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 )下列與歷史人物相關的成語配對,何者正確? (A)韋編三絕:墨子 (B)喪家之狗:孔子 (C)一字千金:韓信 (D)一毛不拔:惠施
- 關於馮諼客孟嘗君一文的寫作手法,何者有誤? (A)首段以左右之人態度的轉變,凸顯孟嘗君的雅量及好客 (B)文中大量使用對話,推展情節 (C)運用先揚後抑的技巧,凸出鮮明的主角性格 (D)末段頗似
- ( )下列各選項的成語運用何者正確? (A)近年來九份地區藝術氣息越來越濃厚,崛起的人文藝術家「擢髮難數」 (B)墨子「突不暇黔」,為天下之大利而勞苦奔走,令人景仰 (C)他是為高風險家庭籌募基
- ( )「這場豪門宴會,出席的女士莫不精心打扮,真可謂□□□□。」上述空格中,不適宜填入以下哪個成語? (A)衣香鬢影 (B)珠翠羅綺 (C)盛飾嚴裝 (D)首如飛蓬
- ( )請選出下列成語運用得當的句式: (A)在臺灣詩壇上,吳晟的文學觀可謂「拾人牙慧」,其創作實踐了個人的鄉土關懷,表現出強烈的家庭倫理、社會倫理及土地倫理 (B)蓉子在〈蘭陽平原〉詩中,善用轉
- ( )「花態柳情,山容水意」所使用的修辭技巧為何? (A)譬喻 (B)誇飾 (C)轉化 (D)轉品
- ( )以下文句皆使用設問修辭,何者用法與其他三者不同? (A)治亂者何獨不然?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B)賊愛其身,不愛人,故賊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愛 (C)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
- ( )關於墨子〈兼愛〉一文的修辭說明下列何者不正確? (A)賊愛其身,不愛人,故「賊」人以利其身:轉品 (B)「惡得不禁惡而勸愛」:設問 (C)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映襯 (D)雖父之不慈
- ( )「參訪古代王公貴族的宅邸,□□□□,能讓人遙想當年權貴的豪奢。」空格中適宜填入以下哪個成語? (A)玉樓金闕 (B)金馬玉堂 (C)摛藻雕章 (D)粉妝玉砌
- ( )以下哪個成語不適宜拿來形容生活之奢華? (A)鐘鳴鼎食 (B)侯服玉食 (C)牛衣對泣 (D)日食萬錢
- ( )下列成語何者並非用來形容山勢? (A)層巒疊嶂 (B)懸崖峭壁 (C)煙嵐雲岫 (D)壁立千仞
- ( )「他們花了十多年的光陰,學習琉璃的製作方法,在無數的失敗和摸索中,技巧已臻□□□□的地步,令國外的專家感到欽佩。」以上文句空格內最適合填入哪個詞語? (A)乏善可陳 (B)不著邊際 (C)
- ( )「類疊」的修辭技巧又可細分為類字、類句、疊字、疊句等,請問下列選項何者屬於「類字兼頂針」的修辭法? (A)阿爸從阿公粗糙的手中/就如阿公從阿祖/默默接下堅硬的鋤頭 (B)挑呀挑!千挑萬挑/
- ( )〈晚遊六橋待月記〉中作者寫春景、朝煙、夕嵐,而月夜卻以虛筆帶過。此種寫法正可與題文中的何字呼應? (A)晚 (B)遊 (C)待 (D)月
- ( )下列句子何者並未使用假設語氣? (A)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 (B)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論語.顏淵》) (C)魚,我所欲也;熊
- ( )下列「 」中的字詞,何者不作動詞使用? (A)比我們那裡的鐵掀還「沉」 (B)中間羊腸一條石子「墁」的甬路 (C)揀了一朵大紅的「簪」在鬢上 (D)小蹄子們,還不「攙」起來
- ( )〈晚遊六橋待月記〉的寫作手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筆法由詳而略 (B)色調由濃而淡 (C)寫桃花來烘托梅花 (D)題名「待月」,文中卻虛筆帶過,更增想像空間
- ( )關於〈蕃薯地圖〉,下列修辭法說明何者不正確? (A)「鋤呀鋤!鋤呀鋤!千鋤萬鋤」:類疊 (B)「孩子呀!你們莫忘記/阿爸從阿公笨重的腳印/一步一步踏過來的艱苦」:呼告 (C)「挑起這一張蕃
- ( )「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身若其身,誰賊?故盜賊亡有。」句中「視人之室若其室」的主語為下列何者? (A)「盜賊亡有」的盜 (B)「盜賊亡有」的賊 (C)「視人身若其身」的人 (D)不能兼
- ( )譬喻是詩的眼睛,優美的譬喻是寫詩的重要起步。在下列選項中,哪些詩句使用了此種修辭手法? (A)平原是一望無際的蔥翠 (B)稻田是整塊潤澤的綠玉鋪就 (C)我和山海作壯闊的三人行 (D)縱然
- ( )下列哪組詞語與「綠煙紅霧」的「綠」、「紅」字使用了相同的修辭手法? (A)桃紅柳綠 (B)綠肥紅瘦 (C)紅男綠女 (D)燈紅酒綠
- ( )(甲)二鼓;(乙)亭午;(丙)子夜;(丁)日晡。上列時間語詞請按先後順序排列: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乙)(甲)(丙) (D)(乙)
- ( )下列句子均節錄自〈蘭陽平原〉一詩,其中之修辭不屬於「擬人化」句式的選項是: (A)大批的綠迎面而來 (B)山在左/海在右/我和山海作壯闊的三人行 (C)平原是一望無際的蔥翠/稻田是整塊潤澤
- ( )下為魯迅論《紅樓夢》的一段文字:「不知更歷幾劫,有空空道人見此大石,上鐫文詞,從石之請,鈔以問世。道人亦因〔甲〕見〔乙〕,由〔乙〕生〔丙〕,傳〔丙〕入〔乙〕,自〔乙〕悟〔甲〕,遂易名為情僧
- ( )下列詠物詩,其吟詠的對象,配對有誤的選項是: (A)拂水斜煙一萬條,幾隨春色醉河橋,不知別後誰攀折?猶自風流勝舞腰──柳 (B)未游滄海早知名,有骨還從肉上生。莫道無心畏雷電,海龍王處也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