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有關書信用語,下列何者正確?
(A)寫給師長的書信,結尾問候語可用「恭請 誨安」
(B)書信中稱人父子為「賢昆仲」
(C)寫給長官的書信,啟封詞可用「敬啟」
(D)稱對方父親,可用「先父」
(A)寫給師長的書信,結尾問候語可用「恭請 誨安」
(B)書信中稱人父子為「賢昆仲」
(C)寫給長官的書信,啟封詞可用「敬啟」
(D)稱對方父親,可用「先父」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892562
統計:A(1080),B(45),C(82),D(3),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奏議類、常見書信用詞整理、書信提稱語
內容推薦
- 從春秋時代到戰國時代,先秦歷史發展的趨勢是下列何者?(A)國家數目愈來愈多,國君權力愈來愈大 (B)國家數目愈來愈少,國君權力愈來愈小(C)國家數目愈來愈多,國君權力愈來愈小 (D)國家數目愈來
- 「祖宗之法:不以武人為大帥,專制一道,必以文人為經略,以總制之。武人為總管,領兵馬,號將官,受節制,出入戰守,唯聽指揮。」這是何時的作法?(A)漢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 孫中山於1925年3月逝世於北京協和醫院。他在遺囑中呼籲國民黨人,若要達到革命目標,則「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以當時國際形勢看,孫中山所言「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 學校針對學習落後同學進行補救教學時,能依學生的能力分組並施予符合學生學習狀態的教學活動,此係屬於何種教學?(A) 有效教學。(B) 精熟教學。(C) 反省教學。(D) 適性教學。
- 九年一貫課程中,不包含以下議題?(A)人權教育(B)環境教育(C)兩性教育(D)生命教育
- 國民小學教育強調五育並重,在五育中主要功能在誘導人生,使學生趨向於精神發展的向上提昇的是:(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群育
- 小臻在進行聖誕卡片製作活動時,不用剪紙方式而到戶外撿拾樹葉來製作卡片,即使老師提醒她戶外的落葉不多,不易尋得,她還是堅持以自己的方式製作卡片。小臻的行為符合創造力投資論(investment t
- 教師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充分的支持與協助,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但會隨著學生的程度逐漸提升,降低對於學生的協助,最終希望能讓學生單獨完成其學習任務。請問此教師採用的是何種教學?(A)
- 有人批評中國近代某政治人物的政績:「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內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家,知有洋務而不知有國務。」這是對何人政策的批評?(A)李鴻章 (B)康有為 (C)孫中山 (D
- 某個時期,中國北境的游牧部族南徙,北方漢族被迫大量南遷至江、淮地區,政府也在這些地區設立僑置州縣,以管理原屬地來的移民。這種狀況出現在何時?(A)東漢 (B)東晉 (C)五代 (D)南宋
內容推薦
- 野柳的女王頭是何種營力所造成的地形?(A) 崩壞作用 (B) 波浪作用 (C) 風化作用 (D) 海蝕作用
- 有關道德討論教學法的教學設計,下列何者不適切?(A)課堂結束前,教師宜作出總結 (B)故事情節必須是尚未解決的問題(C)故事必須包括兩個以上的道德議題 (D)進行討論時,持贊成或反對立場者應有一定之比
- 下列「」內各字的部首,錯誤的選項是: (A)「歸」,是「止」部 (B)「于」,是「二」部 (C)「準」,是「十」部 (D)「弱」,是「弓」部
- 某個時期,中共政權為了「超英趕美」,曾以人海戰術發展經濟。當時,全國各地掀起生產競賽,極盡誇大能事,聲稱「一天等於二十年」、「畝產十萬斤」、「一隻母雞一天十個蛋」等。這種不實際的政策終導致經濟災難
- 某條約規定:「中英互派欽差大員,分別常駐兩國京師。大英欽差以泰西禮節覲見大清皇帝…大英亦允依上所開,優待大清欽差。」又規定「文書條約以英文作准,此後對英官民不得提書『夷』字」。依上述內容,「某條
