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 某個時期,因外族入侵中原,朝廷遠渡江南之後,維持偏安的政局,與外族長期對峙。某位來自北方的詩人,心中仍懷故國之思,死前曾寫下一首七言絕句,提到:如果朝廷軍隊收復了北方失土,子孫在祭祖時,不要忘記告訴我。這位詩人最可能處於何時?
(A)西晉永嘉之亂前後
(B)唐朝安史之亂前後
(C)北宋靖康之難前後
(D)南明諸王在位期間
(A)西晉永嘉之亂前後
(B)唐朝安史之亂前後
(C)北宋靖康之難前後
(D)南明諸王在位期間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1820年代,當希臘為尋求獨立,反抗土耳其統治時,某國政治領袖就此事發表意見:我們祝福所有追求自由與獨立的人都能如願,但我們只會保衛自己,為自己而戰。這種說法反映了該國的哪種政策?(A)英國的
- 某個時期,因外族入侵中原,朝廷遠渡江南之後,維持偏安的政局,與外族長期對峙。某位來自北方的詩人,心中仍懷故國之思,死前曾寫下一首七言絕句,提到:如果朝廷軍隊收復了北方失土,子孫在祭祖時,不要忘記
- 某個時期起,臺北周邊的衛星城鎮,如板橋、三重、新莊等地,人口快速增加,其中不少是來自雲嘉地區的移民。這個時期是:(A)1860年代,臺灣開港通商之際 (B)1890年代,日本統治臺灣之初(C)
- 一場會議中,來自歐洲各國的代表達成決議,要根據正統和補償的原則,恢復舊有的政治秩序,各國君主因而得以復辟。這場會議最可能是:(A) 1814年召開的維也納會議 (B) 1878年召開的柏林會議(
- 一本書寫到:這個城市的人民熱愛自由、獨立,不再聽從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號令。他們認為一個人是基督徒還是異教徒、是否遵守行會的規範,都是次要的事。他們有著不同於前人的審美觀,重新發現了古代,並透過
- 某一時期,臺幣受中國大陸惡性通貨膨脹的波及,先是發行一萬圓紙鈔,後來又發行一佰萬圓本票,面值之高,反映了當時通貨膨脹十分嚴重。這是哪一時期的現象?(A)清末開港通商之際 (B)日治皇民化時期(
- 一場會議中,來自歐洲各國的代表達成決議,要根據正統和補償的原則,恢復舊有的政治秩序,各國君主因而得以復辟。這場會議最可能是:(A) 1814年召開的維也納會議 (B) 1878年召開的柏林會議(
- 國民政府時期,某一學者大力提倡識字、衛生、生產、公民等教育,推動農村改造。這位學者所做的事,與當時政府推動的哪個運動性質最接近?(A)新文化運動 (B)聯省自治運動 (C)新生活運動 (D)文
-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異族擄走的皇帝是? (A)周幽王 (B)漢獻帝 (C)晉懷帝 (D)隋煬帝。
- 某學者評論:政府開始設置兵工廠,製造新式武器;又建造輪船,翻譯西方科技與國際法書籍;還新成立了類似外交部的機構。然而,政府的積極作為卻無法改變傳統體制的惰性,政府仍按過時的方法運作,以致改革成
內容推薦
- 某個時期,學者們強調應鑽研經典,恢復六經、孔、孟學說的原貌,如實呈現古代思想的內涵。這個時期的學術思想應是:(A)漢代經學 (B)魏晉玄學 (C)宋代理學 (D)清代考據學
- 某時期的日本駐臺灣總督多由軍事將領出任,集行政、立法、司法等大權於一身。此時期臺灣總督職權的行使,是根據下列哪一項法令?(A) 1896年的六三法 (B) 1906年的三一法(C) 1921年
- 某個時期,歐洲學者盛行編纂百科全書,以期改變通俗思維,傳播新知識,建立體系化的知識架構。這個時期應是:(A)中古時期 (B)文藝復興 (C)宗教改革 (D)啟蒙運動
- 1850年,一位香港英國商人將信息傳回倫敦總部,需要四個月;但到1880年時,卻只要半個小時。這是由於哪一項技術的突破?(A)蒸汽輪船 (B)火車通車 (C)電報電纜 (D)無線廣播
- 1937年8月中、蘇兩國簽訂條約,約定:倘簽約之一方受他國侵略,另一方不得直接或間接給予該國任何協助。中、蘇兩國所指的「他國」應是:(A)德國 (B)日本 (C)英國 (D)美國
- 1949年,美國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指責中華民國政府應為共黨的擴張負責。直到某一事件發生後,美國為了遏止共黨勢力在亞洲的擴張,才恢復與中華民國政府的合作。這個事件應是:(A) 1950年代的韓戰
