計畫書(10%),並說明你的規劃理念。(5%)
- 9 歲的恩恩覺得要交到一個親密的朋友要花很長的時間,所以當她發現自己的朋友詴著要再交其他朋友時,她覺得好難過。請問若以西爾曼的「友誼階段論」來判斷,恩恩是屬於哪個階段?(A)階段一 (B)階段二
- 三、你擔任國小的輔導教師,需要進行班級輔導。事由:六年級某班,最近有多位學生聯合起來排擠學生 A,或用言語嘲笑他或將他的作業簿藏起來…,造成 A 生不敢來上學。A 生家長及該班導師請輔導室協助,進行班
- 一般而言,導師都很認真的在幫助兒童,然而導師通常有些盲點,使得導師在輔導兒童的過程感到挫折。請列點說明導師常有的盲點。(5%)
- 在與學生家長合作的過程中,須注意哪些倫理議題?(10%)
- 二、為了未成年當事人最大福祉著想,學校輔導老師多需與學生家長共同合作,但學生家長常表現出抗拒的行為…… 試述學生家長常表現出的抗拒行為及抗拒的可能原因,並舉例說明減少家長抗拒行為的因應策略
- 6 .為了確保學生美術創作展選拔比賽的公正性,最適合使用下列哪一種信度係數來表示其信度值?(A)折半信度 (B)KR20 信度 (C)評分者信度 (D)再測信度
- 5 .在史塔夫賓(Stufflebeam)所提出的 CIPP 整體評鑑模式中,敘述和分析可用的人力和物質資源、解決策略,以及在行動過程中的程序設計等,係為下列哪一項評鑑方式?(A)脈絡(context
- 「一件商品,在工廠裏設使不合格,還可以改裝再製,一旦搬到市場上,若是不能合用,不稱顧客的意思,就只有永遠被遺棄了。當我在學校畢業是懷抱著怕這被遺棄的心情,很不自安地回到故鄉去。」從以上
內容推薦
- 7 .某生在一測驗上得 50 分,換算成百分等級是 80,這表示什麼意義?(A)有 80%的人在 50 分以下 (B)有 80%的人在 50 分之上(C)有 50%的人在 80 分以下 (D)有 50
- 下列何者是國小導師常接觸的輔導工作?(A)諮商與諮詢(B)諮商與升學輔導(C)心理治療(D)教育環境與心理衛生
- 小明:「有時我覺得很不好過」。老師:「你可不可以說得更詳細些?比方最近一次的感覺是在何時出現?」以上的對話,老師使用何種技巧? (A)同理心 (B)具體化 (C)解釋 (D)立即性
- 下列何者不是影響學習成就的因素? (A)自我效能 (B)父母的參與和管教風格 (C)性別 (D)社經地位與家庭環境
- 輔導老師通常用什麼方式與個案建立正向的輔導關係?(A)仔細地傾聽個案(B)覺察輔導人員本身的議題並與個案分享(C)將個案視為自己的朋友以便能輕鬆對話(D)仔細注意並滿足行政工作上對個案量的要求
- 8 .就一份測驗的信度及效度的關聯而言,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成立?(A)高效度、高信度 (B)低效度、低信度 (C)低效度、高信度 (D)高效度、低信度
- 下列何者不屬於輔導諮商的特性? (A)重視關係 (B)探討問題 (C)診斷評量 (D)重新導向
- 下列有關百分等級(PR)常模的敘述,何者是錯誤的?(A)百分等級是最常用也最容易理解的常模。(B)百分等級的量尺單位不相等,所以無法進行統計分析。(C)百分等級 80,可解釋為其表現優於 80%
- 個別輔導中的初次會談至為重要,一般而言,初次會談不宜採取下列哪項行為?(A)建立信任關係 (B)了解主要問題 (C)儘量多問問題 (D)引導談話
- 讓個案直接去接觸與適應而減輕害怕及焦慮情境或事務的方式是?(A)消弱法 (B)洪水法 (C)減敏法 (D)嫌惡法
- 進行該班的班級團體輔導過程,有哪些注意事項?(5%)
- 學校輔導中心可提供社區家長各種資訊服務和輔導活動,讓家長和學校、學生之間形成密切聯繫幫助學生成長,這些專業服務稱為? (A)諮商 (B)諮詢 (C)評量 (D)評鑑
- 下列哪種情形是不屬於保密原則的例外範圍?(A)發現虐待 (B)發現性侵害 (C)諮商資料移轉 (D)諮商員有預警他人責任時
- 有關小團體輔導之成效評估,下列敘述何者為非?(A)團體的成效與團體歷程息息相關。(B)若要對團體成效加以評量,只作前後測的比較,就可以充分找到團體之有效與無效因素。(C)團體成效評量可依評量的層
- 以下何者並非「自我表露」技術的主要功能?(A)協助當事人得到啟示,對問題產生不同的看法。(B)鼓勵當事人進一步吐露與探討問題。(C)協助當事人抒解與覺察其情緒。(D)增進當事人與諮商員之間的信任
- 四、在國民小學的三級預防工作中,關於兒童偏差行為的輔導工作, 請回答下列各題項: 針對出現偏差行為的兒童,以圖示方法說明輔導策略。(5%)
- 有時候兒童內心的情緒或較不願意以口語表達的想法,可詴著採用下列何種方式進行輔導與諮商?(A)敘事治療 (B)行為治療 (C)遊戲治療 (D)閱讀治療
- 一年級老師觀察到班上一位新生在母親離開時會感到焦慮沮喪,但是當母親回來卻又會充滿憤怒,這是最接近安沃斯(Ainsworth)的研究中的哪一種依附類型? (A)安全型依附 (B)焦慮矛盾型依附 (
- 以下何者對於避免團體成員流失沒有助益?(A)在團體進行前與教師以及行政人員作充分的溝通,以提高對方的合作意願。(B)方案設計有趣並且符合成員之需求。(C)運用各種帶領技巧提升團體之凝聚力。(D)
- 保護性因子又稱為「復原力」,能夠幫助個人降低遺傳或惡劣生活環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成功適應生活中的挑戰及威脅。以下何者不屬於保護性因子?(A)善盡社會義務 (B)能增強抗壓性 (C)與他人完全融合
- 9 .建構觀的教學模式 R2D2 為下列哪一位學者所提出?(A)Willis (B)Piaget (C)Bloom (D)Vygotsky
- 下列哪一位學者的理論最接近「不經一事,不長一智」?(A)斯金納(Skinner) (B)桑代克(Thorndike) (C)皮亞傑(Piaget) (D)馬斯洛(Maslow)
- 班級導師向輔導室諮詢班上學生的搗蛋行為,基於阿德勒學派的觀點,下列何者不是這些兒童行為的目的?(A)宣洩憤怒 (B)追求權力 (C)自暴自棄 (D)報復
- 個別與團體輔導的實踐,並非根基於以下哪一項原則? (A)自主性 (B)獲益性 (C)無害性 (D)公開性
- 依據「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準則」之規定,處理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時,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A)當事人為未成年者,得由法定代理人陪同接受調查。(B)行為人與被害人有權力不對等之情形時,應避免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