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附圖為心儀找到爺爺中學時代站在學校門口繪製的人物像,從圖中的學校看來,當時爺爺就讀的中學有何特色?
(A) 第一所專收臺人子弟的中學
(B)為了推動皇民化運動所設的學校
(C)為了教化原住民所設的國語講習所
(D) 是由日籍知識分子爭取而成立。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有關民國初年的「二十一條要求」,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發生在日俄戰爭期間 (B)當時日本派兵攻佔中國山東 (C) 袁世凱接受了大部分條文 (D)史稱「五九國恥」
- 何人在民國初年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任內提倡自由學風,使北大成為推動新文化運動的重鎮?(A)陳獨秀 (B)胡適 (C)蔡元培 (D)段祺瑞
- 孫中山在中華民國成立以後,曾經為了維護民主共和體制,發起一些行動,下列何者是其作為?(A)策動溥儀復辟 (B)參加一次大戰 (C)進行洪憲帝制 (D)發起二次革命。
- 附圖為歷史老師在黑板上所寫的重點,依內容推斷,下列何者最可能是她講述的主題? (A)立憲運動的本質 (B)戊戌變法的特色 (C)新文化運動的內涵 (D)文化大革命的目標。
- 下述清末戰爭與改革運動的配對,何者『正確』? (A)八國聯軍後有自強運動 (B)甲午戰爭後有戊戌變法 (C)英法聯軍後有立憲運動 (D)日俄戰爭後有庚子後新政。
- 下列有關護國軍起義與護法運動的敘述,何者正確?(A)前者討伐袁世凱,後者討伐張勳(B)前者推翻帝制,後者完成中國南北統一(C)前者由蔡鍔等人發動,後者由孫中山發動(D)前者發生在清末,後者發生在
- 若是以前因後果的關係來看,下列哪一組合是正確的?(A)保路運動→二次革命 (B)復辟事件→護法運動 (C)暗殺宋教仁→戊戌政變 (D)洪憲帝制→護國軍起義
- 西元 1905 年的一份中國報紙,有著下列的報導:「這一場戰爭的結果,代表著君主立憲遠比君主專制優秀。我們的政府應該也要仿行君主立憲的體制,讓國家富強。」根據上述的內容,所指的應是下列哪一場戰爭
- 「各國軍隊在北京城裡燒殺擄掠,清朝政府緊急下令各省督撫派兵支援,援兵遲未出現敵軍卻已兵臨城下,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只好倉皇逃難……。」請問:各地督撫未即時來援的原因為何? (A)各省已宣布投降,無
- 民初時仍有一支軍隊留著髮辮,被時人稱為「辮子軍」,該軍隊的領導人於民國 6 年穿著清代朝服,前往清宮迎接遜帝登基為帝,並改民國 6 年為宣統 9 年。請問:此人是誰?(A)張勳 (B)段祺瑞 (
內容推薦
- 日本統治臺灣50年,推動相關殖民教育政策,下列對於當時的教育發展狀況,何者敘述正確?(A)1895年將小學校、公學校一律稱為國民學校(B)公學校的師資、課程、設備皆比照日本內地(C)臺灣總督府採取
- 目前政府於103年起推動十二年國教,讓黃爺爺想起自己就讀公學校一年級時,當時剛好遇到六年國民義務教育的實施。請問:黃爺爺就讀公學校一年級應該是下列何時?(A)1896年(B) 1943年(C) 1
- 臺灣自治史上,由臺灣青年主張改革臺灣政治體制,提出設置臺灣議會的時代背景為何?(A)英法聯軍之役,臺灣被迫開港(B)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列強分身乏術(C)第一次世界大戰,民族自決的思潮盛行(D)1
- 「日治時期,□為了提升臺灣文化及加強社會觀念,因而發行了如附圖的報紙,用以宣傳理念。」上文缺空中應是指下列何者? (A)臺灣議會(B)臺灣文化協會(C)臺灣民眾黨(D)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 解嚴以來,臺灣的政治性團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個人的政治理念能獲得管道加以抒發,下列何者是臺灣歷史上第一個合法的政黨?(A)臺灣民眾黨(B)臺灣民主黨(C)中國國民黨(D)興中會。
- 1930年代,臺灣總督府在臺灣舉辦過地方議員選舉,但地方自治的成果仍有限,其原因為何?(A) 雖是全民普選,但議員半數民選,半數官派(B)總督府操控選舉,議員全數由官方指派(C)議員全數經由直接
- 曉慧整理日治時期臺灣政治社會運動資料如附表,她發現不管是哪一個組織與活動大約都在1930年代時結束。請問:這些社會運動的沉寂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個原因? (A)中日戰爭開打(B)日臺合一政策的成功
