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9. 某人回憶道:這些外來的殖民者入侵了我們的家鄉!在西方世界的幫助下,他們在我們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我們應當拒絕聯合國所提供的房屋和金錢補償,因為最適當的補償就是讓我們回到自己的家鄉。上述情景與下列哪一事件最相關?
(A)滿洲國的建立
(B)東德政權建立
(C)北韓政權建立
(D)以色列的建國
(A)滿洲國的建立
(B)東德政權建立
(C)北韓政權建立
(D)以色列的建國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一份宣言指出:應剝奪日本自1914年世界大戰開始後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占領之一切島嶼;日本在中國所竊取之領土,如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華民國。這是哪一份宣言?(A)人權宣言 (B)獨立宣言
- 一個團體認為:鐵路、電綫都是洋人用來禍害中國之物,所以要焚鐵路、毀電綫。如果有人家裡藏了洋書或洋圖畫,都屬「二毛子」,一定要殺之而後快。這個團體最可能是:(A)明代的白蓮教 (B)清末的義和團
- 1960年代,某國經過一次重大的公民運動,迫使政府通過「民權法案」,宣布:對黑人、少數民族與婦女歧視作法屬於非法,自此不得採取種族隔離。本法結束長期的種族隔離政策,是人權進步的重要里程碑。這個
- 一位文人感嘆:世家子弟占據高位,而一些有才幹但無家世背景的人,就只能擔任下屬。他還表示,這並不是短暫的政治現象,而是長期制度所造成的結果。這位文人所指的制度最可能是:(A)漢代重用五經博士 (B
- 一位官員指出:「有人捐納清國官銜,被當局發覺,於是召集這類心懷虛榮的人,嚴行訓示。此後他們不敢再穿著這種大禮服。」這種情況最可能發生於:(A)荷蘭統治臺灣時期 (B)鄭成功治理臺灣時期(C)日
- 某人鼓吹所有的人都可以自行閱讀聖經,與上帝溝通;他強調基督信仰的根本精神是人們相信耶穌是彌賽亞(救世主),因而獲得救贖與永生,得以回到神的身邊。這個言論引發了歐洲基督教世界的分裂。這個人最可能
- 某一國家曾經模仿中國制度,舉行科舉考試。十九世紀以後,因為受到殖民母國限制,科舉內容改成法語、歷史、地理與算術。這個國家是:(A)越南 (B)日本 (C)新加坡 (D)朝鮮
- 這個帝國威震中外,向來被視為中國史上的盛世;但在學術思想方面(儒學思想),卻被後來學者認為是一個「平庸」的時代,只是承襲並整理傳統學術,並無重要創見。這個時代最可能是:(A)漢 (B)唐 (C
- 有人形容某地由「西裝紳士、長衫女士、勞動者、紳士、自轉車、自動車、人力車、貨車構成。」這最可能是形容何時何地的情景?(A)1800年的北京 (B) 1845年的天津(C) 1860年的南京 (D
- 某個時期,臺灣的學校、車站、公園等公共設施上,常常看到「保密防諜,人人有責」、「檢舉匪諜,人人有責」之類的標語。這個現象之所以出現,與下列何者最相關?(A)中日戰爭爆發 (B)冷戰對峙 (C)
內容推薦
- 二次大戰期間,許多參戰國的經濟受到波及,但也有國家反而增加。某一個國家在1944年時,總生產毛額比1939年成長8倍;1943年的工業產值也比5年前增加2倍,重工業增加更達3倍。這
- 一份征服者向被征服者發布的文告裡,提到:我國雖為小邦,卻因我們勤謹奮發,所以得到上天的眷顧,才能擊敗原本為大國的你們。這份文告最可能發布於何時?(A)周人克商 (B)秦統一六國 (C)隋代平陳
- 某人不僅奠定了此後基督信仰的體系,更將基督信仰傳揚到以色列以外的外邦地,最後,他在羅馬殉教。這個人是:(A)阿奎納 (B)彼得 (C)保羅 (D)奧古斯丁
- 某學者評論:政府開始設置兵工廠,製造新式武器;又建造輪船,翻譯西方科技與國際法書籍;還新成立了類似外交部的機構。然而,政府的積極作為卻無法改變傳統體制的惰性,政府仍按過時的方法運作,以致改革成
-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異族擄走的皇帝是? (A)周幽王 (B)漢獻帝 (C)晉懷帝 (D)隋煬帝。
- 國民政府時期,某一學者大力提倡識字、衛生、生產、公民等教育,推動農村改造。這位學者所做的事,與當時政府推動的哪個運動性質最接近?(A)新文化運動 (B)聯省自治運動 (C)新生活運動 (D)文
