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6. 下面何者不是決定車身板金修復作業方法的因素
(A)作業時間長短
(B)材料成本
(C)人工成本
(D)車輛型式。
(A)作業時間長短
(B)材料成本
(C)人工成本
(D)車輛型式。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0),B(0),C(0),D(4),E(0)
內容推薦
- 修理肇事後的車身大板金面變形,在修復過程中,首先儘可能利用鋼板的什麼來使其恢復原狀(A)韌性(B)彈性(C)塑性(D)展性。
- 車門鎖筒是以何種方式固定(A)銲接(B)鎖螺絲(C)插固定片(D)鉚接。
- 以銲接組合之車身板金零件受碰損時的替換作業是(A)先拉出矯正再替換(B)以切割器切除再組配(C)先拆除再矯正(D)矯正與拆裝無關。
- 會造成車門下墜之主要原因是(A)車門外把手損壞(B)車門玻璃升降機損壞(C)車門鉸鏈磨損(D)車門六角鎖損壞。
- 汽車後葉子板安裝時,需注意檢查何種配合(A)車門間隙(B)前保險桿配合(C)前葉子板配合(D)大樑配合。
- 下列那一件車身組件的換新裝配,必要時得以兩人操作,以防止滑落碰撞其它零件(A)前下巴(B)前葉子板(C)保險桿(D)引擎蓋。
- 以手掌觸摸檢查板金損傷面是否平順時,應觸摸(A)局部敲打面(B)整個敲打面(C)凹陷處(D)線條處。
- 引擎蓋上裝有橡皮塊其功用是(A)隔音(B)防震(C)防火(D)防水。
- 下面車身板金零件的替換作業中,何者宜採用配合法決定安裝位置(A)前側梁(B)水箱支架板(C)車身中柱(D)後葉子板。
- 調整前葉子板與車門之段差時,使用撬棒應(A)磨光(B)噴漆(C)貼膠布(D)沾黃油保護以免傷及板金面。
內容推薦
- 1板厚與彎曲半徑相同,則彎曲角度大之材料其彈回量(A)大(B)小(C)不一定(D)不變。
- 10氣動鋸鋸切車身樑、柱所使用鋸條以每英吋(A)18 齒(B)20 齒(C)24 齒(D)32 齒 為佳。
- 拆除車門外板,其包縫部份要如何處理較正確(A)氣銲切割(B)氣動鏨鏨開(C)砂輪機磨掉(D)撬棒撬開。
- 1大板金面變形產生蹦彈用何種方法校正較佳(A)縮面錘校正(B)點熱收縮(C)工件退火處理(D)尖頭錘敲平。
- 10板金工件延展,收縮敲打不均,材料會(A)光滑(B)變軟(C)翹曲(D)變硬 使矯正困難。
- 1過度整平會產生加工硬化,消除此加工硬化之方法稱為(A)淬火(B)退火(C)回火(D)吹火。
- 後葉子板切換作業中,板金件對接接縫的接合應採用下列那一種銲接方法最佳(A)氣銲(B)銅銲(C)錫銲(D)CO 電銲。
- 汽車後葉子板的位置決定,除與後牌照板及下謢板線條對齊外,不須與什麼配合檢查(A)後保險桿(B)後方向燈總成(C)行李箱蓋(D)車身飾條。
- 10一般板金材料以型模作 90°折彎後的彈回量,板厚 1mm 其彈回量約(A)4°(B)5°(C)6°(D)7°。
- 1車身板件整平後檢查,下列工具何者不適用(A)鋼尺(B)板金銼刀(C)樣板規(D)圓規。
- 1車身肇事為降低車內人員受傷,其結構設計是利用材料的(A)膨脹(B)破裂(C)伸展(D)變形。
- 如果要拆除電阻點銲接合的板金零件,其銲點應如何處理(A)鑿開(B)切割(C)熔除(D)鑽除。
- 同一車身變形板金面經敲打整形時,修整量愈大加工量愈困難,是因為鋼板產生(A)收縮(B)伸展(C)加工硬化(D)退火。
- 10抗拉強度大,彈性限度大的材料其折彎時彈回量(A)大(B)小(C)不一定(D)不變。
- 車身被碰撞後收縮變形的部位,其材料厚度會(A)變薄(B)不變(C)變細(D)增加。
- 點熱收縮作業之過程為(A)只有膨脹(B)只有延展(C)先收縮再膨脹(D)先膨脹再收縮。
- 1板材折彎為防止應力集中而破裂,於邊角鑽防裂孔,一般依公式(A)d=√2R(B)d>√2R(C)d<√2R(D)d≧√2R 求出孔徑大小。
- 車身前頭遭受碰撞後,何種因素會造成車門的開關不正常的現象(A)應力集中(B)作用力擴散(C)作用力旋轉(D)作用力波延。
- 車身後葉子板切換後,新板金件與後車燈框、車輪室板的接縫部應塗上(A)補錫(B)填縫膠(C)補土(D)補銅。
- 1更換後牌照板,何者檢查是多餘的(A)牌照位置(B)後箱蓋間隙(C)後燈間隙(D)後保險桿間隙。
- 點熱收縮時,調整何種火焰作加熱(A)中性焰(B)還原焰(C)氧化焰(D)純乙炔焰。
- 替換水箱支架板作裝配組合時,下列那一種作業與此無關(A)引擊室對角線測量(B)前保險桿配合(C)引擊蓋的配合(D)後葉子板的配合。
- 1使用手頂鐵與鐵鎚整平時,選擇手頂鐵弧度約為鋼板弧度的多少百分比較佳(A)60%(B)70%(C)80%(D)100%。
- 1材質及板厚相同條件下的材料,彎曲半徑大者彈回量(A)大(B)小(C)不一定(D)不變。
- 1拆除後葉子板使用工具設備,下列何者較不適當(A)氣動鑿(B)氣動鋸(C)氣銲(D)氣動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