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不必完全相信陌生人,不必將自己交託給陌生人,但是,至少我們可以幫助陌生人。「凡事不宜痴,若行善則不可不痴。」做許多事都不該執迷,至於做好事則不可不執迷。有個在媒體工作的年輕香港記者對我說,他一直聽見身邊的朋友說臺灣有多好、多善良、多溫暖,聽得他一身反骨,於是,決定當個毫無計畫的背包客,要來臺灣闖蕩闖蕩。在那十天旅程中,最讓他難以忘懷的,是在某個小鎮上迷路了,轉來轉去,就像在迷魂陣中,轉不出來。迎面而來一對銀髮夫妻,牽著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記者向他們問路,他們指引了方向之後,突然說:「要不然你跟著我們走吧。」於是,他們上路了。跟在後面的記者聽見小女孩抬頭問:「阿公!我們不是要回家嗎?為什麼走這裡?」「這個叔叔不認識路,我們陪他走一段啦。」小女孩轉頭看看記者,又問:「叔叔是大人,為什麼不認識路?」「叔叔是外地人啦。我們要幫助他,這叫做什麼?」「我知道!日行一善。」小女孩歡快的回答。多年前我和一位長輩走在一起,我們等紅燈時,有個雙腳殘障的盲眼人搖動著他的鐵杯,零星的幾枚零錢發出空洞的聲響。我想起聽人說過這個街口的殘乞是偽裝的,不知道究竟是不是他?身邊的長輩毫不遲疑地掏出零錢,放進鐵杯中。綠燈亮起,我們越過馬路,我忍不住問:「如果他不是行乞,而是行騙呢?」長輩微笑著說:「我知道妳的意思,不管他是行乞還是行騙,我不想因為這樣而丟失了同情心。」不必完全相信陌生人,不必將自己交託給陌生人,但是,至少我們可以幫助陌生人。而當我們有需要的時候,陌生人也會伸出援手,這樣就夠了,這樣就很美好了。哪怕是在恐慌或低落的時刻,也不能丟失了善意與信心。我會一直記住這時刻,陪陌生人走一段路,行善,不可不痴。 ( 陪陌生人走一段 張曼娟 )
6. 在本文宣導的觀念中,下列何者錯誤?
(A) 不管事情的真相為何,我們都不可失了同情心
(B) 凡事不宜癡,若行善則不可不癡
(C) 我們可以不必相信陌生人,但是可以幫助陌生人
(D) 如果知道行乞者是騙人的,就不該再給他錢。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