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4. 有一首詩形容太學是:「戴髮頭陀寺,無官御史臺」。意思是說,太學生追求學術真理,勇於批評時政。下列哪一歷史事件最能反映這首詩的意義?
(A)黨錮之禍
(B)朋黨之爭
(C)新舊黨爭
(D)公車上書
(A)黨錮之禍
(B)朋黨之爭
(C)新舊黨爭
(D)公車上書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在西周時期,當時所實施的政治制度為封建制,請問下列何者不是周代封建制度下諸侯王對周天子的義務?(A)巡狩 (B)勤王 (C)討伐不聽周天子號令之諸侯 (D)朝覲
- 1931 年之後,日本發動對外戰爭,總督府如何在臺灣從事與戰爭相關的建設?(A)幣制統一使用日圓(B)臺灣縱貫鐵路全線通車(C)完成烏山頭水庫水力發電,軍需供電增加(D)興建高雄港第三期工程,
- 臺灣原是孤懸海外的島嶼,但進入歷史時代後,立即成為國際商貿活動的據點。當時臺灣所以被納入世界貿易體系之中,主要是受哪一潮流的影響?(A)商業革命 (B)工業革命 (C)新航路發現 (D)新帝國
- 施耐庵的〈無題〉詩:「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請問:最後結束五十多年動亂的是何人?(A)隋文帝楊堅 (B)唐高祖李淵 (C)宋太祖趙匡胤 (D)元世祖忽必烈
- 1963 年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金恩發表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他述說黑人追求的是什麼夢?(A)平等 (B)民主 (C)自由 (D)參政
-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曾有詩云:「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請問上述詩句所描述的是哪座古都?(A)西安 (B)洛陽 (C)開封 (D)南京
- 在民主政治的發展過程中,一開始並非每個公民都擁有選舉權。試以英國與美國為例,這兩個國家的成年婦女全面獲得選舉權是始於何時?(A)1850 年代 (B)1890 年代 (C)1920 年代 (D
- 臺灣俗諺:「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其出現的時代背景是在何時?(A)荷據 (B)明鄭 (C)清領 (D)日治
- 某一首史詩:「憶昔陳橋兵變日,欺他寡婦與孤兒,誰知三百餘年後,寡婦孤兒又被欺。」請問:詩中前後兩個欺負孤兒寡婦的人是誰?(A)楊堅、李淵 (B)李淵、朱全忠 (C)朱全忠、趙匡胤 (D)趙匡胤
- 在中國歷史中,中國曾為了某一國家而先後在明朝末年、滿清末年與 1950 年與外國開戰,請問這個國家是:(A)蒙古 (B)朝鮮 (C)越南 (D)緬甸
內容推薦
- 下列臺灣史前文化,請依照其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列:(甲)大坌坑文化(乙)卑南文化(丙)靜浦文化(丁)長濱文化(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丁乙甲丙 (D)乙甲丙丁
- 《史記》中曾記錄一些古代民族的起源神話,請問依據《史記》的記載,商人與秦人在民族起源上都有何種傳說?(A)射日傳說 (B)狼種傳說 (C)玄鳥傳說 (D)白鹿傳說
- 某一部歐洲的文學作品中曾有下列的描述:「這場瘟疫……,它最初發生在東方,不到幾年功夫,死去的人已不計其數。……要對抗瘟疫,只有一個唯一的好辦法,那就是躲開瘟疫。…他們背離自己的城市,丟下了自己
- 清自平定三藩之後,對漢人掌兵權的防範極嚴,然而清末卻常用漢人出任總督巡撫。這種轉變是從哪一事件開始的?(A)鴉片戰爭 (B)太平天國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
- 有一首詩評論漢代對匈奴的政策:「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里遍烽煙。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請問:此詩是在肯定何人的匈奴政策?(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武帝 (D)漢元帝
