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下列何者為法家之思想
(A)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B)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C)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則法雖省,足以遍矣
(D)功當其事,事當其言,則賞。功不當其事,事不當其言,則罰。
(A)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B)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C)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則法雖省,足以遍矣
(D)功當其事,事當其言,則賞。功不當其事,事不當其言,則罰。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35714
統計:A(0),B(0),C(12),D(15),E(0)
內容推薦
- 下列成語典故與人物配對,何者正確 (A)徙木示信─商鞅 (B)奇貨可居─李斯 (C)東門黃犬之嘆─韓非 (D)指鹿為馬─秦始皇。
- 「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意在說明何種作為是錯的 (A)喜用異國之物 (B)彊公室,杜私門 (C)驅逐客卿 (D)王者不卻眾庶。
- 「兩葉始櫱,已大十圍。」「已大十圍」是哪一種修辭法 (A)誇飾 (B)象徵 (C)譬喻 (D)轉化。
- 「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意謂 (A)只求一時快樂,適宜觀賞 (B)只想要求得眼前的享受,不管未來結果(C)貪圖享樂,忘記敵人就在眼前 (D)貪圖一時之快而逞能。
- 「五步之內,已各不相見,慮或相失,各聽呼應聲為近遠。」意謂 (A)作者與眾人遊莽原之樂 (B)人聲、鳥聲互相呼應 (C)樹林中,禽鳥和鳴 (D)同行莽原中,戒慎小心。
- 有關作家與文風的敘述,何者正確 (A)李斯,文章瑰麗排比,在語言形式上有整齊錯落之美,在秦朝為駢文大師 (B)歸有光,為文汪洋澹泊,刻劃細膩 (C)陶淵明,詩文自然質樸,平淡有致 (D)柳宗元,文章雍
- 下列「 」內的詞語被替代後,何者意義不變 (A)棄「黔首」以資敵國:元首 (B)「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從前 (C)藉寇兵而「齎」盜糧:買 (D)泰山「不讓」土壤:不辭。
- 下列「 」內的字義,何者兩兩相同 (A)「躡」巉石/農夫「躡」絲履 (B)沸「鑊」/鼎「鑊」 (C)覺「履」底漸熱/「履」行難 (D)「陟」一小巔/「陟」罰臧否。
- 〈諫逐客書〉一文中,李斯所謂的「〈鄭〉、〈衛〉之音」是指 (A)靡靡之音 (B)祭祀之樂 (C)粗獷之樂 (D)廟堂之音。
- 23 某平行金屬板電容器,若將極板面積及板間距離同時增加 1 倍,則其電容量為原來的幾倍?(A)4 倍 (B)不變 (C)2 倍 (D)1/4 倍
內容推薦
- 作者在深林中之見聞,何者以虛筆呈現 (A)樹上禽聲萬態,耳所創聞 (B)林木蓊翳,大小不可辨名 (C)老藤纏結其上,若虬龍環繞 (D)風過葉落,有大如掌者。
- 下列各文句「 」中,皆帶有「然」的字詞,何者用法正確 (A)他因粗心以致學測成績不佳,終日「憮然」長嘆 (B)忽聽「豁然」一聲,人弦俱寂 (C)小宇與交往多年的女友分手,最近總是「頹然」不振 (D)警
- 下列描述,何者無關溫度的描寫 (A)炎日薄茅上,暑氣蒸鬱 (B)涼風襲肌,幾忘炎暑 (C)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 (D)穴中毒焰撲人。
- 下列成語,何者不是形容「珍貴之寶」 (A)宛珠之簪 (B)靈鼉之鼓 (C)昆山之玉 (D)鄭衛之音。
- 有關《裨海紀遊》的敘述,何者正確 (A)裨海,即大海,指臺灣海峽 (B)作者為連橫 (C)把來臺的海上經歷和在臺期間所見所聞以傳記體記存 (D)是臺灣文學史上首部遊記專著。
- 下列何者之描寫,可見其惶惶不安,戒慎小心之歷險心境 (A)慮或相失,各聽呼應聲為近遠 (B)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而出 (C)穴中毒焰撲人,目不能視 (D)衣染硫氣,累日不散。
