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9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魏徵《貞觀政要.論君道》)本文旨在強調主政者必須:
(A)修德行義
(B)居安思危
(C)求賢納才
(D)戒奢以儉
(A)修德行義
(B)居安思危
(C)求賢納才
(D)戒奢以儉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835385
統計:A(3801),B(475),C(250),D(24),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魏徵《貞觀政要.論君道》)
內容推薦
- 錢大昕〈奕喻〉言及:「今之學者,讀古人書,多訾古人之失;與今人居,亦樂稱人失。平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這句話背後的寓意是:(A)時常以古人或他人之失為借鑑,正可以
- 38 衛靈公謂孔子曰:「有語寡人為國家者,謹之於廟堂之上而國家治矣,其可乎?」孔子曰:「可。愛人者則人愛之,惡人者則人惡之,知得之己者亦知得之人,所謂不出於環堵之室而知天下者,知反之己者也。」(《說苑
- 46 「花居盆內終乏生機,鳥入籠中便減天趣。不若山間花鳥錯集成文,翱翔自若,自是悠然會心。」(《菜根譚》)作者借此表達何種理念?(A)知足常樂 (B)安貧樂道 (C)崇尚自然 (D)人貴自適
- 37 「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於六藝,詩書雖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下列那一選項最能說明作者修撰史書的態度?(A)嚴謹認真 (B)大膽假設 (C)訪察輿論 (D)主觀論斷
- 36 「凡天地之間,有鬼,非人死精神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於疾病。人病則憂懼,憂懼見鬼出。凡人不病則不畏懼,故得病寢衽,畏懼鬼至。畏懼則存想,存想則目虛見。」(王充〈訂鬼〉)根據上
- 35 「孔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老氏稱:『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
- 34 「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史記.孝文本紀》)文中的「法」字,與下列文句中「法」字意義相同的選項是:(A)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易.繫辭上》)(B)法大行,則是為公是,非
- 25 承上題,「用稿紙摺成的月亮」與「用月亮」相較,洛夫之所以選擇前者是為了強調什麼?(A)讓詩句錯落有致 (B)將月的文學意象翻新(C)月的光輝折射在林中 (D)月光輕盈薄如紙張灑落
- 33 《國語.周語一》:「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上文旨在強調:(A)政府要隨時防範風災水患的發生 (B)政府要讓人民有表達意見的自由(
- 「一群瞌睡的山鳥/被你/用稿紙摺成的月亮/窸窸索索驚起/撲翅的聲音/嚇得所有的樹葉一哄而散」(洛夫〈走向王維〉)24這首詩化用了下列那些詩句的意象?(A)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B)月明山鳥多
內容推薦
- 孟子說:「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這句話意謂:(A) 追逐聲色,沈溺逸樂時,應自我警惕(B)察顏觀色,戒慎恐懼,才能惕勵自己(C)觀人神色,聽人言語,而後可以瞭解其人(D)由不滿的臉色和言詞,
- 48 承上題,管寧之所以與華歆「割席分坐」,是因為華歆:(A)心志不定,不能致力於追求學問 (B)愛慕名利,與自己並非同道中人(C)胸無大志,將來必定庸庸碌碌,難成大業 (D)貪多務得,將來恐
- 40 俗話說:「美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與下列選項何者意同?(A)《老子.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B)《荀子.榮辱》:「與人善言,煖於布帛;傷人之言,深於矛
- 唐人傳奇名著〈李娃傳〉中敘寫:「(生)見一姥垂白上僂,即娃母也。生跪拜前致詞曰:『聞茲地有隙院,願稅以居,信乎?』姥曰:『懼其淺陋湫隘,不足以辱長者所處,安敢言直耶?』」就這段引文而言,滎陽生向姥
- 古人行文時,常用相關詞彙代替一般習慣的稱呼,如以「布衣」代替「百姓」。下列「」內詞語,指稱錯誤的是:(A)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酒(B)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老婦(C)「巾幗」不讓鬚眉/女
