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0. 某一國家曾經模仿中國制度,舉行科舉考試。十九世紀以後,因為受到殖民母國限制,科舉內容改成法語、歷史、地理與算術。這個國家是:
(A)越南
(B)日本
(C)新加坡
(D)朝鮮
(A)越南
(B)日本
(C)新加坡
(D)朝鮮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1),B(0),C(0),D(0),E(0)
內容推薦
- 有人形容某地由「西裝紳士、長衫女士、勞動者、紳士、自轉車、自動車、人力車、貨車構成。」這最可能是形容何時何地的情景?(A)1800年的北京 (B) 1845年的天津(C) 1860年的南京 (D
- 某個時期,臺灣的學校、車站、公園等公共設施上,常常看到「保密防諜,人人有責」、「檢舉匪諜,人人有責」之類的標語。這個現象之所以出現,與下列何者最相關?(A)中日戰爭爆發 (B)冷戰對峙 (C)
- 這個時期的佛教,不僅大量翻譯經典,深入研究佛學教義,出現許多宗派;更逐漸將傳統的家庭倫理,如孝順父母,涵攝到佛教教義之中。這個時期應是:(A)魏晉南北朝 (B)隋唐 (C)兩宋 (D)明清
- 一個帝國,由上百個大小邦國及獨立城市組成,各邦國多具有自主權力,帝國境內沒有中央制定的法律,審判多以各地習俗為準。帝國境內沒有統一貨幣,各自使用自己認可的錢幣。這個帝國是:(A)鄂圖曼帝國 (
- 1949年,美國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指責中華民國政府應為共黨的擴張負責。直到某一事件發生後,美國為了遏止共黨勢力在亞洲的擴張,才恢復與中華民國政府的合作。這個事件應是:(A) 1950年代的韓戰
- 從十六到十九世紀,東南亞海上貿易一直相當興盛,葡萄牙、荷蘭及英國先後在此地競逐,並在不同時期出現三個商業繁榮的港口。以下三個港口成為貿易重心的先後順序應是:(A)麻六甲、新加坡、巴達維亞 (B
- 某一時期的中國,圖書分類開始出現個人文集,反映當時文學創作上個人意識的覺醒。這個時期最可能是:(A)兩漢 (B)魏晉南北朝 (C)隋唐 (D)宋元
- 遊客在印度、土耳其、埃及等地都可以看到某一時期的建築,例如:神殿、圖書館等。這些建築最可能是何人所建?(A)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 (B)拜占庭帝國的查士丁尼大帝(C)蒙古的成吉思汗 (D)俄國
- 學者評論:這位作家在其作品中描繪天堂與地獄,充分反映中世紀的思想;另一方面,他的作品也流露出對現世的關懷與個人價值的肯定,因此,稱得上是由中古過渡到近現代的代表性人物。這位作家最可能是:(A)
- 許多人正在禮堂中舉辦宣傳活動,牆上掛著各種標語,包括「顯揚皇道精神、完成國民資格」,「乃兄乃弟相親相敬、同文同種共存共榮」。這種情況最可能出現於何時何地?(A)1910年代的南京 (B)192
內容推薦
- 一位官員指出:「有人捐納清國官銜,被當局發覺,於是召集這類心懷虛榮的人,嚴行訓示。此後他們不敢再穿著這種大禮服。」這種情況最可能發生於:(A)荷蘭統治臺灣時期 (B)鄭成功治理臺灣時期(C)日
- 一位文人感嘆:世家子弟占據高位,而一些有才幹但無家世背景的人,就只能擔任下屬。他還表示,這並不是短暫的政治現象,而是長期制度所造成的結果。這位文人所指的制度最可能是:(A)漢代重用五經博士 (B
- 1960年代,某國經過一次重大的公民運動,迫使政府通過「民權法案」,宣布:對黑人、少數民族與婦女歧視作法屬於非法,自此不得採取種族隔離。本法結束長期的種族隔離政策,是人權進步的重要里程碑。這個
- 一個團體認為:鐵路、電綫都是洋人用來禍害中國之物,所以要焚鐵路、毀電綫。如果有人家裡藏了洋書或洋圖畫,都屬「二毛子」,一定要殺之而後快。這個團體最可能是:(A)明代的白蓮教 (B)清末的義和團
- 一份宣言指出:應剝奪日本自1914年世界大戰開始後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占領之一切島嶼;日本在中國所竊取之領土,如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華民國。這是哪一份宣言?(A)人權宣言 (B)獨立宣言
- 一份清代的文獻指出:當時的臺灣府雖治理管轄方圓百餘里,但鳳山縣、諸羅縣都還屬惡瘴之地,被任命為知縣者,為了保全生命,往往不敢至其任所。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現於何時?(A)康熙中葉 (B)嘉慶初年
