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關於〈與陳伯之書〉和〈燭之武退秦師〉二文的比較,下列何者說明正確? (A)都是講求對偶、典故的駢體文 (B)皆視對方為敵對的立場 (C)都與戰爭事件、勸說他人有關 (D)最後都勸說失敗,走上戰爭
- 下列選項,若依《大學》「八目」實踐的先後排序,何者為是?(甲)正心/(乙)治國/(丙)誠意/(丁)齊家/(戊)修身。 (A)甲乙丙丁戊 (B)乙丁戊甲丙 (C)丙甲戊丁乙 (D)丁戊丙乙甲
- 〈大學〉「三綱」指的是三個進階目標,「八目」是指八個步驟。試問「八目」中哪些步驟,符合中心思想「三綱」之中的「親民」? (甲)格物;(乙)誠意;(丙)修身;(丁)致知;(戊)齊家;(己)治國;(
- (甲)他的詞早期以反映豪華浪漫的宮廷享樂為主,風格清麗婉約;亡國後所作,多寓身世感慨,哀怨淒涼,有「詞中之帝」的稱譽。/(乙)他善於透過景物的鋪排抒發情感,為婉約派的代表作家。早期所作,多悠閒情
- 下列關於《紅樓夢》的說明,何者正確? (A)結構採雙線進行,主線是寶玉、寶釵的愛情悲劇,副線是劉姥姥三進大觀園的過程 (B)據胡適考證,認為前八十回是曹霑所作,後四十回是劉鶚續其殘稿補成 (C)
- 《典論‧論文》:「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這段話意謂文王、周公如何? (A)同是見意於篇籍,一則明顯,一則隱晦 (B)演《易》制禮,所處時代明暗有別,
- 下列〈臺灣通史序〉中的文句,下列選項並非用來論述史書及歷史的重要? (A)古人有言:「國可滅而史不可滅」 (B)郢書燕說,猶存其名 (C)晉《乘》楚《杌》,語多可採 (D)郭公夏五,疑信相參
- 下列關於賦這種文體的敘述,何者有誤? (A)體裁介於詩文之間,源於《詩經》,盛於兩漢 (B)魏晉南北朝變為俳賦,唐則變為律賦 (C)宋人所作,受古文影響,稱為文賦,蓋即陸機〈文賦〉之苗裔 (D)
- 下列各組詞語,何者意義兩兩相近? (A)束髮/周晬 (B)來歸/歸寧 (C)萬籟俱寂/鴉雀無聲 (D)先妣/先大母
- 下列文句,何者沒有運用擬人法? (A)白淨的臉孔難以使人和熱悶的炭坑一起聯想,可是依稀中也還透著類似冥紙的澀黃 (B)這礦村已經很老邁了,而且看似不可能會再有什麼起色 (C)只有牆前的一些花草還
- 〈與陳伯之書〉一文之「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其喻意與下列何者相同? (A)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B)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
- 下列成語何者意思不同?(A)擢髮難數/罄竹難書(B)戴笠乘車/人情冷暖(C)離離蔚蔚/枝葉扶疏(D)蠅營狗苟/吮癰舐痔
- 下列成語何者正確?(A)鬩牆之禍:指兄弟死亡(B)擲果盈車:用以形容女子美貌(C)饘粥餬口:形容貧窮生活(D)韜光養晦:比喻嶄露頭角
- 下列成語何者有錯字?(A)鎩羽而歸(B)聲名狼藉(C)節風沐雨(D)攬轡澄清二、多重選擇題(每題2分,共12分):
- 魏晉南北朝時期,雖在政治上紛擾不安,然眾多文人也在此時綻放其生命的光采。下列有關於魏晉南北朝作品的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典論‧論文》:開我國批評文學的先河,強調文章的價值,將文學與經、史
- 關於韓非及其法家思想,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曾與李斯同受業於儒家荀子,與其師一樣認為人性本惡,而主張重視禮教 (B)集法家之大成,認為法、術、勢三者相輔相成,方能全面鞏固政權 (C)政治方面
- 下列關於王羲之生平及成就,哪些說明正確? (A)王羲之出生望族,才識卓越,官至右丞相,世稱「王右丞」 (B)魏晉南北朝是駢體文盛行的時代,〈蘭亭集序〉為駢文代表作之一 (C)〈蘭亭集序〉有「天下
- 下列〈與陳伯之書〉的文句,何者屬於「戒之以利害」? (A)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於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 (B)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佩紫懷黃,讚帷幄之謀
- 下列關於〈項脊軒志〉的文句說明,何者正確? (A)「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說明歸有光整日久待軒中苦讀 (B)「吾妻死,室壞不修」描述家道中落後,生活貧困,無力修葺 (C)「庭有枇杷樹,
- 下列有關明清散文家的地位與成就,正確的選項是: (A)劉基古文風格奇特宏偉,與宋濂並稱一代文宗 (B)歸有光古文得力於《史記》、《漢書》及唐宋名家,被推許為「明文第一」 (C)袁宏道所作山水遊記
- ()下列「 」中的字,何者意思相同? (A)長存抱柱「信」/「信」手拈來 (B) 十五始「展眉」/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C) 坐愁「紅顏」老/「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D) 五
- ( )下列詞語不是指「獨木舟」的選項是: (A)蟒甲 (B)艋舺 (C)舴艋舟 (D)莽葛
- ( )下列各選項「 」中的讀音,何者完全相同? (A)橫「亙」湖面/《易經》「艮」卦/毒物毛「茛」 (B)如法「炮」製/君子遠「庖」廚/惱人面「皰」 (C)雨中「佇」立/軒「翥」高翔/「貯」存糧食
- ( )古文中「是」字的用法千變萬化,請判斷下列文句中的「是」字,何者用法與「古稱蓬瀛,不是過也。」中的「是」字相同? (A)君人者,將禍「是」務去 (B)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
- ( )下列文句「 」內的詞語,解釋正確的選項是: (A)王化所「敷」:傳布施行 (B)駕「蟒甲」:蟒皮製成的盔甲 (C)「羈縻」勿絕:控制約束 (D)武陵人「悞」入桃源: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