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3 某平行金屬板電容器,若將極板面積及板間距離同時增加 1 倍,則其電容量為原來的幾倍?
(A)4 倍
(B)不變
(C)2 倍
(D)1/4 倍
(A)4 倍
(B)不變
(C)2 倍
(D)1/4 倍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01829
統計:A(19),B(263),C(29),D(17),E(0)
內容推薦
- 「卻賓客以業諸侯」意謂 (A)驅逐客卿,成就諸侯的偉業 (B)待客卿為上賓,以成就統一大業 (C)讓賓客退卻,不敢直陳忠言 (D)禮遇賢才,制服諸侯國。
- 下列「 」內的字,何者音義說明皆正確 (A)峻「坂」:音ㄅㄢˇ,土堆 (B)「巉」石:音ㄔㄢ,險峻 (C)「躡」巉石渡:音ㄋㄧㄝˋ,踏、踩 (D)「陟」一小巔:音ㄉㄡˇ,陡峭。
- 「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意謂 (A)秦國民風肅殺陽剛 (B)秦人抒發困頓民情於音樂中 (C)秦樂節奏明快、悅耳怡人,代表秦的文化 (D)秦的音樂粗獷、質樸。
- 大偉與阿和各自製作燒餅或油條,大偉製作二者皆具有絕對利益,且每分鐘產量相等,若依比較利益法則分工,大偉將因機會成本較低而負責製作油條。根據上述內容判斷,下列何者最可能是大偉與阿和的商品產量比較表
- 19 依圖所示,試求電壓V1為多少伏特?(A)6 (B)4 (C)3 (D)4
- 面對滔滔亂世,先秦諸子各有不同的主張和作法。下列有關儒、道、墨、法四家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儒家提倡「仁政禮治」,是對「人性本善」的肯定,孔子、孟子、荀子對人性的看法一致 (B)道家主張「無為而
- 下列「 」內的字,何者不是由形容詞轉品為動詞 (A)邊城「苦」鳴鏑,羽檄飛京都 (B)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 (C)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D)謹身節用,「遠」罪豐家。
- 下列何者為反及閘(NAND)之邏輯符號 。
- 「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意謂 (A)國家財庫空虛,外交窒礙難行 (B)內則人才外流,外則與諸侯交惡 (C)物產凋蔽,民不聊生 (D)不安撫百姓,還發動戰爭。
- 「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明其德」意謂 (A)發揚先天賦予的善性 (B)德化百姓 (C)了解先聖先賢的德業 (D)顯揚君王的品德。
內容推薦
- 下列「 」內的字義,何者兩兩相同 (A)「躡」巉石/農夫「躡」絲履 (B)沸「鑊」/鼎「鑊」 (C)覺「履」底漸熱/「履」行難 (D)「陟」一小巔/「陟」罰臧否。
- 下列「 」內的詞語被替代後,何者意義不變 (A)棄「黔首」以資敵國:元首 (B)「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從前 (C)藉寇兵而「齎」盜糧:買 (D)泰山「不讓」土壤:不辭。
- 有關作家與文風的敘述,何者正確 (A)李斯,文章瑰麗排比,在語言形式上有整齊錯落之美,在秦朝為駢文大師 (B)歸有光,為文汪洋澹泊,刻劃細膩 (C)陶淵明,詩文自然質樸,平淡有致 (D)柳宗元,文章雍
- 「五步之內,已各不相見,慮或相失,各聽呼應聲為近遠。」意謂 (A)作者與眾人遊莽原之樂 (B)人聲、鳥聲互相呼應 (C)樹林中,禽鳥和鳴 (D)同行莽原中,戒慎小心。
- 「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意謂 (A)只求一時快樂,適宜觀賞 (B)只想要求得眼前的享受,不管未來結果(C)貪圖享樂,忘記敵人就在眼前 (D)貪圖一時之快而逞能。
- 「兩葉始櫱,已大十圍。」「已大十圍」是哪一種修辭法 (A)誇飾 (B)象徵 (C)譬喻 (D)轉化。
- 「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意在說明何種作為是錯的 (A)喜用異國之物 (B)彊公室,杜私門 (C)驅逐客卿 (D)王者不卻眾庶。