- 1792年,英國派遣使臣到中國,覲見乾隆皇帝,送了許多禮物,當中最可能包括:(A)新發明的太陽能時鐘 (B)觀察天體用的星象儀(C)蒸汽動力的輪船模型 (D)一座聯絡用的電話機
- 從清朝統治到日本治臺的兩百多年間,哪一項物產一直都是臺灣最主要的輸出品?(A)鹿皮 (B)蔗糖 (C)茶葉 (D)煙草
- 某一時期,由於農業生產擴大,巿場交換趨於頻繁,發展成全國巿場,商品交換的數量大增,小面額的銅幣不再能滿足巿場交換的需求,白銀乃逐漸普及成為主要的交換媒介。這最可能是哪一時期的現象?(A)兩漢
- 一位流亡海外的猶太裔文學家說:「願這場戰爭結束!願那些把德國推到現在這種地步的殘忍的人被清除!願人們可以開始清理廢墟,過新的生活。」這位文學家所說的戰爭最可能是:(A) 1796年爆發的拿破崙
- 馬可波羅到中國貿易時,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組合最可能是:(A)帆船、蒸汽船 (B)駱駝商隊、帆船(C)鐵路、蒸汽船 (D)駱駝商隊、鐵路
- 某個時期,太學的學生人數少,學風不盛,知識主要在士大夫家門內、以家學的形式傳承。這個時期最可能是:(A)漢代 (B)南北朝 (C)宋代 (D)明代
- 有人回憶童年求學經驗:因家中信仰基督教,自幼在臺南教堂讀書班念書;年紀稍長,改往村中私塾學習漢文。後來因統治者推行義務教育,開始取締不符規定的私塾,導致所就讀的私塾關閉,最後只得前往政府開設的
- 有人形容某地由「西裝紳士、長衫女士、勞動者、紳士、自轉車、自動車、人力車、貨車構成。」這最可能是形容何時何地的情景?(A)1800年的北京 (B) 1845年的天津(C) 1860年的南京 (D
- 一位官員指出:「有人捐納清國官銜,被當局發覺,於是召集這類心懷虛榮的人,嚴行訓示。此後他們不敢再穿著這種大禮服。」這種情況最可能發生於:(A)荷蘭統治臺灣時期 (B)鄭成功治理臺灣時期(C)日
- 某場動亂發生後,來自湖南的軍隊在平定這場亂事時,著有戰功,大批湖南軍人受到朝廷賞賜,獲得士紳身分,享有免除課役等特權。這個事件最可能是:(A)漢末黃巾之亂 (B)唐末黃巢之亂(C)北宋靖康之禍
- 一位流亡海外的猶太裔文學家說:「願這場戰爭結束!願那些把德國推到現在這種地步的殘忍的人被清除!願人們可以開始清理廢墟,過新的生活。」這位文學家所說的戰爭最可能是:(A) 1796年爆發的拿破崙
- 一份清代的文獻指出:當時的臺灣府雖治理管轄方圓百餘里,但鳳山縣、諸羅縣都還屬惡瘴之地,被任命為知縣者,為了保全生命,往往不敢至其任所。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現於何時?(A)康熙中葉 (B)嘉慶初年
- 某人批評當時進士追求浮華,徒有虛名而無實才,他向擔任宰相的父親表示不願參加進士考試。之後,此人以門蔭入仕,即憑藉父祖官位而循例得官,後來也成為宰相。這個故事最可能發生在何時?(A)漢代 (B)
- 某個時期,有人反對當時盛行的勞動力商品化現象,提出立法保障勞工安全,規定最低工資、最高工時等主張。這種思想在下列何時最為盛行?(A)瘟疫流行、勞工短缺的十四世紀(B)封建式微、貿易興起的十六世
- 天文學家目前發現最宜人居的行星是位於人馬座,質量約為地球質量4倍的行星。若已知在地球表面重量為600 N的人,在該行星重量變為960 N,則該行星與地球半徑的比值為下列何者?(A) 0.5
- 1625年,荷蘭商船從鹿特丹出發,打算前來臺灣貿易,他們必須如何航行?(A)通過蘇伊士運河 (B)穿過白令海峽(C)通過巴拿馬運河 (D)繞過非洲南端
- 某人鼓吹所有的人都可以自行閱讀聖經,與上帝溝通;他強調基督信仰的根本精神是人們相信耶穌是彌賽亞(救世主),因而獲得救贖與永生,得以回到神的身邊。這個言論引發了歐洲基督教世界的分裂。這個人最可能
- 某一時期,臺幣受中國大陸惡性通貨膨脹的波及,先是發行一萬圓紙鈔,後來又發行一佰萬圓本票,面值之高,反映了當時通貨膨脹十分嚴重。這是哪一時期的現象?(A)清末開港通商之際 (B)日治皇民化時期(
- 一位思想家主張哲學思考的重點應從自然轉向個人,也認為知識就是美德,他啟發人們尋找人生的真諦,並將哲學脫離眾神,發展成為一門研究人的知識。這位思想家最可能是:(A)蘇格拉底 (B)耶穌 (C)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