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古人有言:「少不讀□□,老不讀□□;男不讀□□,女不讀□□」,缺空中的文學名著,依序應是: (A)《水滸》/《三國》/《紅樓》/《西廂》 (B)《西廂》/《水滸》/《三國》/《紅樓》 (C)
- ()「萬村石氏之婦崇於狐,患之而不能遣/(甲)一日竄入,婦急以絮塞瓶口;(乙)扉後有瓶,每聞婦翁來,狐輒遁匿其中;(丙)置釜中,燂湯而沸之;(丁)婦窺之熟,暗計而不言;(戊)婦不語,號益急,久之
- ()(甲)長揖;(乙)再拜;(丙)拜;(丁)揖;(戊)稽首;(己)頓首。請依最簡單至最敬禮的正確順序,排列上述禮節: (A)(丁)(丙)(甲)(乙)(戊)(己) (B)(丁)(甲)(丙)(乙)(
- ()《紅樓夢》中為慶賀寶釵十五歲生日,寶釵點了一齣戲,戲文如下:「漫搵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臺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那裡討煙簑雨笠捲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文
- 二、閱讀測驗下列文章節錄自三國魏邯鄲淳《笑林‧隱形人》,請閱讀後回答以下二題: 楚人居貧,讀《淮南方》:「得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遂於樹下仰取葉。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
- ( )「( )齎葉入市,( )對面取人物,吏遂縛( )詣縣。」句中( )內所省略的主語或受詞依序是: (A)楚人,楚人妻,楚人 (B)楚人妻,楚人,楚人 (C)楚人,楚人,楚人 (D)吏
- 閱讀下列文章後,回答以下二題: 南陽宋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問之,鬼言:「我是鬼。」鬼問:「汝復誰?」定伯誑之,言:「我亦鬼。」鬼問:「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 共
- ( )由這則故事可以發現,文中的「鬼」並未具備以下哪一種特色? (A)渡河無聲 (B)穿牆之術 (C)體重甚輕 (D)不可被人吐口水
- 2【 】承上則,子女見父母不接納規勸,做子女的即使內心怨恨,依然要恭敬對待父母。(A)○ (B)×
- 3【 】有一次,天寒地凍,子騫為父親駕車,因為受凍,竟握不住馬韁繩。父親發現後妻並無善待閔子騫時,十分憤怒。但在子騫的求情之下,保全了後母不被休妻,也使其他三個孩子獲得了溫暖。可見子騫是一位溫厚孝順的
- 4【 】『博施於民,而能濟眾』指廣施恩惠給民眾,又能救助大眾。(A)○ (B)×
- 5【 】孔子認為能做到『博施於民,而能濟眾』的人,『何事於仁,必也聖乎!』是說此種人不算是仁者,而是聖人。(A)O (B)X
- 6【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用來比喻行事過分害怕,如同身在深潭旁或走在太薄的冰層上。(A)○ (B)×
- 7【 】「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指我沒看到自己的過錯,所以也不會反省自己。(A)○ (B)×
-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8【 】可見在孔子生存的年代(戰國),有不少人認為提供父母食衣住行上的需求便是孝順。(A)○ (B)×
- 9【 】承上則,孔子認為對待父母除了提供生活所需,如果內心並對父母不敬也是不孝的。(A)○ (B)×
- 10【 】曾元受父親曾子的身教影響,也非常孝順,但曾元在照顧父親方面,無法像曾子一樣體貼入微。(A)○ (B)×
-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其中『毋必』是指不要隨便臆測。11【 】(A)○ (B)×
- 12【 】承上題,『毋我』是指為人處事不要固執。(A)○ (B)×
- 13【 】『子曰:以直報怨。』是指對待仇人要用正直態度,而非施予恩德。(A)○ (B)×
- 14【 】『子曰:以德報德。』是指人應懂得報恩。(A)○ (B)×
- 15【 】在羆說這個寓言中,柳宗元用獵人比喻那些沒有真本領和內在修養,只知賣弄小聰明的人,提醒我們不要「好行小慧」,以免招來禍患。(A)○ (B)×
- 16【 】『堯舜其猶病諸!』是說堯舜為了照顧百姓而時常累出病來。(A)○ (B)×
- 17【 】孔子對子貢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希望子貢能在自己發達之後,也能幫助他人成功,成為一位仁者。(A)○ (B)×
- 18【 】『能近取譬』指能就近以他人為比喻,也就是將心比心,發揮同理心。(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