- 下列對諸子各家的思想敘述,何者正確 (A)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法家 (B)茅屋采椽,是以貴儉;養三老、五更,是以兼愛─名家 (C)播百穀,勤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
- 24 兩電容器 C1 與 C2,當串聯時總電容值為 6 μF,並聯時總電容值為 25 μF,則:(A)C1 = 9 μF,C2 = 16 μF(B)C1 = 12 μF,C2 = 13 μF(C)C1
- 下列選項,何者為同義詞 (A)以鄰為壑/梅妻鶴子 (B)鄭衛之音/高山流水 (C)擊甕叩缶/曲高和寡 (D)沐猴而冠/徒具人形。
- 下列何者非郁永河之作品 (A)《臺海使槎錄》 (B)《裨海紀遊》 (C)《番境補遺》 (D)《鄭氏逸事》。
- 「林木蓊翳,大小不可辨名。」與下列情景,何者最相近 (A)林木蕭森,離離蔚蔚,乃在霞氣之表 (B)野芳發而幽香 (C)其(大巫山)翼附群山,並概青雲 (D)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 下列成語的運用,何者正確 (A)八卦雜誌常刊載「不經之談」,讀者須明辨是非,以免被誤導而不自知 (B)春天一到,陽明山「椿萱並茂」,花木扶疏,燦然奪目 (C)「舌燦蓮花」的人,往往表裡不一缺乏誠信 (
- 25 將 2 H 與 3 H 的電感器並聯使用且無互感,則並聯後之等效電感值應為多少?(A)5 H (B)5 H (C)5 H (D)2 H
- 請選出各組文句「 」中,詞性兩兩不同的選項 (A)「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 (B)「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C)鄭、衛之女,不「充」後宮/錦繡之飾,不「進」於前 (D)快意當前,「適」觀而
- 在郁永河的詩作中,何者可一窺原住民的風俗習慣 (A)《竹枝詞》 (B)《土番竹枝詞》 (C)《臺灣詩乘》 (D)《鄭氏逸事》。
- 「蓋與竹笋同理」之「蓋」,與下列哪一文句的「蓋」同義 (A)仲尼之嘆,「蓋」嘆魯也 (B)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C)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D)今已亭亭如「蓋」矣。
- 「草下一徑,逶迤僅容蛇伏。」意謂 (A)小路曲折綿延,僅容蛇行 (B)山勢高聳險峻,僅容蛇攀爬 (C)峰迴路轉像蛇般蜿蜒 (D)草木茂盛,蛇潛伏其中。
- 下列「 」內的字,哪一組讀音完全相同 (A)「黔」首/「黥」面/「黧」黑 (B)「蹇」叔/「謇」直/斬將「搴」旗(C)「齎」盜糧/「臍」帶/「躋」身上流 (D)彈箏搏「髀」/「睥」睨/「裨」補缺漏。
- 「余問番人硫土所產,指茅廬後山麓間。」意謂 (A)向原住民打探產硫之處 (B)原住民住在山腳下 (C)我居住在茅屋後的山腳下 (D)番人熱切開採硫磺。
- 「余與從者後,五步之內,已各不相見,慮或相失,各聽呼應聲為近遠。」「五步之內,已各不相見。」乃描寫 (A)意見相左 (B)人生聚散無常 (C)茅草高而濃密 (D)各奔東西。
- 「顧君濟勝有具,與導人行,輒前。」意謂(A)顧君有濟助天下之能力,故能領導眾人 (B)顧君善於游泳,常常比別人先到目的地 (C)顧君好勝心強,往往走在別人前面 (D)顧君有登覽勝境的強健體力,常與嚮導
- 下列「 」內的解釋,何者正確 (A)指茅廬後「山麓」間:山林 (B)坐「莽葛」中:莽原 (C)兩葉始「櫱」:枯萎 (D)「慮」或相失:憂心。
- 〈北投硫穴記〉一文中所描述的沿途景觀中,何者餘韻盎然 (A)禽聲萬態,涼風襲肌 (B)炎日薄茅上,暑氣蒸鬱 (C)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 (D)草木不生,地熱如炙。
- 「顧君濟勝有具,與導人行,輒前。」「濟勝有具」意即 (A)經世濟民之志向 (B)勇猛果決 (C)經驗豐富 (D)強健體力。
- 下列「 」內詞語的解釋,何者正確 (A)坐「莽葛」中:獨木舟 (B)命二番兒「操楫」:修理船隻 (C)呼「社人」為導:會社的人 (D)「逶迤」僅容蛇伏:草木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