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歷史專業
- 「興亞帝冠式」建築出現在 1940 年日本軍國主義高漲的時代,不同以往模仿西方建築的樣式,「興亞」是強調東方建築的風貌,屋頂或為中國式、屋簷呈現東方式雕塑、窗子或是阿拉伯式圓拱,而其屋頂上方仿
- 一位歷史人物說:「無論什麼人,不管他是教宗、主教、傳教士還是修女,世俗權力都有能力管他。」這位歷史人物是誰?(A)亨利四世 (B)路易十四 (C)喀爾文 (D)馬丁路德
- 某個帝國的統治方式是:雇用了大量的譯者;發展出很有效率的郵政系統,就像古早版的快遞公司一樣;發行統一貨幣作為貿易活動的溝通工具,並且主張掌控廣大帝國的秘訣在於讓所有的民族照他們原來的方式生活,
- 希臘有一學派主張善良、真理、正義都與人本身需要的利益相關,所以沒有絕對的真理與正義,即「相對主義」;所以這學派被批評為「批發或零售靈魂糧食的商人」這個學派是:(A)伊比鳩魯學派 (B)愛奧尼亞
- 1864 年英國駐台副領事史溫侯(Robert Swinhoe),決定將駐台副領事館設於打狗,其原因非為下列何者:(A)如有急事要與台灣道台商議,路途近,較為方便(B)以當時貿易額來看,南部打
- 資料一:1815—1848 年,該國缺乏強大的中產階級,地主為社會中最主要的支柱,人口大部分為農民。國內各省雖有議會,但其組織及運作上不出中古形式資料二:該國沒有民族上或文化上的統一性,所以最怕
- 第貳部分:多選題(占 30 分)荀子被認為是「法家之先聲,儒學之後勁」,試問下列那些詞句能證明其為「儒學之後勁」?(A)「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 (B)「臣或弒其君,下或殺其上
- 歐洲海外探險的成就是商業量以及消耗品種類的大量增加。除了從東方輸入的香料和紡織品以外,又加上從北美洲輸入的馬鈴薯、煙草和玉米;請問這時期還有從南美洲輸入哪些物品?(A)洋紅染料 (B)奎寧 (C
- 1930 年,胡佛總統簽署了何來.史慕特法案(Hawley-SmootBill),此法案造成國際貿易相當嚴重的後果。請問下列哪些政策或作法類似何來.史慕特法案(Hawley-Smoot Bill
- 歷史課中學生熱烈討論北魏孝文帝所實施的均田制內容,以下哪幾位學生所說的是對的?(A)小花:這個制度是李安世建議實行的(B)小仁:官吏給田,刺史十五頃,太守十頃,離職移交下任(C)小山:牛一頭受田
- ﹤河北民 ﹥是一首針對時事發表想法的詩作,內容如下:「河北民,生近二邊長苦辛,家家養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縣仍催給河役。老小相攜來就南,南人豐年自無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
- 政府為了解決糧食和肥料的短缺,並掌握政府米,作為穩定米價、公教人員實物配給及外銷用,實施這個制度,但是對農民而言並不是公平的交易。關於這個政策下列敘述何者為是?(A)此項政策乃為肥料換穀(B)幫
- 下表為春秋戰國時期著名大商人之國籍及其所經營之事業,正確的組合為: (A)(B)(C)(D)(E)
- 右圖為歐洲人到亞洲的路線,下列關於此圖的敘述何者正確? (A)路線出現順序為丁甲丙乙(B)AB 子午線出現於 15 世紀(C)此時威尼斯商人已被取代(D)發現甲線的是葡人狄亞士(E)甲線的開闢讓
- 明治 34 年至大正 9 年期間,日本對台灣的地方行政區域劃分以廳制為主,明治 34 年劃分全台為 20 廳、明治 42 年改為 12 廳。合併為 12 廳後,鳳山不再是該區域的政治中心,而打狗
- 荷蘭人統治台灣 38 年,為這塊土地留下了哪些影響?(A) 以「犁」作為土地抽稅單位(B) 引進波羅蜜、釋迦、番茄、芒果(C) 引進黃牛,設有「牛頭司」(D) 以「甲」為土地計算單位(E) 以喀
- 「這個社會是平等的,沒有首領或頭目,村社的議會叫做『古阿替』,由十二個四十歲以上的議員組成,任期兩年。議會的決議或訓令不具權威性,村民沒有遵守的義務,且人人都有發言權。古阿替的職務之一是監督村民
- 臺灣在某個時期進行宗教活動的整頓,推動寺廟整理運動,將神像集中燒毀謂之「神佛昇天」,禁止道士使用道教法器,並要求組成各種組織如「佛教護國團」、「老子道教會」,以上情形與下列哪一事件最有關係? (
- 以下資料是中國近代史上,與某國國際交涉事件的對談內容中國:「生番皆化外,猶如貴國之蝦夷,不服王化,萬國之野蠻人大部如此。」某國:「生番殺人,貴國拾而不治,故我國將出師問罪,唯番域與貴國府治犬牙接
- 蔣渭水為日治時期社會運動重要的領導人物,甚至被譽為「臺灣孫中山」,1920 年代的政治社會組織:①臺灣文化協會、②臺灣民眾黨、③臺灣農民組合、④臺灣工友總聯盟、⑤臺灣共產黨、⑥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 1920年代,臺灣政治社會運動風起雲湧,但幾個主要的活動組織,像臺灣文化協會、臺灣民眾黨,皆無可避免地越來越「左傾」,請問主要原因為何? (A)社會主義是全球風尚,臺灣不能獨落人後 (B)日本政
- 西漢時,有一則故事:甲某無子,於路旁撿到一個孩子便收為養子。孩子長大以後,犯了殺人罪,便告訴養父甲某。甲某遂將養子藏匿起來以躲避官府追拿,問甲某當論何罪?曰:「罪犯雖非甲某親生,《詩》云:『螟蛉
- 北朝時,嗜好奶類製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習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據此可知,唐中期? (A)國家統一使南
- 某書對諸子百家有所評論:「甲主平等,大不利於專制;乙主放任,亦不利於干涉。……丙則嚴等差,貴秩序,而措而施之者,歸結於君權。」請問:文中的甲乙丙分別是? (A)墨家、道家、儒家 (B)儒家、道家
- 學者討論中國歷史上的某個朝代時,有人認為當時皇權專制盛行,社會停滯,思想僵化,可說是一個「黑暗時代」。但有學者不同意這種說法,主張當時商品經濟繁榮,類似今日資本主義的情況;出版事業發達,學術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