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 現代臺灣人很難想像沒有電的日子,想知道家中電力的來源,就要了解臺灣電力公司的歷史,最早可以上溯到臺灣電力株式會社。臺灣電力株式會社最大的成就,是在 1934 年完成哪個水力發電工程系統?
(A)石門水庫
(B)烏山頭水庫
(C)嘉南大圳
(D)日月潭水力發電所。
(A)石門水庫
(B)烏山頭水庫
(C)嘉南大圳
(D)日月潭水力發電所。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西元 1890 年時,小花 20 歲了,她在市場工作時接觸到各種不同的錢幣,當時丈量用的工具也沒什麼標準,常常出現不公平的情形。但到了她 30 歲的時候,一切都改觀了,出現了統一的紙幣,丈量的單
- 關於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推行的「保甲制度」,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A)以取代警察制度為目的(B)原本是清代地方上的自衛組織 (C)保設保正,甲設甲長(D)保甲內的人民一人犯法知情不報全體受罰。
- 假如想要了解明代手工業的生產技術與操作方法,可以參考下列哪部著作?(A)天工開物(B)夢溪筆談(C)本草綱目(D)資治通鑑。
- 臺北故宮博物院曾經舉行「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特展」,這兩位在17世紀末,東方與西方最偉大的君主,帶來了中西文化的碰撞。請問:中國與法國這兩位分居異地的君主,當時是透過哪種媒介,產生了間接接觸
- 右圖為明朝內憂與外患示意圖,請選正確選 (A)甲-瓦剌 乙-韃靼 丙-女真(B)甲-韃靼 乙-瓦剌 丙-流寇(C)甲-女真 乙-韃靼 丙-瓦剌(D)甲-瓦剌 乙-倭寇 丙-韃靼
- 下列有關明代的帝王敘述,何者正確?(A)開始重用宦官,設置錦衣衛的是明成祖(B)分封諸子為王,抵禦外患的是明太祖(C)重用張居正變法的是明熹宗 (D)廢除承相實施『強幹弱枝』政策的是明神宗。
- 下表有關中國文物西傳的敘述何者正確? (A)(B)(C)(D)
- 中國歷代白銀產量少,不足為民間使用,但張居正施行的「一條鞭法」卻要求百姓以白銀繳稅。請問:張居正變法時,流通於中國的白銀多至可為民間使用為繳稅媒介的原因為何?(A)中國政府派遣船隊到海外開採銀礦
- 下列哪一選項最符合下列皇帝在歷史上出現的順序? (甲)皇帝中期以後因官員貪污,逐漸走向中衰。 (乙)皇帝正在聽取戰報,對於三藩如何進兵。 (丙)皇帝因西洋傳教士涉入宮廷政爭而實施禁教。(A)甲
- 梅長蘇將被譽為「中國四大名著」的明清小說與其作者的配對,整理成一張表格如附表。 請問:表格中只有哪項組合是完全正確的?(A)甲乙(B)丙丁(C)乙丁(D)乙丙。
內容推薦
- 某份歷史上的公告文件如下:「朝廷保兵恤民,遣使行成,日本要索臺灣,竟有割臺之款。事出意外。聞信之日,紳民憤恨,哭聲震天。雖經唐撫帥電奏迭爭,並請代臺紳民兩次電奏,懇求改約。內外臣工,俱抱不平,爭者
- 某份歷史上的公告文件如下:「朝廷保兵恤民,遣使行成,日本要索臺灣,竟有割臺之款。事出意外。聞信之日,紳民憤恨,哭聲震天。雖經唐撫帥電奏迭爭,並請代臺紳民兩次電奏,懇求改約。內外臣工,俱抱不平,爭者
- 日本統治臺灣之初,頒布《法律第六十三號》作為治理臺灣的基本法條。請問:這個法令的特徵為何?(A)使臺灣總督集行政、立法、司法及軍事大權於一身(B)地方官員由民選產生(C)實施六十三年之後才能重新修
- 清朝統治後期,在劉銘傳的主持下,臺灣開始推動一些近代化建設;日治時期,進一步拓展了臺灣的建設規模,為日後經濟發展奠定基礎。下列何者是這兩個時期共同的建設項目?(A)改革幣制(B)興築鐵路(C)戶
- 圖一是日治時期臺灣糖出口的曲線圖。圖中(甲)處出口量大幅增加的原因為何? (A)總督府推動基礎建設,帶動糖業的發展(B)總督府引進日資新式糖廠,帶動糖的出口量(C)配合日本的南進政策,臺灣的糖大
- 歷史老師在黑板掛上 1920 年代台灣行政區劃圖,學生不會看到以下哪一個行政區劃?(A)基隆廳(B)新竹州(C)台中州(D)花蓮港廳。
- 日治時期對於殖民地的控管是採取嚴格的方式進行。請問:總督府的統治是在哪兩種制度的相互配合下展開的?(甲)教育制度 (乙)議會制度 (丙)警察制度 (丁)保甲制度(A)甲乙(B)甲丙(C)甲丁(D