- 下列成語典故與人物配對,何者正確 (A)徙木示信─商鞅 (B)奇貨可居─李斯 (C)東門黃犬之嘆─韓非 (D)指鹿為馬─秦始皇。
- 「炎日薄茅上,暑氣蒸鬱。」所呈現的季節與下列何者相同 (A)寒蟬聒梧桐,日夕長悲鳴 (B)納涼時,波漲沙,滿湖香芰荷蒹葭 (C)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D)中庭地白樹棲鴉,冷
- 下列何者為法家之思想 (A)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B)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C)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則法雖省
- 作者「呼社人為導」,可知 (A)硫穴非容易到達之處 (B)作者具機心,利用社人的純樸 (C)作者行事草率 (D)作者與社人交情匪淺。
- 作者在深林中之見聞,何者以虛筆呈現 (A)樹上禽聲萬態,耳所創聞 (B)林木蓊翳,大小不可辨名 (C)老藤纏結其上,若虬龍環繞 (D)風過葉落,有大如掌者。
- 下列各文句「 」中,皆帶有「然」的字詞,何者用法正確 (A)他因粗心以致學測成績不佳,終日「憮然」長嘆 (B)忽聽「豁然」一聲,人弦俱寂 (C)小宇與交往多年的女友分手,最近總是「頹然」不振 (D)警
- 下列描述,何者無關溫度的描寫 (A)炎日薄茅上,暑氣蒸鬱 (B)涼風襲肌,幾忘炎暑 (C)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 (D)穴中毒焰撲人。
- 下列成語,何者不是形容「珍貴之寶」 (A)宛珠之簪 (B)靈鼉之鼓 (C)昆山之玉 (D)鄭衛之音。
- 有關《裨海紀遊》的敘述,何者正確 (A)裨海,即大海,指臺灣海峽 (B)作者為連橫 (C)把來臺的海上經歷和在臺期間所見所聞以傳記體記存 (D)是臺灣文學史上首部遊記專著。
- 下列何者之描寫,可見其惶惶不安,戒慎小心之歷險心境 (A)慮或相失,各聽呼應聲為近遠 (B)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而出 (C)穴中毒焰撲人,目不能視 (D)衣染硫氣,累日不散。
- 下列對諸子各家的思想敘述,何者正確 (A)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法家 (B)茅屋采椽,是以貴儉;養三老、五更,是以兼愛─名家 (C)播百穀,勤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
- 24 兩電容器 C1 與 C2,當串聯時總電容值為 6 μF,並聯時總電容值為 25 μF,則:(A)C1 = 9 μF,C2 = 16 μF(B)C1 = 12 μF,C2 = 13 μF(C)C1
- 下列選項,何者為同義詞 (A)以鄰為壑/梅妻鶴子 (B)鄭衛之音/高山流水 (C)擊甕叩缶/曲高和寡 (D)沐猴而冠/徒具人形。
- 下列何者非郁永河之作品 (A)《臺海使槎錄》 (B)《裨海紀遊》 (C)《番境補遺》 (D)《鄭氏逸事》。
- 「林木蓊翳,大小不可辨名。」與下列情景,何者最相近 (A)林木蕭森,離離蔚蔚,乃在霞氣之表 (B)野芳發而幽香 (C)其(大巫山)翼附群山,並概青雲 (D)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 下列成語的運用,何者正確 (A)八卦雜誌常刊載「不經之談」,讀者須明辨是非,以免被誤導而不自知 (B)春天一到,陽明山「椿萱並茂」,花木扶疏,燦然奪目 (C)「舌燦蓮花」的人,往往表裡不一缺乏誠信 (
- 25 將 2 H 與 3 H 的電感器並聯使用且無互感,則並聯後之等效電感值應為多少?(A)5 H (B)5 H (C)5 H (D)2 H
- 請選出各組文句「 」中,詞性兩兩不同的選項 (A)「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 (B)「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C)鄭、衛之女,不「充」後宮/錦繡之飾,不「進」於前 (D)快意當前,「適」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