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2.有人批評中國近代某政治人物的政績:「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內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家,知有洋務而不知有國務。」這是對何人政策的批評?
(A)李鴻章
(B)康有為
(C)孫中山
(D)袁世凱
(A)李鴻章
(B)康有為
(C)孫中山
(D)袁世凱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864198
統計:A(280),B(17),C(1),D(8),E(0)
內容推薦
- 曾文溪以南的台南丘陵屬於哪個丘陵的北段(A)南化丘陵(B)新化丘陵(C)左鎮丘陵(D)龍崎丘陵
- 嘉南平原是屬於哪一種地形? (A) 沖積平原 (B) 隆起海岸平原 (C) 沖積扇 (D) 河口三角洲
- 下列有關現代各國學校制度發展趨勢之敘述,何者是錯誤的?(A)學前教育的普及且幼稚園和托兒所分別設置 (B)縮短小學年限,採小班小校(C)後期中等教育綜合化並延長義務教育至高中 (D)高等教育由菁英式邁
- 如果有一個題目,全班40人中有30人答對,請問此一題目的難度多少?(A).25 (B).50 (C).75 (D)0.3。
- 在一次調查研究中設定自變項為性別,依變項為選讀高中、高職或五專,則自變項和依變項之統計量尺性質為:(A)自變項和依變項均為名義變項 (B)自變項為名義變項,依變項為等距變項(C)自變項為等距變項
- 從南北朝到唐末,社會重視譜牒,婚姻和仕宦方面講究門第。但宋代以後,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而直求資財。促成這種社會觀念變化的原因為何?(A)兩稅法的落實 (B)府兵制的廢除 (C)街坊制的改
- 在台灣的史前文化遺址中,迄今所知,最早出現有農業活動者應為下列何者?(A)十三行文化 (B)長濱文化 (C)卑南文化 (D)大坌坑文化
- 下列哪一種評量方式最適合教師來評估學生的合作態度?(A)觀察 (B)家長評語 (C)自陳量表 (D)檔案評量
- 小華經過小明身邊時不小心將小明的水壺打翻了,小明心想「你一定是故意的,你一定是看我不順眼,所以我要報復」,因此小明打了小華一拳。小明的攻擊行為可以歸類為哪一種?(A)主動性攻擊者(B)反應性攻擊
- 下列對聽覺障礙學生的「九歲的瓶頸」之說明,哪一項較為正確? (A)與同年齡者的語言能力相較,有9歲之距 (B)聽覺障礙學生在小學四年級時,便明顯出現閱讀書寫問題 (C)啟聰學校高中生的平均閱讀水準大約
內容推薦
- 小臻在進行聖誕卡片製作活動時,不用剪紙方式而到戶外撿拾樹葉來製作卡片,即使老師提醒她戶外的落葉不多,不易尋得,她還是堅持以自己的方式製作卡片。小臻的行為符合創造力投資論(investment t
- 國民小學教育強調五育並重,在五育中主要功能在誘導人生,使學生趨向於精神發展的向上提昇的是:(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群育
- 九年一貫課程中,不包含以下議題?(A)人權教育(B)環境教育(C)兩性教育(D)生命教育
- 學校針對學習落後同學進行補救教學時,能依學生的能力分組並施予符合學生學習狀態的教學活動,此係屬於何種教學?(A) 有效教學。(B) 精熟教學。(C) 反省教學。(D) 適性教學。
- 孫中山於1925年3月逝世於北京協和醫院。他在遺囑中呼籲國民黨人,若要達到革命目標,則「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以當時國際形勢看,孫中山所言「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 「祖宗之法:不以武人為大帥,專制一道,必以文人為經略,以總制之。武人為總管,領兵馬,號將官,受節制,出入戰守,唯聽指揮。」這是何時的作法?(A)漢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 從春秋時代到戰國時代,先秦歷史發展的趨勢是下列何者?(A)國家數目愈來愈多,國君權力愈來愈大 (B)國家數目愈來愈少,國君權力愈來愈小(C)國家數目愈來愈多,國君權力愈來愈小 (D)國家數目愈來
