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2.在日治時期,臺灣人口增加快速,其主要的原因是現代衛生觀念的建立。下列哪些措施即是日治時期建立的? (甲)以中醫逐漸取代西醫(乙)建立自來水設施(丙)廁所等公共衛生設施的建立(丁)防疫、衛生等觀念逐漸普及
(A)甲乙丙
(B)乙丙丁
(C)甲丙丁
(D)甲乙丁。
(A)甲乙丙
(B)乙丙丁
(C)甲丙丁
(D)甲乙丁。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曉慧整理日治時期臺灣政治社會運動資料如附表,她發現不管是哪一個組織與活動大約都在1930年代時結束。請問:這些社會運動的沉寂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個原因? (A)中日戰爭開打(B)日臺合一政策的成功
- 1930年代,臺灣總督府在臺灣舉辦過地方議員選舉,但地方自治的成果仍有限,其原因為何?(A) 雖是全民普選,但議員半數民選,半數官派(B)總督府操控選舉,議員全數由官方指派(C)議員全數經由直接
- 解嚴以來,臺灣的政治性團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個人的政治理念能獲得管道加以抒發,下列何者是臺灣歷史上第一個合法的政黨?(A)臺灣民眾黨(B)臺灣民主黨(C)中國國民黨(D)興中會。
- 「日治時期,□為了提升臺灣文化及加強社會觀念,因而發行了如附圖的報紙,用以宣傳理念。」上文缺空中應是指下列何者? (A)臺灣議會(B)臺灣文化協會(C)臺灣民眾黨(D)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 臺灣自治史上,由臺灣青年主張改革臺灣政治體制,提出設置臺灣議會的時代背景為何?(A)英法聯軍之役,臺灣被迫開港(B)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列強分身乏術(C)第一次世界大戰,民族自決的思潮盛行(D)1
- 目前政府於103年起推動十二年國教,讓黃爺爺想起自己就讀公學校一年級時,當時剛好遇到六年國民義務教育的實施。請問:黃爺爺就讀公學校一年級應該是下列何時?(A)1896年(B) 1943年(C) 1
- 日本統治臺灣50年,推動相關殖民教育政策,下列對於當時的教育發展狀況,何者敘述正確?(A)1895年將小學校、公學校一律稱為國民學校(B)公學校的師資、課程、設備皆比照日本內地(C)臺灣總督府採取
- 1941年,臺灣總督府為了配合皇民化運動,而有什麼教育措施?(A)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B)取消臺、日學生的差別待遇(C)採隔離政策的原則(D)取消小學校、公學校的區別,一律稱為「國民學校」。
- 附圖為心儀找到爺爺中學時代站在學校門口繪製的人物像,從圖中的學校看來,當時爺爺就讀的中學有何特色? (A) 第一所專收臺人子弟的中學(B)為了推動皇民化運動所設的學校(C)為了教化原住民所設的國語
- 依銀行法規定,銀行對下列何種放款不受最長三十年期限之限制?(A)計畫型放款 (B)設備資金放款(C)個人購置耐久消費品放款 (D)無自用住宅者購買自用住宅放款
內容推薦
- 關於二二八事件發生背景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甲)臺灣民眾對新來的統治者失望(乙)物價上漲(丙)政府實施共產制度(丁)社會秩序不穩(A)甲乙丙(B)甲丙丁(C)乙丙丁(D)甲乙丁。
- 政府將二二八紀念日定為國定紀念日,希望藉此撫平歷史的傷痕。「二二八事件」發生時,負責擔任臺灣省行政長官的是下列何人?(A)蔣中正(B)蔣經國(C)陳儀(D)陳誠。
- 小說《返校》改編自赤燭團隊開發的恐怖冒險解謎遊戲,故事中敘述一群高中生跑到廢棄校舍中探險,卻涉入靈異事件,遇到大批冤死的鬼魂,鬼魂們懷著怨念想找出當時舉發地下讀書會閱讀禁書,導致學生冤死的告密者
-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明令全國動員戡亂,是因為當時國家正處於何種狀況?(A)抗日戰爭退敗(B)二二八事件擴大(C)中共全面發動內戰(D)八二三炮戰發生。
- 目前我國總統由人民選舉產生,任期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但歷史上我國第1~5任的總統都是由蔣中正擔任,他可以不斷連任總統的原因為何?(A)《中華民國憲法》的規定(B)在美國授權監督下的委託(C)當
