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4.到了唐代,寫墓誌可以賺到錢,成為一種風氣。有名的文人被貶謫在外,或是入獄,都有人追蹤而至,請求他為自己的父母撰寫讚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風氣?是中國人「不朽」的觀念使然。墓誌埋在地下,一旦出土,上面有大文豪的筆墨讚詠,祖先將會何等光榮!不但光耀門第,還能夠流傳千古。因此,在很多人看來,墓誌是值得用金錢來認真經營的,越是有名的文人,被請求寫墓誌的就越多。劉禹錫給韓愈寫的一篇訃文〈祭韓吏部文〉,寫到韓愈名氣很大,碑誌墓表都寫,而且,此類金石文章一字千金。但是李商隱《李義山文集》中有一則〈劉叉〉,提到劉某到韓愈那兒偷了不少錢,還留下話來,說:「此諛墓中人得耳,不若為劉君壽」。就是說,這錢是拍死人馬屁得來的,還不如拿來給我做壽。這其中,當然有開玩笑的成分,但也可看見當時韓愈撰寫墓誌,賺了錢,很多人都知道。(選自陳平原〈稿費制度與近世文學〉)閱讀以上敘述,下列何者最為妥切?
(A)唐代墓誌文學興盛的原因,作者認為受傳統的欲留名於後世的價值觀念所影響
(B)文中提及貶謫文人寫墓誌,乃基於「文章千古事」的使命感和「立名不朽」的動機,投入創作
(C)唐代許多人對貶謫在外的文人深表同情,請他們撰作墓誌,實寓有敬重文人的嚴肅文化意涵
(D)作者引劉禹錫、李商隱兩位唐代名家之見,意在證明時人對於韓愈墓誌文的推崇。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2
統計:A(13),B(4),C(4),D(1),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