- 從明到清,中國人口迅速成長,乾隆時期已達三億。促成明清中國人口成長的主要原因是下列何者?(A)傳教士引進西方醫學,克服許多疾病,降低死亡率(B)課稅改為從地,賦稅負擔降低,提高人民生育意願(C)
- 台灣總督府於1905年規定:為制止各製糖工廠間的原料爭奪,避免擾亂蔗價,各蔗作區劃定為一定範圍的區域。此區域內的甘蔗未經許可,不得運出區域之外,或供作砂糖以外成品的製作原料。台灣總督府此一規定的
- 一位政治領袖闡述國家立國精神:「我們喜愛知識智慧,但也重視意志勇氣;財富之於我們,並非為誇耀個人成就,而是為公眾服務…我們認為一個人應當關心公共事務,也關心自己的私事,一個人若不參與政治活動,那
- 由「左鎮鄉菜寮溪」所發現的人類化石經氟錳測定,說明了至少約幾萬年以前,台灣已有人類居住? (A) 五萬 (B) 三萬 (C) 十萬 (D) 八萬
- 鄭芝龍在臺所建的貿易網,不包括下列哪一地點? (A) 日本 (B) 朝鮮 (C) 東南亞 (D) 印度
- 某班級自然與科技領域的期中考成績呈現右偏態,下列敘述何者為「非」?(A)試題難度值(P)較小 (B)平均數大於眾數 (C)眾數大於中位數 (D)大部分人考不好
- 某政權實施「均田制」,要達「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目標;規定所有收成必須繳給政府的「聖庫」,再依家口數平均分配生活所需;又主張男女平等,無論生產、服役、從軍、科考等,均一視同仁。
- )一位學者指出:「中國古史的建構,孔子時始於唐堯,司馬遷作史記則始於黃帝,但刪掉一些不可信的事蹟。」根據這位學者的說法,傳說時代中國古史的特色是下列何者?(A)其世愈前,傳聞愈繁 (B)其世愈晚
- 中國史上某一時期,士人對「個人」與「國家」的關係提出這樣的看法:「家、族的重要性應該優先於國家,而對家、族的孝應該優先於對國家的忠。」這種看法最可能出現在下列哪一時期?(A)戰國時代 (B)魏晉
- 某次事件發生後,地方人士向政府遞交陳情書:「台灣此次民變,純為反對貪污官僚,要求政治改革,並無其他作用,請萬勿派兵來台,以免再激民心,並懇迅速派大員蒞台調處,則國家甚幸。」這是何事件?(A)戴潮
- 教新單元之前,教師先將新的學習內容與學生舊的經驗結合,以故事、綱要等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此乃奧蘇貝爾(Ausubel)所謂的 (A)同化 (B)心像圖 (C)教學綱要 (D)前導組體。
- 義大利史學家克羅齊(Benedeto Croce)嘗言:「所有歷史都是現代史。」這句話應如何理解較為恰當?(A)現代史距離現代人的經驗最近,最具有研究價值(B)古代史距今古遠,現代人難以理解,無
- 100公尺比賽選手跑到終點,無法立即停止,是因下列何者定理?(A)慣性定理(B)平衡定理(C)反作用力原理(D)重力原理
- 《易傳》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處應填入:(A) 氣 (B) 器 (C) 理 (D) 禮
- 依據【教師法】的相關規定,「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之組成人員中,未兼行政教師不得少於總額的幾分之幾?(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四分之三 (D)五分之四
- .在教學進行過程中,欲瞭解學生學習進步情形,所實施的測驗稱之為: (A)形成性測驗(B)總結性測驗(C)安置性測驗(D)診斷性測驗。
- 中共於1920年代後期結束與國民黨的合作,開始建立「紅軍」,並在許多省份的「邊區」建立根據地,成立「蘇維埃區」。其中,「中央蘇區」是在何處?(A)陝北 (B)湖南、湖北 (C)江西、福建 (D)河
- 一位中國知識份子回憶在某政治運動的遭遇:「那年夏天,我忽然變成了一條『牛』,跟其他的幹部、知識份子一起,在『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號召下,同進了所謂『牛棚』裡。」當時,「一切的工作都停頓了,整天只
- 早期台灣很少紡織業,人們穿著的衣料大多依賴進口。但到某個時期,台灣紡織業興起,大部分人民的衣料轉由本地工廠生產。上文中的「某個時期」所指為何?(A)十九世紀前半 (B)十九世紀後半 (C)二十世
- 台灣俗諺說:「一府二鹿三艋舺。」這句俗諺是指安平、鹿港與艋舺三者在歷史上有何不同的發展?(A)政治地位的高低 (B)開發次序的先後(C)城市規模的大小 (D)文化地位的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