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8.「倒敘法」是先敘述事情的結局或精采部分,再說明起因、發展。下列選項,何者使用了「倒敘法」?
(A)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B)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C)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D)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A)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B)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C)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D)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困難0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下文是〈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作者簡媜接受訪問時談到的內容,何者最符合她想表達的意思? 當年不像現在學校可以邀請作家跟同學互動,完全必須要靠自己摸索,當你獨自踽踽①而行、摸黑前進時,有時反而
- 下列各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A)一但把冰抽離,相信每個人的童年都會暗然失色 (B)一個老師大費周張準備二十三個禮物,送給初次見面的孩子 (C)少年單純,還不懂得掩飾喜悅,甚至連嬌傲也壓不住 (
- 下列「 」中的詞語,何者是「狀聲詞」?(A)離鄉在外,最懷念的莫過於母親的「聲聲」叮嚀 (B)連日豪雨,山區河水「洶洶」,已沖毀便橋,造成交通中斷 (C)風一吹來,草叢就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
- 「冰屑一片一片飛落盤中,俄頃堆積成一座小冰山。」此句使用了「誇飾」修辭,下列何者也是?(A)上課要專心聽,聽不懂也要聽,聽久了就懂了 (B)糖廠福利社前總是大排長龍,爭購各類冰品 (C)放榜之後
- 下列各句「 」中的詞語運用,何者最為恰當?(A)到了策畫已久的生日會那天,大家「不約而同」地到他家慶祝 (B)我和哥哥深夜返家,惟恐驚動家人,只好「噤聲躡足」 (C)樓下賣麵的阿伯,做生意「童叟
- 下文缺空處,依序應填入哪一組標點符號最為恰當? 快樂與滿意的差別在哪裡□滿意基本上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它代表完成了某件你有所為而為的事□一項計畫、一次交談□一頓美食。比如,新書的進度又完成
- 下列文句,何者是屬於「旁觀者」的角度來抒寫?(A)此外還有一種芋冰,它們裝成大桶,由小販騎著車沿街販賣兜售 (B)天啊!明天就要開學了。這是非常可怕的事實,光想到暑假作業我就頭大 (C)在這之前
-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一文中,老師送給新生的十二樣禮物各有象徵意義,下列何者詮釋錯誤?(A)「牙籤,提醒你挑出別人的長處。」──行遠自邇,登高自卑 (B)「橡皮擦,提醒你每個人都會犯錯,沒關係的
- 關於〈瑞穗的靜夜〉一文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A)作者一行人因吵鬧被老闆制止後,作者沒有回房,而是留在迴廊發呆,顯示出作者懂得自省 (B)作者於文中所說「沉靜的美味」,是指萬籟俱寂的美好與年少輕
- 在語文中,意義相反或相對的詞語可合成為「反義複詞」來使用。下列「 」中的詞語,何者不是「反義複詞」?(A)「進退」兩難 (B)名聞「遐邇」 (C)人情「冷暖」 (D)「瞬即」溶化
內容推薦
- 下列文句,何者沒有冗言贅字?(A)一場大雨把剛燃起的營火打熄了(B)烏龍茶用高山溶雪沖泡,味道特別格外甘醇(C)他的畫作讓人萌生產出許多想像(D)做人要好像彷彿橡皮筋,時時保持彈性
- 文學作品中常運用象徵的表現手法,比如:風箏越放越高,可象徵「高遠的志向」;橋梁是連接兩地的建築,可以象徵「溝通」。閱讀下文,請判斷文中「酒鬼」的象徵意義為何? 下一顆星球上住著酒鬼。這次訪問的時
- 【題組】文中兄妹倆所編寫的日記內容,為什麼除了媽媽生日和一些比較值得紀念的日子外,其他幾乎像是災難大全?(A)在漫長的暑假中,兄妹倆只記得災難時光 (B)除了紀念的日子外,其餘都是編造的故事 (
- 【題組】對於文中兄妹倆在開學前一天才趕著寫暑假作業的狀況,可以用下列哪一句話來送給他們?(A)選擇怎樣過一生是每個人的權利,悠閒過一生沒有錯;勤奮過一生也沒錯 (B)兩個人共嘗一個痛苦只有半個痛
- 【題組】根據上文,作者寫川內優輝的故事,在敘述順序上為何?(A)英雄成就→故事開端→遭遇困境→克服解決 (B)平凡開端→偶然冒險→克服困境→英雄成就 (C)英雄開端→遭遇困境→克服解決→重返榮耀
