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歷史專業
- 克羅斯比 (Alfred W. Crosby,JR)在《哥倫布大交換》一書中指出:「若沒有美洲這片新市場,五百年來的歐洲,以及今天的歐洲,會是一個非常不同且比實際上貧瘠甚多的地區。」試問,下列何者不是
- 依據目前有關臺灣史前文化與原住民之間的關係之研究成果,下列的選項中,何者的敘述較為正確?(A)蔦松文化與西拉雅族有密切的關係 (B)靜浦文化屬排灣族的祖型文化(C)十三行文化乃道卡斯族的祖型文化 (D
- 一般認為,中國唐代建立了一個世界性的帝國,皇帝則以天可汗的尊位,掌控著整個東亞的政治、經濟與文化,進而逐漸形成了「東亞文化圈」。請問,下列選項中,何者並不屬於上述之「東亞文化圈」?(A)朝鮮半島 (B
- 張擇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圖」,不僅生動地揭示了承平時期的繁榮熱鬧景象,同時也深刻地展示了各個階層人物的生活狀態。請問,「清明上河圖」所描寫的是下列哪個朝代‧城市的生活?(A)唐代‧長安 (B)北宋‧汴梁
- 某位研究生在翻閱史料時,發現以下一則記載:「東都明京,開國立家,可為萬世不拔基業。本藩以手闢草眛,與爾文武各官及各鎮大小將領、官兵家眷……,總必創建田宅等項,以遺子孫計。但一勞永逸,當以己力經營,不准
- 在中國周代封建社會的結構中,地位僅次於大夫,無封邑,有食田,以戰鬥為主要職務的階級是下列何者?(A)庶人 (B)大夫 (C)士 (D)奴隸
- 有位研究生想要研究西元七世紀左右的南亞與西亞的經濟、社會,則可推薦他參閱以下哪部著作?(A)《馬可波羅遊記》 (B)《大唐西域記》 (C)《天方夜譚》 (D)《鏡花緣》
- 日治時代的社會運動或團體中,對於喚起臺灣民眾的政治、社會及文化意識,同時培育臺灣的政治菁英,對於日後臺灣政治、社會與文化發展影響深遠的是下列哪一個選項?(A)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B)臺灣文化協會(
- 有一本中國歲時民俗著作,書中描述了四月八日浴佛節、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的民俗,更有元旦「不復食雞子,以從常則」的時代烙印。請問這本書成書於何時?(A)秦朝 (B)漢朝 (C)三國時期 (D)南北朝
- 西元 1880 年代到西元1990 年代,非洲國家除衣索匹亞和賴比瑞亞外,都被列強瓜分。造成這種結果,與比利時突然宣布擁有哪一個非洲國家的統治權有關?(A)埃及 (B)象牙海岸 (C)剛果 (D)摩洛
- 清領時期臺灣貿易商人,為解決彼此貨品運銷事宜,並避免同行惡性競爭,乃組成類似行會組織的「郊」;「郊」有以貿易地為名者,也有以從事買賣貨品為名者。「臺廈郊」是以貿易地為名,請問它是由哪一地方的商人所組成
- 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構思為兩路北伐,一路進兵宛洛,一路出於秦川;孫吳的發展戰略為「全據長江」以割據一方。其中「進兵宛洛」和「全據長江」有一共同點,必須先佔有一個戰略要地,才能夠實現其目標。請問這個戰
- 埃及人觀察到每年在東邊出現一顆明亮金星(天狼星)前後,會發生洪水,因而藉此制定了一套曆法,傳入羅馬後演變成「儒略曆法」(Julian Calendar)。請問這是哪一套曆法?(A)太陰曆 (B)歲星曆
- 元太宗窩闊臺自言,即位後有四功四過,所謂四功即「滅金」、「立驛站」、「設諸路探馬赤」、「無水處使百姓鑿井」。請問在《元史》中如何稱呼「驛站」?(A)郵亭 (B)傳舍 (C)乘傳 (D)站赤
- 臺灣有一原住民族群受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傳教影響極深,因此有不少族人以「偕」為姓。請問這是哪一個族群?(A)噶瑪蘭族 (B)凱達格蘭族 (C)賽夏族 (D)阿美族
- 在印度的身份階級制度─「種姓制度」中,「吠舍」是指哪些人?(A)平民 (B)祭司 (C)奴隸 (D)貴族
- 張衡〈西京賦〉中有「吞刀吐火,雲霧杳冥」的記載,《洛陽伽藍記》亦有「吞刀吐火,騰驤一面」的文字。請問「吞刀吐火」是哪一種表演?(A)儺戲 (B)法術 (C)幻術(魔術) (D)歌舞
- 中國古代田賦和差徭是百姓兩種不同性質的負擔。請問哪一種稅法實施後,使得差徭逐漸向田賦過渡,最後發展成「攤丁入地」的地丁制?(A)兩稅法 (B)一條鞭法 (C)方田均稅法 (D)戶調制
- 城邦是貿易的中心,也是共同防衛的據點。希臘的城邦有商業型、征服型和殖民型,其中征服型的典型代表是哪一個城市?(A)雅典 (B)拿坡里 (C)伊斯坦堡 (D)斯巴達
- 《十日談》被稱為「人曲」,是歐洲文學第一次用現實主義筆法描寫廣闊社會生活面的著作。但問世後就被教會稱之為「誨滛誨盗」的東西,後來羅馬教皇欽定出版了《十日談》刪節本,將其中做壞事的僧侶全改為俗人。請問您
- 日治時代為進行政治和社會控制,因此設置哪一種地方基層行政組織,做為警察行政的輔助機關?(A)保甲制 (B)里甲制 (C)村(里)鄰 (D)什伍制
- 中國大陸有一段時期高喊「造反有理」,出現「停課鬧革命」、「打倒反動學術權威」的現象。請問這是哪一時期?(A)三面紅旗時期 (B)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C)國民經濟恢復時期 (D)文化大革命時期
- 下列何者不屬於臺灣史前文化中的「新石器時代」文化?(A)營埔文化 (B)卑南文化 (C)長濱文化 (D)大坌坑文化
- 史載:「祖宗制兵之法,天下之兵本於樞密,有發兵之權而無握兵之重;京師之兵總於三帥,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上下相維,不得專制。此所以百三十餘年無兵變也。」這是下列哪一朝代兵制?(A)漢代 (B)唐代
- 若要了解日治時代臺灣人的身分認同困境,可看哪部作品?(A)賴和《一桿秤子》 (B)張文環《閹雞》(C)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 (D)楊逵《送報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