- 某人回憶道:這些外來的殖民者入侵了我們的家鄉!在西方世界的幫助下,他們在我們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我們應當拒絕聯合國所提供的房屋和金錢補償,因為最適當的補償就是讓我們回到自己的家鄉。上述情景
- 從某一個時期開始,北方以游牧為主的國家,為了配合新興的農業發展,便企圖征服中國華北;而南方的農業國家也自認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和豐富的資源,便長期與北方國家征戰。後來雙方簽訂和約,南方每年送給北方
- 二次大戰期間,許多參戰國的經濟受到波及,但也有國家反而增加。某一個國家在1944年時,總生產毛額比1939年成長8倍;1943年的工業產值也比5年前增加2倍,重工業增加更達3倍。這
- 一份征服者向被征服者發布的文告裡,提到:我國雖為小邦,卻因我們勤謹奮發,所以得到上天的眷顧,才能擊敗原本為大國的你們。這份文告最可能發布於何時?(A)周人克商 (B)秦統一六國 (C)隋代平陳
- 某人不僅奠定了此後基督信仰的體系,更將基督信仰傳揚到以色列以外的外邦地,最後,他在羅馬殉教。這個人是:(A)阿奎納 (B)彼得 (C)保羅 (D)奧古斯丁
- 某學者評論:政府開始設置兵工廠,製造新式武器;又建造輪船,翻譯西方科技與國際法書籍;還新成立了類似外交部的機構。然而,政府的積極作為卻無法改變傳統體制的惰性,政府仍按過時的方法運作,以致改革成
-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異族擄走的皇帝是? (A)周幽王 (B)漢獻帝 (C)晉懷帝 (D)隋煬帝。
- 國民政府時期,某一學者大力提倡識字、衛生、生產、公民等教育,推動農村改造。這位學者所做的事,與當時政府推動的哪個運動性質最接近?(A)新文化運動 (B)聯省自治運動 (C)新生活運動 (D)文
- 一場會議中,來自歐洲各國的代表達成決議,要根據正統和補償的原則,恢復舊有的政治秩序,各國君主因而得以復辟。這場會議最可能是:(A) 1814年召開的維也納會議 (B) 1878年召開的柏林會議(
- 某一時期,臺幣受中國大陸惡性通貨膨脹的波及,先是發行一萬圓紙鈔,後來又發行一佰萬圓本票,面值之高,反映了當時通貨膨脹十分嚴重。這是哪一時期的現象?(A)清末開港通商之際 (B)日治皇民化時期(
- 一本書寫到:這個城市的人民熱愛自由、獨立,不再聽從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號令。他們認為一個人是基督徒還是異教徒、是否遵守行會的規範,都是次要的事。他們有著不同於前人的審美觀,重新發現了古代,並透過
- 一場會議中,來自歐洲各國的代表達成決議,要根據正統和補償的原則,恢復舊有的政治秩序,各國君主因而得以復辟。這場會議最可能是:(A) 1814年召開的維也納會議 (B) 1878年召開的柏林會議(
- 某個時期起,臺北周邊的衛星城鎮,如板橋、三重、新莊等地,人口快速增加,其中不少是來自雲嘉地區的移民。這個時期是:(A)1860年代,臺灣開港通商之際 (B)1890年代,日本統治臺灣之初(C)
- 某個時期,因外族入侵中原,朝廷遠渡江南之後,維持偏安的政局,與外族長期對峙。某位來自北方的詩人,心中仍懷故國之思,死前曾寫下一首七言絕句,提到:如果朝廷軍隊收復了北方失土,子孫在祭祖時,不要忘記
- 1820年代,當希臘為尋求獨立,反抗土耳其統治時,某國政治領袖就此事發表意見:我們祝福所有追求自由與獨立的人都能如願,但我們只會保衛自己,為自己而戰。這種說法反映了該國的哪種政策?(A)英國的
- 有人回憶童年求學經驗:因家中信仰基督教,自幼在臺南教堂讀書班念書;年紀稍長,改往村中私塾學習漢文。後來因統治者推行義務教育,開始取締不符規定的私塾,導致所就讀的私塾關閉,最後只得前往政府開設的
- 某個時期,因外族入侵中原,朝廷遠渡江南之後,維持偏安的政局,與外族長期對峙。某位來自北方的詩人,心中仍懷故國之思,死前曾寫下一首七言絕句,提到:如果朝廷軍隊收復了北方失土,子孫在祭祖時,不要忘記
- 某個時期,外族擊破都城,王室被迫遷移,失去維繫列國秩序的權柄。為了穩定時局,某國政治領袖號召其他國家共同協助重建王室,因應時局。這個時期是:(A)春秋時代 (B)西晉末葉 (C)唐朝末年 (D
- 某個時期,學者們強調應鑽研經典,恢復六經、孔、孟學說的原貌,如實呈現古代思想的內涵。這個時期的學術思想應是:(A)漢代經學 (B)魏晉玄學 (C)宋代理學 (D)清代考據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