- 馬祖近來有一重要之古人類遺骸被發現,請問這個考古新發現指的是:(A)惠來人 (B)亮島人 (C)左鎮人 (D)許昌人
- 錢穆在《國史新論》一書中,提到某一個時代的知識份子說:「他們要把和尚寺裡的宗教精神,正式轉移到現實社會,要把清淨寂滅究竟涅盤的最高出世觀念,正式轉變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中國傳統人文中心的舊理想
- 依據陳第〈東番記〉的敘述,我們可推知西拉雅族成年男子之日常生活可能為何?(A)平常積極工作供養婦女(B)有紋面的習慣(C)娶妻後可將妻子接到家中同住(D)斬首敵人多者稱為壯士
- 1938 年,英國保守黨領袖邱吉爾大力抨擊:「在戰爭與羞辱兩者之中,你們選擇了羞辱,最後卻會得到戰爭。」請問:他抨擊的是哪一事件?(A)通過凡爾賽和約 (B)承認滿洲國政權 (C)支持法西斯主
- 史書評價某歷史人物說:「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請問:這位歷史人物是何人?(A)唐高宗 (B)武則天 (C)唐玄宗 (D)唐憲宗第 3 頁,共 6 頁
- 高雄旗後教會是臺灣最早的長老教會之一,亦被教徒視為宗教信仰起源地,請問該教會的設立和下列哪個歷史事件有關?(A)牡丹社事件 (B)清法戰爭 (C)臺灣開港 (D)馬關條約
- 希臘文明是世界幾個重要的早期文明之一,下列何者是較早進入愛琴海地區並建立文明的民族?(A)邁錫尼人 (B)多利安人 (C)米諾斯人 (D)伊特拉斯坎人
- 地名是先民活動的遺緒,請問:臺灣南部的前鎮、新港、七股三個地名,在文獻上出現的先後順序是哪一項?(A)前鎮、新港、七股 (B)新港、七股、前鎮 (C)新港、前鎮、七股 (D)前鎮、七股、新港
- 宗教改革以後,許多新興的教派紛紛前往海外傳教。其中最具宗教寬容精神,甚至願意承認不同宗教的信仰傳統與文化價值的教派是:(A)耶穌會 (B)路德教派 (C)喀爾文教派 (D)英國國教派
- 有一首詩:「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怡然有餘樂,于何勞智慧。」請問:詩中的意境是指哪一家學說的理想?(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 清初為免臺灣淪為亂黨的犯罪淵藪,曾嚴禁建築城垣,直至哪一事件之後始放寬限制?(A)朱一貴 (B)郭懷一 (C)林爽文 (D)戴潮春
- 現在正陷入內戰中的敘利亞,在二十世紀初期曾經是下列哪個國家的勢力範圍?(A)法國 (B)俄國 (C)德國 (D)義大利
- 臺灣在解除戒嚴後,社會運動更為蓬勃發展,且訴求議題更為多元,其中廢止《臨時條款》和全面改選中央民意代表的訴求,主要是由哪一種運動的力量實現的?(A)黨外 (B)農民 (C)勞工 (D)學生
- 某一個時期,歐洲學者非常喜歡研讀拉丁文翻譯的中國儒家和道家典籍,這個現象與哪一種學風有密切關係?(A)人文主義 (B)理性主義 (C)浪漫主義 (D)民族主義
- 燕雲十六州自後晉石敬瑭割給契丹後,直到何時才重歸漢人統治?(A)唐 (B)宋 (C)元 (D)明
- 由臺灣留日學生及仕紳發起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其時代背景為何?(A)日俄戰爭結束,國內輿論蜂起(B)袁世凱帝制行為,臺灣引為借鏡(C)歐戰結束,民主、自決思潮盛行(D)日本發動全面侵華,需拉
- 根據古代西方史家泰西塔斯(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的記載,某個民族有扈從或戰友團(Comitatus)的習俗,請問此民族是:(A)巴比倫人 (B)日耳曼人 (C)印
- 元朝雖為塞外遊牧民族所建立,但海外貿易之利仍延續宋代,甚至超越前古。下列哪一項即是明證?(A)設市舶司以管理番商船貨(B)泉州成為世界第一大港(C)特設譯長以管理南海貿易(D)南洋各地通行元朝
- 文藝復興時代,哪一本書根據基督教義將不同信仰程度的人分別置於天堂、煉獄和地獄之中?(A)《十日談》 (B)《理想國》 (C)《巨靈》 (D)《神曲》
- 某歷史人物說:「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上述言論反映這位歷史人物主張的政策是:(A)廢封建行郡縣 (B)郡國並行制度 (C)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