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歷史專業
- 18世紀末、19 世紀初,歐洲出現一股思想風潮:「這是歐洲人最後一次對生命的『共同進路』,以後不再有像這樣一個涵蓋哲學、藝術、科學的紀元。這個時期的口號是『想像』、『經驗』、『感情』和『渴望』
- 「它是 17 世紀中葉伊斯蘭世界最富裕、最有活力的地區,1650年代時,這個新帝都已和當時的巴黎一樣大,它的興起是影響現代初期世界史的關鍵因素之一,執政者利用高明手段把來自中亞的穆斯林戰士貴族
- 英國左派歷史學家艾瑞克‧霍布斯邦描述一場戰爭時說:「南太平洋的美拉尼西亞群島、北非沙漠,緬甸、菲律賓各地的殖民區現在和北極、高加索山脈、庫斯科一樣都成了報紙讀者和無線電聽眾耳熟能詳的名詞—其實
- 有人稱經濟大恐慌是道道地地的全球大災難,是自有資本主義以來頭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經濟波動對體制本身產生了莫大的威脅,使長時期以來的持續成長瀕臨崩裂,也造成世界政治環境的巨變。請問下列何者不是經濟
- 19 世紀德川幕府的崩潰結束日本七百多年來的封建政治,緊接而來的明治維新則開啟了邁向現代化國家之路。下列何者不是德川幕府崩潰的原因?(A)幕府直接收入與控制力的薄弱 (B)身分差距與經濟實力日
- 賴和曾經被稱為「台灣的魯迅」、也曾被譽為「台灣現代文學之父」,他是日治時代著名的醫生作家。他最著名的其中一篇文學作品〈一桿「秤仔」〉,是以哪個歷史事件為背景所撰寫:(A)乙未抗日 (B)北埔事
- 某研究指出:「此時期士大夫積極地自創新風格、新型式的衣冠服飾,以重新塑造自己的身分與地位……塑造旅遊的「品味」,而且還昇華到理論層次與具體的實踐面……這樣的觀念出現,很明顯的就是為了與一般人做
- 在新的社會、經濟、政治條件下宋代士人開始進行凝聚宗族力量的工作,下列關於宋以降宗族發展敘述何者有誤?(A)宋元編修族譜目的在於收族,以五服為限,族遠只得合譜或分支(B)庶人祭祖只附於居室的祠堂
- 根據人類學及歷史研究,臺灣原住民中卑南族、排灣族在歷史上都曾經出現跨越其原有族群及部落的「王」,至於最受重視的則是臺灣中部平埔族所建立的「大肚王國」,相關論述何者有誤?(A)大肚王建立的政治體
- 「臣忝膺斯土,謬領重兵,紳民訴番兇虐,民生不聊,安忍漠焉恝置?綜覽全臺形勢,如人之一身,生番橫亙胸腹,四肢血脈不通,呼吸不靈,百病叢作。當此強鄰迭伺,一島孤懸,內患不除,何由禦外……臣渡臺以來
- 兒玉源太郎出任臺灣總督後以習醫出身的後藤新平擔任民政長官,強調統治基礎必須建立在「生物學原理」上,進行一連串的新政策,奠定了日本統治的基礎,請問下列何者為非?(A)恢復保甲制度 (B)通過台日
- 下列關於臺灣史前文化之敘述,何者正確? (A)直到新石器時代晚期,才有稻米栽種紀錄(B)十三行文化是臺灣北部金屬器文化的代表 (C)大坌坑文化是臺灣目前發現最早的史前文化遺址 (D)新石器時代早期
- 「西仔反」一役,因當年臺灣對來犯者備加敵視而稱之。其遺址在今基隆市中正路大沙灣,日據時期叫做孤拔海濱,就因為這裡是外敵將領孤拔苦戰登陸之地。中正路的東側,基隆市公共汽車管理處旁,有一民族英雄墓,即
- 學者周婉窈解釋「某運動」的歷史意義有四:一、它是臺灣武力抗日運動轉變為近代政治運動的第一個運動;二、它是臺灣民眾試圖突破殖民統治困局的一項自發性努力;三、在內涵上,它是最典型的以啟蒙思想與爭取政治
- 日本月島有真實版龜仙人,天天上街遛大龜,一、二十年如一日,遊客覺得新鮮極了。某日,陸客在阿里山下的嘉義公園內也發現一隻大烏龜,只不過背上馱了一塊大石碑,動不了呢。下列敘述,哪些是身為解說員的你,可
- 1978年12月,林懷民的雲門舞集推出第一齣以臺灣歷史為主題的劇場作品《薪傳》,在嘉義體育館首演,造成空前的轟動。該舞碼呈現出臺灣先民胼手胝足的辛勤,適時地為當時的臺灣民眾提供了宣洩滿腔激憤的管道
- 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曾說:「吾輩生於今日,幸於紙上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材料。由此種材料,我輩固得據以補正紙上之材料,亦得證明古書之某部分全為實錄,即百家不雅之言,亦不無表示一面之事實。此二重證據法,惟
- 學者分析:「元軍南下滅宋,不少宋臣以身殉國。《宋史‧忠義傳》八卷,本傳便載173人,附傳有101人,共274人。以《舊唐書》、《新唐書》比之,多出五倍。宋亡後,《照忠錄》列南宋忠義之士130人,其
- 王莽接受年幼的漢高帝禪讓,其詔書中說:「我很僥倖,託於皇初祖考黃帝的時代......和太皇太后的親屬,現在......赤帝漢氏高皇帝的神靈又承了天命,而傳國給我......從今以後,服色配土德尚黃
- 司馬光曾說:「古代取士以郡國戶口多少為標準,今天出現好幾個路沒有一個人及第,請貢院依每個路來取才。」歐陽脩則說:「國家取士,以才學為選擇標準。東南地區風俗雅好文史,所以進士多。」請問兩人這番爭論,
- 現代美國學者萊斯特‧梭羅(Lester C. Thurow)提倡「知識經濟革命」,他曾評論中國的某個時期說:「中國的技術水準足以在地理探險與工業革命兩大方面大放異彩,可惜天不從人願,中國人原本具
- 資料一:歷史學者估計,明初(1400)中國約有6千5百萬人,到明末(1600)人口增加為1億5千萬人。康熙年間(1700),人口為1億5千萬人。資料二:1550年時,中國大量栽種玉米、甘藷、馬鈴
- 「中國共產黨遭到大規模的破壞,幾個月前還有五萬名黨員,現在只餘七千多名。左翼國民黨人士不是銷聲匿跡就是被迫流亡。湖南、廣東的大部分農民運動領袖不是犧牲,便是被捕下獄。」請問:上文中所述之『大規模
- 希羅多德在《歷史》一書中寫到:「他的領土擴張到整個亞洲,除了阿拉伯之外。...為了統治遼闊的疆域,他設立了20個行省,任命省長徵收當地稅賦。...省與省之間聯合成一獨立單位,將其統治的人民分配到
- 「承萬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發現印度大陸以及大批島嶼,包括被印地安人稱為海地,被摩尼康谷人稱為赤潘哥的小西班牙在內。在此之後,我回到卡斯提爾,覲見王上,而王上依據我的陳述,命令我進行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