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回答 39~40 題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必用此爲務,輓近世,塗民耳目,則幾無行矣。太史公曰:「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身安逸樂,而心誇矜勢能之榮,使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論,終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節錄自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序》)
39. 依上兩段短文之文意,下列解釋何者並非正確?
(A)作者認同老子小國寡民的治世主張
(B)小國寡民並不適於晚近社會的治理
(C)今世之治理,最上策是順民之本性,而最下策是與民爭利
(D)承認人性貪圖安樂,想要最好的聲色享受,而這種人性終究是不能改變的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困難0.142857
統計:A(1),B(2),C(1),D(3),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