- 一場會議中,來自歐洲各國的代表達成決議,要根據正統和補償的原則,恢復舊有的政治秩序,各國君主因而得以復辟。這場會議最可能是:(A) 1814年召開的維也納會議 (B) 1878年召開的柏林會議(
- 某一時期,臺幣受中國大陸惡性通貨膨脹的波及,先是發行一萬圓紙鈔,後來又發行一佰萬圓本票,面值之高,反映了當時通貨膨脹十分嚴重。這是哪一時期的現象?(A)清末開港通商之際 (B)日治皇民化時期(
- 一本書寫到:這個城市的人民熱愛自由、獨立,不再聽從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號令。他們認為一個人是基督徒還是異教徒、是否遵守行會的規範,都是次要的事。他們有著不同於前人的審美觀,重新發現了古代,並透過
- 一場會議中,來自歐洲各國的代表達成決議,要根據正統和補償的原則,恢復舊有的政治秩序,各國君主因而得以復辟。這場會議最可能是:(A) 1814年召開的維也納會議 (B) 1878年召開的柏林會議(
- 某個時期起,臺北周邊的衛星城鎮,如板橋、三重、新莊等地,人口快速增加,其中不少是來自雲嘉地區的移民。這個時期是:(A)1860年代,臺灣開港通商之際 (B)1890年代,日本統治臺灣之初(C)
- 某個時期,因外族入侵中原,朝廷遠渡江南之後,維持偏安的政局,與外族長期對峙。某位來自北方的詩人,心中仍懷故國之思,死前曾寫下一首七言絕句,提到:如果朝廷軍隊收復了北方失土,子孫在祭祖時,不要忘記
- 1820年代,當希臘為尋求獨立,反抗土耳其統治時,某國政治領袖就此事發表意見:我們祝福所有追求自由與獨立的人都能如願,但我們只會保衛自己,為自己而戰。這種說法反映了該國的哪種政策?(A)英國的
- 有人回憶童年求學經驗:因家中信仰基督教,自幼在臺南教堂讀書班念書;年紀稍長,改往村中私塾學習漢文。後來因統治者推行義務教育,開始取締不符規定的私塾,導致所就讀的私塾關閉,最後只得前往政府開設的
- 某個時期,因外族入侵中原,朝廷遠渡江南之後,維持偏安的政局,與外族長期對峙。某位來自北方的詩人,心中仍懷故國之思,死前曾寫下一首七言絕句,提到:如果朝廷軍隊收復了北方失土,子孫在祭祖時,不要忘記
- 某個時期,外族擊破都城,王室被迫遷移,失去維繫列國秩序的權柄。為了穩定時局,某國政治領袖號召其他國家共同協助重建王室,因應時局。這個時期是:(A)春秋時代 (B)西晉末葉 (C)唐朝末年 (D
- 某個時期,學者們強調應鑽研經典,恢復六經、孔、孟學說的原貌,如實呈現古代思想的內涵。這個時期的學術思想應是:(A)漢代經學 (B)魏晉玄學 (C)宋代理學 (D)清代考據學
- 某時期的日本駐臺灣總督多由軍事將領出任,集行政、立法、司法等大權於一身。此時期臺灣總督職權的行使,是根據下列哪一項法令?(A) 1896年的六三法 (B) 1906年的三一法(C) 1921年
- 某個時期,歐洲學者盛行編纂百科全書,以期改變通俗思維,傳播新知識,建立體系化的知識架構。這個時期應是:(A)中古時期 (B)文藝復興 (C)宗教改革 (D)啟蒙運動
- 1850年,一位香港英國商人將信息傳回倫敦總部,需要四個月;但到1880年時,卻只要半個小時。這是由於哪一項技術的突破?(A)蒸汽輪船 (B)火車通車 (C)電報電纜 (D)無線廣播
- 1937年8月中、蘇兩國簽訂條約,約定:倘簽約之一方受他國侵略,另一方不得直接或間接給予該國任何協助。中、蘇兩國所指的「他國」應是:(A)德國 (B)日本 (C)英國 (D)美國
- 1949年,美國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指責中華民國政府應為共黨的擴張負責。直到某一事件發生後,美國為了遏止共黨勢力在亞洲的擴張,才恢復與中華民國政府的合作。這個事件應是:(A) 1950年代的韓戰
- 1792年,英國派遣使臣到中國,覲見乾隆皇帝,送了許多禮物,當中最可能包括:(A)新發明的太陽能時鐘 (B)觀察天體用的星象儀(C)蒸汽動力的輪船模型 (D)一座聯絡用的電話機
- 從清朝統治到日本治臺的兩百多年間,哪一項物產一直都是臺灣最主要的輸出品?(A)鹿皮 (B)蔗糖 (C)茶葉 (D)煙草
- 某一時期,由於農業生產擴大,巿場交換趨於頻繁,發展成全國巿場,商品交換的數量大增,小面額的銅幣不再能滿足巿場交換的需求,白銀乃逐漸普及成為主要的交換媒介。這最可能是哪一時期的現象?(A)兩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