- 日治時期,臺灣陸上交通逐步修建,各地火車站的頂樓常設有鐘塔,外側也掛有大時鐘,用以告知所有旅客正確的時刻。這與當時總督府引進哪一制度有關?(A)保甲制度(B)隔離政策(C)標準時間制(D)現代司
- 在日治時期,臺灣人口增加快速,其主要的原因是現代衛生觀念的建立。下列哪些措施即是日治時期建立的? (甲)以中醫逐漸取代西醫(乙)建立自來水設施(丙)廁所等公共衛生設施的建立(丁)防疫、衛生等觀念
- 日治時期家住臺南的玲子,有天到臺北找她的好友雪子,雪子盡地主之誼,招待她到處去參訪。請問:下列何者不在她們的參訪名單中?(A)臺北新公園(B)林百貨(C)菊元商行(D)波麗路餐廳。
- 關於二二八事件發生背景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甲)臺灣民眾對新來的統治者失望(乙)物價上漲(丙)政府實施共產制度(丁)社會秩序不穩(A)甲乙丙(B)甲丙丁(C)乙丙丁(D)甲乙丁。
- 政府將二二八紀念日定為國定紀念日,希望藉此撫平歷史的傷痕。「二二八事件」發生時,負責擔任臺灣省行政長官的是下列何人?(A)蔣中正(B)蔣經國(C)陳儀(D)陳誠。
- 小說《返校》改編自赤燭團隊開發的恐怖冒險解謎遊戲,故事中敘述一群高中生跑到廢棄校舍中探險,卻涉入靈異事件,遇到大批冤死的鬼魂,鬼魂們懷著怨念想找出當時舉發地下讀書會閱讀禁書,導致學生冤死的告密者
-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明令全國動員戡亂,是因為當時國家正處於何種狀況?(A)抗日戰爭退敗(B)二二八事件擴大(C)中共全面發動內戰(D)八二三炮戰發生。
- 目前我國總統由人民選舉產生,任期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但歷史上我國第1~5任的總統都是由蔣中正擔任,他可以不斷連任總統的原因為何?(A)《中華民國憲法》的規定(B)在美國授權監督下的委託(C)當
- 近年來,臺灣人民請願遊行的情況屢見不鮮。臺灣人民真正擁有集會、請願的權利,其關鍵應是下列何事? (A)國共內戰導致國民政府遷臺(B)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C)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接收臺灣(
- 1987年,在歷經長時間的戒嚴後,正式宣布解除戒嚴的總統是下列何人?(A)陳誠(B)陳儀(C)蔣中正(D)蔣經國。
- 1979年臺灣的黨外人士以政治改革為訴求,在高雄市舉行遊行,但不幸演變為流血衝突,大多數黨外人士遭到逮捕,以叛亂罪嫌起訴。上述的事件是指下列何者?(A)雷震事件(B)二二八事件(C)美麗島事件(
- 歷史老師將戰後臺灣重要事件的漫畫(如附圖)貼在黑板上,要求同學們按時間順序加以排列。請問:正確的順序應該是下列何者? (A)甲乙丙丁(B)甲丙丁乙(C)乙甲丙丁(D)丁乙甲丙。
- 政府遷臺不久,有人以五四傳統自居,辦雜誌以提倡自由主義與民主制度,但後來以「涉嫌叛亂」的罪名被逮捕。請問:此人為何?所辦的雜誌為何?(A)林獻堂,《臺灣日日新報》(B)蔣渭水,《臺灣民報》(C)
- (甲)蔣經國(乙)陳水扁(丙)李登輝(丁)蔣中正。上述歷任中華民國總統,按其任期時間先後排列,下列何者正確?(A)乙丙丁甲(B)丁甲丙乙(C)丙丁甲乙(D)甲丁乙丙。
- 「1990年3月,數千名大學生聚集臺北市中正紀念堂廣場,公開提出『廢除臨時條款』、『解散國民大會、解散萬年國會(即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等多項政治改革訴求。」上文所述指的是下列哪一事件?(A)三
- 致遠看到一篇關於某位政治人物的介紹:「他當選中華民國第九任總統,同時也是第一位由人民直接選舉所產生的總統……。」上文所描述的政治人物是下列何人?(A)李登輝(B)馬英九(C)陳水扁(D)蔣經國。
- 2005年臺灣的立法院通過了某一法律,其中第23條明定:「政府應尊重原住民選擇生活方式、習俗、服飾、社會經濟組織型態、資源利用方式、土地擁有利用與管理模式之權利。」請問:上文所述是哪一保障原住民
- 原住民族運動曾有「還我土地」、「還我母語」、「還我姓名」等三大訴求。請問:原住民運動從何時開始發展?(A)1950年代(B)1960年代(C)1970年代(D)19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