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 )關於曲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為元代新興之文體 (B)可分散曲和劇曲 (C)每句字數固定,但可添加襯字 (D)劇曲中的「科」指對話或獨白,「白」則為動作
- ( )〈沉醉東風.漁父詞〉:「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乃指作者: (A)憂以天下,樂以天下 (B)視富貴如浮雲 (C)倨傲鮮腆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奏刀□□,莫不中音。依乎天理,因其□□。在難為處,□□為戒,動刀甚微。轉瞬間,□□已解,如土委地。」以上缺空處,依序應填入: (A)騞然/固然/怵然/謋然 (B)砉然/
- ( )「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此句話主要在描寫下列何者? (A)文惠君讚嘆庖丁解牛技藝精湛的神情 (B)庖丁解牛之後心滿意足、從容自得的神貌 (C)良庖得致新發於硎的牛刀
- ( )下列有關老莊的敘述,何者正確? (A)「道可道,非常道」是莊子的名言 (B)《老子》一書開宗明義第一章便以〈逍遙遊〉展現出對精神自由的神往 (C)「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闡揚的是道家順應
- ( )關於先秦諸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莊子主張萬物齊一 (B)儒家尊堯、舜,道家多法後王 (C)莊子集孔、老之大成,著有《南華經》 (D)儒家、道家並稱戰國時期的顯學
- ( )下列文句何者不曾運用層遞的技巧?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B)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 (C)
- ( )下列選項何者音義有誤? (A)修「櫓」:ㄌㄨˇ,巨型盾牌 (B)「轒轀」:ㄈㄣˊ ㄨㄣ,攻城四輪屋形車 (C)不「勝」其忿:ㄕㄥ,控制;承受 (D)是謂「縻」軍:ㄇㄧˇ,倒
- ( )「上兵○○,其次○○,其次○○,其下○○。」句中缺空語詞依序應是: (A)伐謀/伐交/伐兵/攻城 (B)伐交/伐謀/伐兵/攻城 (C)攻城/伐兵/伐謀/伐交 (D)伐謀/攻城/伐交/伐兵
- (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甲)全旅為上,破旅次之;(乙)全伍為上,破伍次之;(丙)全卒為上,破卒次之;(丁)全軍為上,破軍次之/是故百戰百善,非善之善者也。」請依文意排出
- ( )下列哪一篇文章所述事跡,正表現出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克敵制勝的最高境界? (A)〈諫逐客書〉 (B)〈教戰守策〉 (C)〈燭之武退秦師〉 (D)〈過秦〉
- ( )下列關於作戰實例的描述,哪一個選項不符合孫武〈謀攻〉的最佳作戰原則? (A)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以裝甲雄師一舉攻入波蘭,靠的是數倍於波蘭的強大軍力 (B)蒙古於南宋末年攻打四川合川釣魚城,以
- ( )《孫子兵法》全書多用口訣式的整飭句法,有些片斷自然成韻,富節奏之美;有些語句閃爍著智慧之光,宛如格言。這種文體風格,和先秦諸子中的哪一家最為接近? (A)《荀子》 (B)《韓非子》 (C)
- ( )以下「 」內詞語的音讀,何者正確? (A)「儦」儦俟俟:ㄅㄧㄠ (B)鳥「銃」:ㄊㄨㄥˇ (C)于于「衎」衎:ㄏㄢˋ (D)艾耆老「髦」:ㄇㄠˋ
- ( )下列「 」內的字,意義兩兩相同的是: (A)無酋長,子女多者眾雄之,聽其「號」令/夫喪不復嫁,「號」為鬼殘 (B)「速」不後奔馬,能終日不息/枉道「速」禍 (C)鄰社有隙則興兵,「期」而後
- ( )關於陳第的〈東番記〉一文,請選出下列「 」內之解釋說明正確的項目: (A)「不獲有年」意思是「有某一年沒有狩獵」 (B)「夫孰知正味乎?又惡在口有同嗜也?」意思是「誰能確知什麼口味是正味呢
- ( )(甲)〈紀水沙連〉;(乙)〈東番記〉;(丙)〈臺灣通史序〉;(丁)《裨海紀遊》。以上有關臺灣地理或歷史的古典散文,依時代先後順序排序,正確者是: (A)(乙)(甲)(丁)(丙) (B)(甲
- ( )下列類疊句式,何者不是用來作為狀聲詞之用? (A)樂起跳舞,口亦烏烏若歌曲 (B)口琴,薄鐵所製,齧而鼓之,錚錚有聲 (C)然飽食嬉遊,于于衎衎,又惡用達人為 (D)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 ( )下列「 」內的字詞,解釋有誤的選項是: (A)其「平居」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平日 (B)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給予任務 (C)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打赤膊 (D)命以僕妾之
- ( )下列「 」內的字詞,何者具有被動語氣? (A)匹夫「見」辱,拔劍而起 (B)高祖發怒,「見」於詞色 (C)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 (D)生孩六月,慈父「見」背二、多重選擇題:(20%,共1
- ( )下列選項「 」內的字義,何者兩兩相同? (A)「施」薪若一,火就燥也/願無伐善,無「施」勞 (B)學「惡」乎始,惡乎終/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C)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逝者如斯夫,不
- ( )下列五句皆有「數」字,請選出「數」字意義相同的文句: (A)范增「數」目項王 (B)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 (C)「數」罟不入洿池 (D)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 (E)今弈之為「數
- ( )下列〈諫逐客書〉文中的句子,哪些解說正確? (A)「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棄秦樂而取異國音樂 (B)「不問可否,不論曲直」:意謂秦王具有廣博的同情,對於外來客一律收留 (C)「河海不擇細
-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諫逐客書〉一文,在《昭明文選》題作「上秦始皇書」,為李斯上秦王政的奏疏,請求廢除逐客之令 (B)〈留侯論〉一文,全文重點在一「忍」字,蘇軾認為此乃張良之所以就
- 以下是小貞的回家功課,試選出下列「」中讀音錯誤的選項:(甲) 傴「僂」---ㄌㄡˇ(乙)智「僊」---ㄑㄧㄢ(丙)木「榻」---ㄊㄚ(丁)以指撥「眥」---ㄗˋ(戊)敝衣草「屨」---ㄐㄩ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