- 【題組】經由本篇文章,作者希望讀者能夠產生什麼行動?(A)設定運動目標,並且不計代價完成 (B)有挑戰與探險的熱情,豐富自己的生活 (C)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策畫一趟旅行 (D)擺脫日常工作,參
- 【題組】根據本文,下列推論何者正確?(A)大食國的薔薇水是採集薔薇花上的露水而來,所以味道淡雅 (B)相較於異域,中土所產的薔薇水氣味馨香濃郁,即使封藏還是聞得到 (C)作者所處的宋代主要是以蒸
- 【題組】蒸籠裡的饅頭顆顆飽滿豐圓,透著淡淡的五穀香。(A)視覺摹寫 (B)聽覺摹寫 (C)味覺摹寫 (D)嗅覺摹寫 (E)觸覺摹寫
- 【題組】微涼的山風陣陣拂來,傳來叮叮咚咚的風鈴聲。(A)視覺摹寫 (B)聽覺摹寫 (C)味覺摹寫 (D)嗅覺摹寫 (E)觸覺摹寫
- 【題組】極臭的豆豉和極鹹的小魚乾是母親炒苦瓜的配料。(A)視覺摹寫 (B)聽覺摹寫 (C)味覺摹寫 (D)嗅覺摹寫 (E)觸覺摹寫
- 下列各段文字,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花蓮的叢山浚嶺,真是造物主的偉大傑作 (B)邂怠拖延的息性不可長養,否則容易導致失敗 (C)作家無不企盼繆思女神的眷顧,能讓他們寫出曠世巨著 (D)縱橫擺闔
- 下列各組「 」中的字形,何者前後相同? (A)無疆之「ㄒㄧㄡ」/「ㄒㄧㄡ」身養性 (B)情辭「ㄎㄞˇ」切/「ㄎㄞˇ」旋歸國 (C)聽信「ㄔㄢˊ」言/一時嘴「ㄔㄢˊ」 (D)「ㄌㄧˋ」精圖治/再三鼓
- 下列「 」中的字音,何者兩兩相同? (A)「蒲」團/花「圃」 (B)俄「頃」/「傾」心 (C)「酌」飲/「灼」熱 (D)「忻」慕/「芹」菜。
- 下列各組文句,「 」內字義相同的選項是? (A)叩而與語,理甚玄妙。請「師」之/「師」乃翦紙如鏡 (B)素髮垂「領」/帶「領」眾人 (C)神廟「觀」宇/神「觀」爽邁 (D)叩而「與」語,理甚玄妙/
- 下列「 」中的字,何者字義前後相同? (A)寄雁傳書「謝」不能/閉門「謝」客 (B)「為」有源頭活水來/梅花「為」寒所勒 (C)治病不蘄「三」折肱/佛天「三」寶 (D)想「得」讀書頭已白/既出,「
- 「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關於此句的詮釋,下列何者正確? (A)「亂之所自起」意指自己是動亂的根源 (B)「焉能治之」意為「怎麼能把天下治理好」
- 下列對於〈兼愛〉文句的解釋,何者正確? (A)「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聖人以治理天下為己任,不可以不知道禍亂的起源 (B)「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
- 下列關於中國古典小說發展的敘述,何者正確? (A)先秦兩漢時期為小說發展的濫觴,代表作品有《山海經》中的「夸父逐日」,寫出堅毅的原民性格 (B)魏晉南北朝為筆記小說時期,具小說的雛型,但尚無法在簡
- 下列關於〈勞山道士〉一文的文意分析,何者正確? (A)「一道士坐蒲團上,素髮垂領,而神觀爽邁」寫道士仙風道骨,泰山其頹的形象 (B)「過月餘,手足重繭,不堪其苦,陰有歸志」呼應文章開頭「少慕道,
- 下列文句中的「景」字,與魏徵〈諫太宗十思疏〉:「凡百元首,承天景命」的「景」字,用法相同的選項是:(A)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B)晚「景」淒涼 (C)天下雲集而響應,
- 閱讀下段引文,魏徵指出人君共同的弊病為何?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A)身邊賢士眾多,卻不懂得妥善運用 (B)過於操煩國事,以至積憂成疾 (
- 「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以上文句的旨意,與下列何者相同? (A)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B)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C)舉直錯諸
- 黃庭堅在〈寄黃幾復〉詩中寫「治病不蘄三折肱」,他的用意是: (A)盛讚友人既有治國之才又通曉醫術 (B)為懷才不遇的友人發出不平之鳴 (C)勸友人積極治病以待日後入朝奉職 (D)暗示流落在外的友
- 黃庭堅在〈寄黃幾復〉中抒寫朋友間離別的想念之情,下列詩句,何者亦抒發對朋友的思念之情? (A)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B)故人迢遞天南北,明月娟娟獨倚樓 (C)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
- 寫作論說性質的文章時,由正反事例的對比,可以證明論點、強化說服力,下列文句何者採反面論述? (A)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 (B)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C)有善始者實繁 (D)竭誠則胡、越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