- 小華在閱讀《臺灣交通建設興築史》這本書時,可能會讀到下列哪項內容?(A)日治時期,總督府興築蘇澳港(B)日治時期完成環島鐵路工程的建設(C)劉銘傳開始在臺灣興築鐵路,通車範圍,可由基隆至臺中(D
- 小鴻家中有一張年代久遠的「魚配給券」,配給券上寫明地點為「新埔庄」以及人名「范錦美」,並且附註每月配給 1 條魚,憑券才能購買。請問:這種情形出現在何時?(A)1920 年代前期(B)1920
-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孩童若哭鬧時,長輩們只需恫嚇:「大人來了,再哭就會被抓去」,孩童就會立即安靜。請問:長輩們口中所稱的「大人」,是指下列何者?(A)總督(B)警察(C)保正(D)甲長。
- 樟腦的用途很多,民間一般使用來驅蟲、除臭,在早期塑膠較不普及時,樟腦為製作底片的重要原料。請問:在日治時期購買樟腦的管道為何?(A)在一般商店即可買到(B)要經由政府專賣局購買(C)只能向居住在
- 西元 1920 年以後,臺灣稻米生產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為何?(甲)「工業臺灣,農業南洋」政策的推行 (乙)蓬萊米改良成功(丙)嘉南大圳的興建 (丁)中國大陸地區對臺灣稻米的大量需求(A)甲乙(B)
- 日治末期,日本政府為了籌措經費,喊出「納稅報國」的口號,希望吸收臺灣民間的資金。請問:當時所籌措的經費,最主要的用途為何?(A)興建西部縱貫鐵路(B)組織地方保甲經費(C)用於戰爭花費上(D)為
- 日治時期,住臺北的阿華想去探望在恆春工作的弟弟,他搭火車南下最多只能坐到哪一車站,再轉乘其他交通工具?(A)臺中(B)斗六(C)臺南(D)枋寮。
- 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 ,其前身是「總督府」,這座建築物最早完工在那個時期?(A)荷蘭時期(B)鄭氏時期(C)清領時期(D)日治時期。
-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為了推動殖民經濟所做的措施,不包括下列何者?(A)戶口調查,建立完整戶籍制度(B)調查臺灣土地、山林(C)建設臺北通往花蓮的鐵路(D)總督府實施專賣制度。
- 日治時期,社會流行一句俗語:「第一憨,種甘蔗乎會社磅。」請問:這句話反映出當時的什麼現象?(A)農民種甘蔗所能得到的利益相當豐厚(B)政府保護資本家,使蔗農遭到糖廠嚴重剝削(C)政府為了有效發展
- 西來庵事件是打著宗教名義發起的抗日事件,是當時規模最大、犧牲人數最多的抗日事件。請問:這場反抗事件的領導者是下列何者?(A)羅福星(B)余清芳(C)郭懷一(D)莫那魯道。
- 西來庵事件是打著宗教名義發起的抗日事件,是當時規模最大、犧牲人數最多的抗日事件。【題組】承上題,這個抗日事件,因為偷襲了噍吧哖警察派出所,故又稱為「噍吧哖事件」。請問:噍吧哖位於圖二的何處
- 圖三為西元 1896~1906 年臺灣財政收支圖,從圖中看來,當時總督府在臺灣的財政收入,經過短短一年左右的時間便轉虧為盈,收入也逐年增加。請問:此情形的主要原因為何? (A)推動基礎建設(B)
- (甲)西來庵事件 (乙)霧社事件 (丙)苗栗事件。將這些抗日事件按時間順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A)甲乙丙(B)甲丙乙(C)乙甲丙(D)丙甲乙。
- (甲)西來庵事件 (乙)霧社事件 (丙)苗栗事件。將這些事件由北到南排列,下列何者正確?(A)甲乙丙(B)丙甲乙(C)乙甲丙(D)丙乙甲
- 在一本介紹臺灣紙幣的書上,紙幣上印有「株式會社」、「臺灣銀行」和「臺灣銀行券」等字樣。請問:關於這張紙幣,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A)是日治時期時的紙幣(B)由臺灣第一個現代化的金融機構所發行(C
- 日治時期,總督府曾在臺灣印發這樣的傳單:「早日投降者,不殺;投降者,放下槍枝,舉起雙手,到馬赫坡社投降吧!」這是針對哪個事件所發出的傳單?(A)牡丹社事件(B)西來庵事件(C)苗栗事件(D)霧社
- 日治時期,總督府曾在臺灣印發這樣的傳單:「早日投降者,不殺;投降者,放下槍枝,舉起雙手,到馬赫坡社投降吧!」【題組】承上題,在這個事件後,造成了怎麼樣的影響?(A)臺灣民主國因此失敗(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