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歷史專業
- 有一首詩評論漢代對匈奴的政策:「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里遍烽煙。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請問:此詩是在肯定何人的匈奴政策?(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武帝 (D)漢元帝
- 史書評價某歷史人物說:「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請問:這位歷史人物是何人?(A)唐高宗 (B)武則天 (C)唐玄宗 (D)唐憲宗第 3 頁,共 6 頁
- 有一首詩:「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怡然有餘樂,于何勞智慧。」請問:詩中的意境是指哪一家學說的理想?(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 燕雲十六州自後晉石敬瑭割給契丹後,直到何時才重歸漢人統治?(A)唐 (B)宋 (C)元 (D)明
- 某歷史人物說:「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上述言論反映這位歷史人物主張的政策是:(A)廢封建行郡縣 (B)郡國並行制度 (C)三省
- 梁啟超發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嚴詞表示:「在現行國體之下,而思以言論鼓吹他種國體,則無論何時皆反對之。」請問:文中梁啟超所反對的國體是指什麼?(A)孫中山的共和制 (B)清廷的君主立憲 (
- 某一首史詩:「憶昔陳橋兵變日,欺他寡婦與孤兒,誰知三百餘年後,寡婦孤兒又被欺。」請問:詩中前後兩個欺負孤兒寡婦的人是誰?(A)楊堅、李淵 (B)李淵、朱全忠 (C)朱全忠、趙匡胤 (D)趙匡胤
- 施耐庵的〈無題〉詩:「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請問:最後結束五十多年動亂的是何人?(A)隋文帝楊堅 (B)唐高祖李淵 (C)宋太祖趙匡胤 (D)元世祖忽必烈
- 有一首詩形容太學是:「戴髮頭陀寺,無官御史臺」。意思是說,太學生追求學術真理,勇於批評時政。下列哪一歷史事件最能反映這首詩的意義?(A)黨錮之禍 (B)朋黨之爭 (C)新舊黨爭 (D)公車上書
- 清自平定三藩之後,對漢人掌兵權的防範極嚴,然而清末卻常用漢人出任總督巡撫。這種轉變是從哪一事件開始的?(A)鴉片戰爭 (B)太平天國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
- 1938 年,英國保守黨領袖邱吉爾大力抨擊:「在戰爭與羞辱兩者之中,你們選擇了羞辱,最後卻會得到戰爭。」請問:他抨擊的是哪一事件?(A)通過凡爾賽和約 (B)承認滿洲國政權 (C)支持法西斯主
- 宗教改革以後,許多新興的教派紛紛前往海外傳教。其中最具宗教寬容精神,甚至願意承認不同宗教的信仰傳統與文化價值的教派是:(A)耶穌會 (B)路德教派 (C)喀爾文教派 (D)英國國教派
- 某一個時期,歐洲學者非常喜歡研讀拉丁文翻譯的中國儒家和道家典籍,這個現象與哪一種學風有密切關係?(A)人文主義 (B)理性主義 (C)浪漫主義 (D)民族主義
- 文藝復興時代,哪一本書根據基督教義將不同信仰程度的人分別置於天堂、煉獄和地獄之中?(A)《十日談》 (B)《理想國》 (C)《巨靈》 (D)《神曲》
- 民主的進步,需要有見義勇為的「扒糞者」揭發醜行以利改革。美國人在哪一位總統任上,曾展現了這種「進步時期」的風氣?(A)傑克遜(Jackson, A.)(B)老羅斯福(Roosevelt, T.
- 1963 年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金恩發表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他述說黑人追求的是什麼夢?(A)平等 (B)民主 (C)自由 (D)參政
- 都德(Alphonse Daudet)的著名短篇小說〈最後一課〉,所描寫的背景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A)克里米亞戰爭 (B)滑鐵盧之役 (C)七年戰爭 (D)普法戰爭
- 某一部歐洲的文學作品中曾有下列的描述:「這場瘟疫……,它最初發生在東方,不到幾年功夫,死去的人已不計其數。……要對抗瘟疫,只有一個唯一的好辦法,那就是躲開瘟疫。…他們背離自己的城市,丟下了自己
- 依據陳第〈東番記〉的敘述,我們可推知西拉雅族成年男子之日常生活可能為何?(A)平常積極工作供養婦女(B)有紋面的習慣(C)娶妻後可將妻子接到家中同住(D)斬首敵人多者稱為壯士
- 地名是先民活動的遺緒,請問:臺灣南部的前鎮、新港、七股三個地名,在文獻上出現的先後順序是哪一項?(A)前鎮、新港、七股 (B)新港、七股、前鎮 (C)新港、前鎮、七股 (D)前鎮、七股、新港
- 臺灣在解除戒嚴後,社會運動更為蓬勃發展,且訴求議題更為多元,其中廢止《臨時條款》和全面改選中央民意代表的訴求,主要是由哪一種運動的力量實現的?(A)黨外 (B)農民 (C)勞工 (D)學生
- 元朝雖為塞外遊牧民族所建立,但海外貿易之利仍延續宋代,甚至超越前古。下列哪一項即是明證?(A)設市舶司以管理番商船貨(B)泉州成為世界第一大港(C)特設譯長以管理南海貿易(D)南洋各地通行元朝
- 中國與越南的關係,自秦以下兩千多年來,始終分合無常。其中,造成十九世紀末中國與越南分離的主要原因是:(A)新帝國主義的擴張 (B)中國內亂自顧不暇 (C)民族自決運動興起 (D)越南共產黨的崛
- 某個時期,法國艦隊應邀訪俄,當法艦演奏法國國歌〈馬賽進行曲〉時,在碼頭迎接的俄皇亞歷山大三世也起立致敬。〈馬賽進行曲〉是當時俄國革命黨人的準國際歌,向受沙皇政府嚴禁,經此訪問之後,禁令隨之解除
- 英國學者霍布斯在其《極端的年代》一書中強調:「如今世界已經不再唯歐洲獨尊,任何協約若沒有美國這個新強國支持,一定難以持久。」請問:下列哪幾項可以印證霍布斯的觀點?甲、國際聯盟 乙、凡爾賽和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