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甲生在一部史書裡讀到這樣的文字:這兩位國君在位期間,政事荒蕪,國家命脈委寄於宦官之手,士人羞與為伍﹔所以匹夫抗憤,處士橫議,知識份子彼此激揚名聲,互相褒美,品評公卿,衡論執政,社會流行一股剛直的風氣。請問他讀的是那一部書?
(A)《左傳》
(B)《漢書》
(C)《後漢書》
(D)《新唐書》
(A)《左傳》
(B)《漢書》
(C)《後漢書》
(D)《新唐書》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34694
統計:A(4),B(6),C(36),D(3),E(0)
內容推薦
- 西元一八七一年德意志帝國成立。下列何者對德意志帝國的成立有重要影響?(A)拿破崙入侵後,將神聖羅馬帝國改組為日耳曼邦聯,建立統一的德國(B)日耳曼的歷史學者主張愛國情操,希望建立團結統一的德意志民族(
- 資料一:「許開互市,英、美、法、德相繼而來,派領事,劃租界,設商行,建棧房,輪船出入,次第漸興,而交涉愈繁,……設通商總局於道署,由道辦之。」資料二:「洋商貿易,照例征稅,設釐金局,以阿(鴉)片為大宗
- 有一本傳記這樣評論某位政治人物:「他為求國家轉弱為強,推動很多項新政策,以增加政府財政收入為重要目標,而裁抑富豪兼併是手段之一。但他忽略了人事因素,使新政的實施與原意有很大的距離,並且引起持續數十年的
- 國家動亂時,軍隊往往擴張。戰事結束後,政府必須裁軍,使青年投入生產及建設,並節省國防開支。有一份政府公報提到:「縮編全國現有陸軍,至多不得超過六十五師,兵額約八十萬人」﹔「縮減軍費至國家總收入百分之四
- 某個朝代的京城中,西域來華使節甚多。他們因強權興起,歸路斷絕,只能滯留京中,有長達四十餘年者。政府發給公費,他們就用其購買田宅,或放高利貸,並都娶妻生子,安居不欲歸,造成政府的重大負擔。政府希望他們繞
- 一位詩人說:「和議知非策,瀛東棄可傷,墜天憂不細,籌海患難防。」又說:「初傳烽火照遼陽,忽見干戈滿故鄉。」這位詩人是對何事感到憤悶?(A)宋金紹興和議 (B)明末滿清入關 (C)清末割讓臺灣 (D)國
- 有位歷史人物對禮法的看法是:「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讚美)」。他曾擔任官職,獲得實行理念的機會。史家記載他的政績:「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平斗桶、權衡、丈尺
- 西元1911年時,義大利自土耳其手中占領了一個省分;二次大戰期間,盟國軍隊與軸心國軍隊在此發生激戰﹔戰後,該地由國際託管,稍後成立君主國﹔1961年發生革命,改建共和。這個地方是:(A)利比亞 (B)
- 在文字記載出現之前,人類已經歷漫長的文化演進過程。考古學者觀察其間的變化,運用那類發掘到的資料,作為分期的標準?(A)發掘出的人類遺骸 (B)人類使用的工具(C)遺址中動植物殘留 (D)遺址周邊的環境
- 安格爾之代表作為: (A)泉 (B)拿破崙加冕式 (C)霍拉蒂之誓 (D)美迪莎之筏。
內容推薦
- 幾位同學討論英法等國要求開放「臺灣」及淡水兩口岸的原因,各持不同看法。請指出什麼人的理由最可信?(A)兩地分處臺灣島南北,軍事位置重要,英法兩國均希望建鐵路貫穿(B)荷蘭人與西班牙人曾經在這兩地殖民,
- 近代以來,許多弱勢的民族要求建國,其過程備極艱辛,有時甚至要以非常手段如恐怖活動、暗殺等來達成目的。下列那些人曾採取這種手段?(A)義大利的馬志尼 (B)韓國的金九 (C)印度的甘地(D)菲律賓的奎松
- 圖4 這幅漫畫中,某位政治人物被比喻為麵包師傅,烘焙出許多「國王」。根據你對歷史的了解,這幅畫是指那個歷史事件?(A)十一世紀時,教皇號召歐洲諸侯攻打回教徒,並以榮譽做為獎勵(B)十八世紀初,布蘭登堡
- 一個時代裡,官府為求增加稅收,鼓勵平民從事工商活動,商人可以自行生產、販賣貨品,不少人因此成為鉅富。其中,鐵器是市場上的重要商品。這種情況最早出現在那一個時代?(A)西周 (B)戰國 (C)西漢 (D
- 遼金兩朝都是邊疆民族建立的王朝,也都曾採用中國制度,可是金朝女真人漢化的程度遠超過遼朝的契丹人。這種現象與下列那項因素有關?(A)契丹人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女真人則只借用漢字,沒有自己的文字(B)女真人
-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請問這首詩描述的是那個朝代的現象?(A)東晉 (B)南朝 (C)十國 (D)南宋
