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歷史專業
- 清代臺灣閩南粵東的建築中,常用五行馬背(金、木、水、火、土)來裝飾屋頂的曲脊。請問:當時在臺灣南部的閩南聚落的房屋最常見哪一種馬背?(A)金型 (B)木型(C)火型 (D)土型
- 根據史料記載:鳳山縣某君考「鄉試」(赴省城考試),第一次參加赴福州考試,第二次則赴臺北考試。請問從此段記載中推論,此君必然歷經哪次戰役?(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C)中法戰爭 (D)甲午
- 臺灣文化協會與臺灣議會設置請願會的成員,彼此重疊甚多,這是因為當時臺灣知識份子爭取臺人權利,有何共識?(A)爭取成為日本公民(B)尋求文化與政治上的自治(C)發揚鄉土文化與落實本土工農階級權益
- 中國歷代正史中,就其體例,最早列有「地理志」是下列哪一部?(A)史記 (B)漢書(C)舊唐書 (D)宋史【第 4 頁共 5 頁】 103 學年度南臺灣國民中學教師甄選命題策略聯盟筆試試題專門科
- 北亞游牧民族,沒有文字使用記錄的是哪一民族?(A)匈奴 (B)突厥(C)契丹 (D)女真
- 三國時代孫權送一隻大象給曹操,其子曹沖想出:把大象放在船上,在船身刻上記號,再分別用石塊放在船上,然後分秤石塊就得知大象的重量了。請問這種方法與西方哪一科學家所發明的定律相近?(A)亞里斯多德
- 「強幹弱枝」是宋初的立國政策,而以集權中央與文人政治為其方法。請問訂立這項國策的用意是為防止什麼禍患的重演?(A)宦官與外戚 (B)藩鎮與禁軍(C)宦官與禁軍 (D)宗室與外戚
- 七七事變的導火線,是因為當時於盧溝橋地區演習的日本軍隊所引發,日軍有權在北平附近駐紮練兵,主要是依據哪一條約?(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 (D)辛丑和約
- 西域葡萄、苜蓿等農作物能傳入中國,與下列何事有關?(A)張騫通西域(B)蘇定方平定突厥(C)班超經營西域(D)高仙芝征大食
- 黑暗時代的歐洲文化得以統一,主要是藉由甚麼力量?(A)政治 (B)軍事(C)社會 (D)宗教
- 英國約翰王被迫簽大憲章的時間,約當中國史上的何時?(A)宋神宗時(B)成吉思汗時(C)明成祖時(D)南明時期
- 英國歷史上自哪一事件之後,專制王朝宣告結束?(A)英法百年戰爭(B)清教徒革命(C)光榮革命(D)工業革命
- 「天賦人權」、「自由放任」、「開明專制」這三個近代西方思潮的共通點為何?(A)理性 (B)平等(C)自由 (D)革命
- 德川慶喜於 1867 年取消幕府,還政於明治天皇,是為「大政奉還」,主要是受到哪種思想的影響而產生?(A)理性主義(B)人文主義(C)民主自由學說(D)中國尊王攘夷思想
- 史書描寫某時代的盛況:「是時海内富庶,米斗之價錢 十三。青齊間米斗才三錢,絹一匹錢二百,道路列肆, 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驛驢,行千里不持尺兵。天下歲 入之物,租錢二百餘萬繙,黎一千九百八十餘萬斛,
- 「刺史權責雖重,但不直接處理地方行政事務。刺史的 設立得小大相制,内外相維之宜。」請問刺史制度首建 於下列哪一位皇帝?(A)秦始皇 (B)漢武帝 (C)魏武帝 (D)唐太宗。
- 西元六世紀末,中國北方有一支游牧民族興起,傳說其 祖先「牝狼以肉飼之,及長與狼合,遂有孕焉,東自契 丹,西盡吐谷渾、高昌諸國,皆臣屬焉,控弦百餘萬, 北狄之盛,未之有也。」請問這支游牧民族是下列哪
- 某本史籍記載:「關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然量其富, 什居其六。」請問這是在描述下列哪一個時期的關中地 區?(A)春秋時期(B)秦漢時期(C)中唐時期(D)宋元時期。
- 有一份史料記載:「光祿丞吳炯上言為一一致辯,因言: 『憲成貽書救三才,誠為出位,臣嘗咎之,憲成亦自悔。今憲成被誣,天下將以講學為戒,絕口不談孔孟之道, 國家正氣從此而損,非細事也。』疏入,不報。嗣
- 韓非集法家大成,有學者描述:「他不是完全侷限在法 家範圍内,以法家來論法,而是承接了□、〇的思想, 這種藉他山之石的功夫,正是他所以能晝龍點睛,特別 見精神的地方。」請問引文中的口、◦最有可能是下
- 王同學蒐集到一段史料:「(博士弟子)一歲皆辄課,能 通一藝以上,補文學掌故缺,其高等可以為郎中,太常籍奏,其有秀才異等,辄以名聞。」此段史料最有可能 出於下列何者?(A)《史記•秦始皇本紀》(B)
- 「□雖有攘四夷,廣土斥境之功,然多殺士眾,竭民財力, 奢泰亡度,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者半,竣蟲大起’ 赤地數千里,或人民相食,蓄積至今未復。亡德澤於民, 不易為立廟。」請問□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
- 陳同學閱讀《孟子》一書,看到:「東敗於齊,長子死焉, 西喪於秦七百里……。」請問這是指下列何者的處境? (A)燕王噜 (B)韓昭侯 (C)楚懷王 (D)魏惠王。
- 《史記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 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請問: 上述文字,反映了哪一種時代趨勢?(A)僭越篡逆之風盛行,諸侯不再服從周天子 (B)諸侯君長不斷
- 清代史家趙翼曾說:「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 帝者。」請問:趙翼評隋文帝得天下的主要根據為何? (A)藉由兵變而黃袍加身(B)以外戚身分輔政篡位 (C)得宦官内應擁戴稱帝 (D)借助外族入侵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