- 從台灣開港到簽訂馬關條約期間,台灣對外貿易的進口與出口商品,分別是以何者佔最大宗?(A)鴉片;茶 (B)棉布;樟腦 (C)棉布;糖 (D)鴉片;米
- 有關書信用語,下列何者正確? (A)寫給師長的書信,結尾問候語可用「恭請 誨安」 (B)書信中稱人父子為「賢昆仲」 (C)寫給長官的書信,啟封詞可用「敬啟」 (D)稱對方父親,可用「先父」
- 身體控制器材或道具的基本動作能力,如踢球、投籃、接球等動作,是屬於 (A)閉鎖性技能 (B)穩定性技能 (C)操作性技能 (D)移動性技能。
- 野柳的女王頭是何種營力所造成的地形?(A) 崩壞作用 (B) 波浪作用 (C) 風化作用 (D) 海蝕作用
- 有關道德討論教學法的教學設計,下列何者不適切?(A)課堂結束前,教師宜作出總結 (B)故事情節必須是尚未解決的問題(C)故事必須包括兩個以上的道德議題 (D)進行討論時,持贊成或反對立場者應有一定之比
- 下列「」內各字的部首,錯誤的選項是: (A)「歸」,是「止」部 (B)「于」,是「二」部 (C)「準」,是「十」部 (D)「弱」,是「弓」部
- 某個時期,中共政權為了「超英趕美」,曾以人海戰術發展經濟。當時,全國各地掀起生產競賽,極盡誇大能事,聲稱「一天等於二十年」、「畝產十萬斤」、「一隻母雞一天十個蛋」等。這種不實際的政策終導致經濟災難
- 某條約規定:「中英互派欽差大員,分別常駐兩國京師。大英欽差以泰西禮節覲見大清皇帝…大英亦允依上所開,優待大清欽差。」又規定「文書條約以英文作准,此後對英官民不得提書『夷』字」。依上述內容,「某條
- 從明到清,中國人口迅速成長,乾隆時期已達三億。促成明清中國人口成長的主要原因是下列何者?(A)傳教士引進西方醫學,克服許多疾病,降低死亡率(B)課稅改為從地,賦稅負擔降低,提高人民生育意願(C)
- 台灣總督府於1905年規定:為制止各製糖工廠間的原料爭奪,避免擾亂蔗價,各蔗作區劃定為一定範圍的區域。此區域內的甘蔗未經許可,不得運出區域之外,或供作砂糖以外成品的製作原料。台灣總督府此一規定的
- 一位政治領袖闡述國家立國精神:「我們喜愛知識智慧,但也重視意志勇氣;財富之於我們,並非為誇耀個人成就,而是為公眾服務…我們認為一個人應當關心公共事務,也關心自己的私事,一個人若不參與政治活動,那
- 由「左鎮鄉菜寮溪」所發現的人類化石經氟錳測定,說明了至少約幾萬年以前,台灣已有人類居住? (A) 五萬 (B) 三萬 (C) 十萬 (D) 八萬
- 鄭芝龍在臺所建的貿易網,不包括下列哪一地點? (A) 日本 (B) 朝鮮 (C) 東南亞 (D) 印度
- 某班級自然與科技領域的期中考成績呈現右偏態,下列敘述何者為「非」?(A)試題難度值(P)較小 (B)平均數大於眾數 (C)眾數大於中位數 (D)大部分人考不好
- 某政權實施「均田制」,要達「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目標;規定所有收成必須繳給政府的「聖庫」,再依家口數平均分配生活所需;又主張男女平等,無論生產、服役、從軍、科考等,均一視同仁。
- )一位學者指出:「中國古史的建構,孔子時始於唐堯,司馬遷作史記則始於黃帝,但刪掉一些不可信的事蹟。」根據這位學者的說法,傳說時代中國古史的特色是下列何者?(A)其世愈前,傳聞愈繁 (B)其世愈晚
- 中國史上某一時期,士人對「個人」與「國家」的關係提出這樣的看法:「家、族的重要性應該優先於國家,而對家、族的孝應該優先於對國家的忠。」這種看法最可能出現在下列哪一時期?(A)戰國時代 (B)魏晉
- 某次事件發生後,地方人士向政府遞交陳情書:「台灣此次民變,純為反對貪污官僚,要求政治改革,並無其他作用,請萬勿派兵來台,以免再激民心,並懇迅速派大員蒞台調處,則國家甚幸。」這是何事件?(A)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