- 某班上歷史課時,同學們決定以劉邦為主題,演一齣歷史劇。在安排劇情時,各人絞盡腦汁,但仍有些錯誤。請你指出那些地方與歷史事實不符?(A)劉邦聽從張良的建議,安排一名武士,準備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B)因實
- 一個近代中國城市,其繁榮應該歸功外國人的工商活動,外國資本是該城經濟結構的基礎,外國商人和資本家因而成為該城的貴族階級,住在該城的人都得向洋人低頭。這些洋人有他們的生活圈子,他們住在富麗幽邃的花園洋房
- 上歷史課時,老師比較兩漢到魏晉南北朝的史學:「魏晉南北朝的史書在體例上雖然沿襲兩漢,在數量上卻比兩漢時期多出許多。此一變化與一項工藝技術的發達有關。」老師所說的「工藝技術」是指什麼?(A)簡帛的使用
- 「這一段盛世長達一百三十多年,在平定封建諸侯的叛亂後,內部的統治愈見鞏固;對西北諸部多次用兵,將今日的蒙古、新疆、西藏納入版圖。君主的權力達於極盛。但在輝煌的表象下,有一股嚴厲的政風。政府雖然表面上大
- 有一位作家描述他的親身經歷:「我到一家咖啡店,看了窗前的價目表,點一客咖啡。一個小時之後,當我要付帳時,價錢竟然漲了一倍。……許多專業人士包括律師在內,都比較喜歡接受食物做為酬勞。理髮要兩個雞蛋,修手
- 五胡亂華的局面,自匈奴劉氏起兵稱帝後全面擴大。下列有關劉氏的活動,那些是正確的?(A)居住在今山西境內,是南匈奴的後裔(B)早在起兵以前,就已成為西晉的困擾(C)惠帝時有人主張將之遷徙,以免生變(D)
- 有一篇描述社會風氣的作品提到:「那段時間,人們無分貴賤,都愛穿胡人的服裝,婦女化妝也效法胡人,衣服的樣式一改傳統,襟袖窄小,有識之士對戎俗的流行深不以為然。」請問﹕作者是在那一個時期描述那一個時代的社
- 某份國際條約規定:「一、中華民國及日本國為永久維持兩國間善鄰友好之關係,應互相尊重其主權及領土,並於各方面講求互相敦睦之方法。二、中華民國及日本國為建設大東亞,並確保其安定起見,應互相緊密協力,盡量援
- 我們習稱的「英國」,其正式國名是「聯合王國(the United Kingdom)」,係由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與威爾斯等漸次聯合而成。請問:英格蘭與蘇格蘭何時起「正式合併」?(A)十三世紀初,英格
- 歷史上異族入侵時,有時因其自身無法有效統治,就以成立傀儡政權為過渡方式,企圖達到統治的目的。下列那些屬於此類?(A)劉豫稱帝國號「齊」 (B)朮赤受封「欽察汗國」(C)吳三桂稱帝國號「周」 (D)溥儀
- 一個國家外債過多,財政結構不健全時,常會有貨幣貶值的危機,最近南韓就面臨這樣的風暴。表一是1914年到1923年之間,某一銀行對其本國貨幣與某外國貨幣的匯率所做的統計。請問﹕這是那兩種貨幣的匯率?(A
- 有位政治人物自小對其本國事物陌生,也不了解共和體制。他利用時機參與政治,當選總統後,修改憲法,變更國體為帝制。接著發動對外戰爭,造成國家的莫大災難。這位政治人物是:(A)袁世凱 (B)拿破崙三世 (C
- 明清時期,中國人口迅速增加,十八世紀末時已達三億左右。原因是:(A)戰亂減少,也沒有大規模瘟疫,所以人口穩定成長(B)重新開墾荒地,擴大耕種面積,糧食生產因而增加(C)醫學進步克服許多疾病,平均壽命增
- 清末外交局勢緊張,朝臣上奏表達對時局的看法。有人認為:「倭(日本)之強,非俄所願,倭之擾我東三省,尤為俄所忌。」也有人建議:「平日預訂密約,有戰爭時,凡兵餉軍火可以互相援助。」這種想法具體實行後,有那
- 「分裂國家」形成的原因甚多,其中一種模式是:戰後為主要戰勝國分區佔領,但這些戰勝國對佔領區的處理態度不一,最後才分別成立政權,造成「分裂國家」。下列選項中,那些符合上述模式?(A)南北越 (B)南北韓
- 十八世紀中葉以降,歐洲發生工業革命,社會經濟結構改變,產生許多新的社會問題。下列那些人主張用社會主義的手段來解決這些問題?(A)李士特 (B)聖西門 (C)李嘉圖 (D)歐文 (E)白朗BDE
- 美國建國以來,在國際政治上許多人主張不要涉入外國爭端,以免引起國際糾紛,可稱為孤立主義。下列那些人就有這種主張?(A)華盛頓 (B)傑佛遜 (C)門羅 (D)威爾遜 (E)哈定
- 漢武帝採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成為中國學術的正統,但儒家以外的學說並未消失。西漢一代,儒學以外,統治者採行的學說還有那幾家?(A)黃老 (B)墨家 (C)法家 (D)名家 (E)陰陽家
- 春秋時期是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當時歷史發展的主要趨向為何?(A)各國平民崛起,向貴族爭權力(B)封建制度崩潰,列國各自獨立(C)諸夏戎狄相爭,中原文化面臨危機(D)穩定中原秩序成為若干霸者的號召(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