- 近年來,臺灣人民請願遊行的情況屢見不鮮。臺灣人民真正擁有集會、請願的權利,其關鍵應是下列何事? (A)國共內戰導致國民政府遷臺(B)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C)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接收臺灣(
- 1987年,在歷經長時間的戒嚴後,正式宣布解除戒嚴的總統是下列何人?(A)陳誠(B)陳儀(C)蔣中正(D)蔣經國。
- 1979年臺灣的黨外人士以政治改革為訴求,在高雄市舉行遊行,但不幸演變為流血衝突,大多數黨外人士遭到逮捕,以叛亂罪嫌起訴。上述的事件是指下列何者?(A)雷震事件(B)二二八事件(C)美麗島事件(
- 歷史老師將戰後臺灣重要事件的漫畫(如附圖)貼在黑板上,要求同學們按時間順序加以排列。請問:正確的順序應該是下列何者? (A)甲乙丙丁(B)甲丙丁乙(C)乙甲丙丁(D)丁乙甲丙。
- 政府遷臺不久,有人以五四傳統自居,辦雜誌以提倡自由主義與民主制度,但後來以「涉嫌叛亂」的罪名被逮捕。請問:此人為何?所辦的雜誌為何?(A)林獻堂,《臺灣日日新報》(B)蔣渭水,《臺灣民報》(C)
- (甲)蔣經國(乙)陳水扁(丙)李登輝(丁)蔣中正。上述歷任中華民國總統,按其任期時間先後排列,下列何者正確?(A)乙丙丁甲(B)丁甲丙乙(C)丙丁甲乙(D)甲丁乙丙。
- 「1990年3月,數千名大學生聚集臺北市中正紀念堂廣場,公開提出『廢除臨時條款』、『解散國民大會、解散萬年國會(即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等多項政治改革訴求。」上文所述指的是下列哪一事件?(A)三
- 致遠看到一篇關於某位政治人物的介紹:「他當選中華民國第九任總統,同時也是第一位由人民直接選舉所產生的總統……。」上文所描述的政治人物是下列何人?(A)李登輝(B)馬英九(C)陳水扁(D)蔣經國。
- 2005年臺灣的立法院通過了某一法律,其中第23條明定:「政府應尊重原住民選擇生活方式、習俗、服飾、社會經濟組織型態、資源利用方式、土地擁有利用與管理模式之權利。」請問:上文所述是哪一保障原住民
- 原住民族運動曾有「還我土地」、「還我母語」、「還我姓名」等三大訴求。請問:原住民運動從何時開始發展?(A)1950年代(B)1960年代(C)1970年代(D)1980年代。
- 原住民族是臺灣原來的主人,但自400餘年前受到外來政權輪番統治,被賦予不同名稱,清帝國統治時期被稱為「番」,中華民國政府在尚未修正《憲法》前,稱原住民為何?(A)生番(B)平埔族(C)山胞(D)
- 余文研究戰後臺灣的經濟發展時,發現1947年2月的物價是前一年物價的數倍至二十倍不等。這是因為下列哪一機構實行的經濟措施失當所引起?(A)臺灣總督府(B)臺灣省政府(C)行政長官公署(D)臺灣
- 【題組】根據附表所示,臺灣島應是患了下列哪一病症?(A)缺乏知識的營養不良症(B)日語學習不良症(C)民族意識薄弱症(D)皇民運動不足症。
- 【題組】根據臺灣島的病症,應該用何種治療方法?(A)政治運動(B)學校教育(C)政府政策(D)文化運動。
- 【題組】當時「黨外」人士對政府的訴求為何?(A)要求經濟自由(B)要求保障弱勢團體(C)追求受教育的權利(D)要求民主。
- 一篇19世紀美國報紙上的報導:美國傳教士在美國第六騎兵團陪同下,在北京周邊地區搜尋暴動份子,並處死了他們。另外傳教士也說教會除了向中國收取彌補事件損失的賠償金外,還要求以命抵命,用人頭換人頭,事件
- 戰爭之際,兩廣總督李鴻章、湖廣總督張之洞等清朝官員,私下和外國達成和平協議,他們在南邊違抗「中央朝廷」的命令,理由是清廷的宣戰詔書,是「矯詔」,是暴徒脅持朝廷所下的「亂命」。請問以上所指是? (A
- 民國100年4月24日,北京清華與臺灣清華兩所大學一起歡慶百歲生日。清華大學建校源自清末美國退還賠款給中國興辦教育,台灣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說,即使到現在,台灣清華大學每年還收到美國退還賠款的支票。
- 有兩位知識分子,正在談論清政府所公布的詔令:魯夫:「我辛苦寒窗苦讀十年,就是為了要在科考上一舉成名,從此光耀門楣,如今一切都成了泡影。」香吉士:「是呀!政府廢除科舉考試,等於是斷了我們的出路,我們
- 這場戰爭,讓中國人評語:「非小國能戰勝於大國,實立憲能戰勝於專制」。於是,不數月間,立憲之議遍及全國,蓋過革命派之議流。請問上述的戰爭所指為何? (A)英法聯軍(B)日俄戰爭(C)八國聯軍(D)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