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回答 41~42 題就說磨墨一事吧。書法創作之前,先起於磨墨與潤筆,所以毛筆字的練習,基本的入門功夫便是先從磨墨開始,墨成,毛筆濡之,始能揮灑出或陰柔或陽剛、或細緻或狂狷的格局,此即如樂曲的導奏一樣,在正式進入主題之前,先由導奏循序漸進地帶領,此時聆樂的心情就像磨墨一般,要慢慢「磨」出感覺來。而這種類似運動之前的暖身活動,也需要練習和培養,缺乏適度的磨墨和導奏功夫,就像吃西式大餐之前少了一道開胃菜和一杯開胃酒一樣,胃沒被先撐開,接下來不是食不下嚥便是消化不良。一般正式的音樂會為顧及此,樂團開頭均會先來一首序曲,目的如出一轍,不外乎讓樂團和現場的聽眾一起先「磨墨」一番,接下來的主菜始可上桌(至於加演的安可曲,不妨視為餐後甜點,點不點無妨;但終究是點了,才好畫下完美的句點)。妻還有另番體悟。毛筆筆畫的運行宛如指揮棒的律動,上下左右,一舉手一投足,勾勒的不只是一字一句的體形、氣勢;一小樂段的快慢速度、強弱節奏。它還要連貫成整幅字畫的寫意,塑造整體的美感;調合整首樂曲的呼吸,顧及前後音色的完整性。單一個字寫得太端莊,有時反而會弄巧成拙,把整幅字畫的整體感給破壞了,容許一、兩個字的偏斜,竟可以反向促成一氣呵成的連貫。樂句的處理方式不也是如此嗎?過於「工整」有時反而是一項缺點。最妙的莫如留白,中國書畫的留白如同西方古典樂曲的休止符一樣,恰到好處的空白與沉默,才是視覺與聽覺至高無上的「美的饗宴」。交響曲最終萬馬奔騰般氣勢磅礡之後的戛然而止,把情緒拉拔到最高點然後結束,可以釀造出一種意猶未盡、回味無窮的效果,即是最明顯的例子。(節錄自孟樊〈毛筆與指揮棒〉)
41. 根據上文文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以寫字的磨墨和樂曲的導奏互比,因為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B)樂團要先「磨墨」,是一開始要和現場聽眾磨合
(C)交響曲最終萬馬奔騰般地拔高,是為了要一氣呵成
(D)書法的一筆一畫不可寫得太過端莊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75
統計:A(6),B(1),C(0),D(1),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