- 『貓生兒,以小漸大。貓兒問母:當何所食?母答兒言:「人自教汝。」夜至他家,隱甕器間。有人見已,而相約敕:「酥乳肉等,極好覆蓋;雞雛高舉,莫使貓食。」貓兒即知:雞酥乳酪,皆是我食。』以上這則故事中
-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
- 《禮記‧學記》中云:「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故曰教學相長也。〈兌 命〉 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文中「學學半」之音、義,下列何者正確?(A)音為「ㄒㄩㄝˊ、ㄒㄩㄝˊ」,義為「學習若遇不解
- 公司若要頒發文藝競賽的獎牌,下列獎牌與競賽類別配對正確的是:(A)鞭辟入裡/作文比賽(B)口若懸河/音樂比賽(C)高山流水/書畫比賽(D)鐵畫銀鉤/美術比賽
- 王禹偁〈村行〉:「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下列有關本詩的分析,正確的選項是:(A)從形式
- 41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樂府詩〈長歌行〉)說明萬物盛衰有時,人當即時努力。下列選項,與此詩意
- 50 「孝子不匱,永錫爾類」之意,下列選項,最貼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B)積善之家,必有餘慶(C)己立而立人,己達而達人 (D)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
- 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昭陽殿裡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笑正墜雙飛翼。明眸皓齒
- 現代文藝創作多有改寫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賦予新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朱西甯〈破曉時分〉是改寫自宋話本〈錯斬崔寧〉(B)魯迅〈鑄劍〉是改寫自志怪小說〈列異傳〉(C)白先勇〈遊園驚夢〉脫胎自王實甫
- 今日常用的詞語,很多來自古典小說或戲曲,如「紅娘」是《西廂記》為張生與崔鶯鶯穿針引線的人物。下列文句「」內詞語,與其後出處搭配正確的是:(A)過五關斬六將/《三國演義》(B)翻不出如來佛手掌心/《
- 清代文學家王士禎曾為一本小說題詩:「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由此觀之,他所題的這本小說是:(A)西遊記(B)紅樓夢(C)聊齋志異(D)兒女英雄傳
- 42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杜甫〈客至〉)詩中「緣」字,與下列選項之「緣」字,何者意義相同?(A)《荀子.議兵》:「限之以鄧林,緣之以方城。」(B)陶淵明〈桃花源記〉:「緣溪行,忘路之
- Abraham Lincoln was the 16th president of the US and his ________ was Lincoln.(A) first name (B)
- 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中國文學自覺的時代,文學相關的總集或專著應運而生,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昭明文選》是中國現存的最早一部詩文總集,由昭明太子蕭統組織文人共同編選,涵括賦、詩、騷、七、詔、冊、令
- 有關動物的成語,下列意指「長壽」的是:(A)蚍蜉撼樹(B)螽斯衍慶(C)龜齡鶴算(D)蜉蝣之命
- 有關稱謂的說明,下列正確的是:(A)「先夫」、「先君子」都是對去世丈夫的敬稱(B)「先妣」、「先大母」都是指已去世的母親(C)「泰山」、「岳父」都是指妻子的父親(D)「太公」、「先公」都是對年
- 題目:閱讀下文,回答第43題至第44題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 《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偏贊賓客,賓客皆驚。酒酣,公子起,為壽侯生前。」這段話的大意是:(A)公子在侯生面前,把賓客一一介紹給侯生認識,賓客受寵若驚(B)公子不斷的讚美賓客的才華
- 請選出正確讀音的選項:(A)唐朝有位前往天竺國取經的玄「奘 / ㄓㄤˋ」法師(B)宋朝陳「慥 / ㄓㄠˋ」之妻柳氏凶悍善妒,人稱河東獅吼(C)清高宗乾隆年間有位權臣貪官名叫和「珅 / ㄕㄣ」(D
- 社會大眾常用的俗語,其涵義往往和成語相近,有異曲同工之妙。俗語「吃曹操的飯,做劉備的事」,其相應對的成語應是:(A)本性難移(B)強詞奪理(C)吃裡扒外(D)得寸進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