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學習歷史時,也要對「史料(研究歷史的材料)」有所認識。下面兩段史料是明代初期與中期的記述,一、(明太祖實錄):「臣竊觀近代蒙古,色目之人多為漢姓,與華人無異,有求仕人官者,有登顯榮者,有為富商大賈者。」二、丘濬(大學衍義補):「國初平定,凡蒙古、色目人散處諸州者,多已更姓易名,雜處民問,如一二裨生於丘隴禾稻之中,外之固已相忘相化,而亦不易別識之也。」根據你對元代及明初杜會的了解,請問這兩段史料能否反映當時蒙古人與色目人的漢化是普遍的情況?(多選)
(A)能。因為蒙古人與色目人在人數及文化水準上均處劣勢,與漢人雜居、交往與通婚,受漢文化之影響勢所難免
(B)能。因為元朝雖然是由蒙古人建立,但諸帝均嚮慕中國文化,以漢法治理漢地,尊儒學,開科舉,故元末之時蒙古人與色目人幾與漢人無異
(C)能。因為蒙古人與色目人在元代固已開始漢化,明初之時,政治情勢的變化使他們漢化速度更快而且更為全面
(D)不能。資料所述只是相當罕見的例子,因為元朝奉行以蒙古為上,色目次之的政策,漢文化與漢人飽受打壓;而且征服狀態造成民族問的鴻溝,征服民族與被征服民族不可能相互認同,進行同化。
(E)不能。資料所述是個別現象,不是普遍情況。因為蒙古人與色目人文化陶冶甚淺,驕縱奢侈,又縱容喇嘛為虐,漢人極為痛苦,朱元璋以民族革命相號召,蒙古、色目人如未北遁,即遭報復,留存至明,人數有限。AC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38462
統計:A(21),B(3),C(8),D(2),E(1)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