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8.下文摘自 戴麗桑,〈廟會祭典──眾神與人在空間(「境」)的交會〉:在清代臺灣的地方志中,多有王船自大陸沿海漂流至臺灣港口的記載,而著岸之地(民眾)又復造船送行於海上,此即是「遊地河」的形式;目前南部地區送王船的祭儀則多改採火化的「遊天河」方式,以祈求我境我土的清淨平安。試問:不管是採「遊地河」或「遊天河」的祭儀方式,民眾信徒想要送走的是什麼?
(A)厲鬼
(B)旱魃
(C)瘟疫
(D)亡魂
(A)厲鬼
(B)旱魃
(C)瘟疫
(D)亡魂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請閱讀以下資料,填入正確的答案:6%書院是中國古代傳播文化的重要場所,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化教育組織模式。根據統計,中國曾出現過7000餘所書院。一般認為書院興起於中唐,成形於晚唐五代,鼎盛於 (1
- 日治時代,「為總督府的手足,能直接接觸臺灣人即是□,能入臺灣人耳目的官吏,唯有□耳。」文中□是指 (A)軍隊 (B)保長(或甲長) (C)警察 (D)士紳。
- 電影「稻草人」中有一幕臺灣的小孩拿著各樣的容器要去「接炸彈」,因為為當時日本鼓勵臺灣人獻鐵可以換獎品,當時炸彈下來小朋友驚慌失措才知道「炸彈的厲害」,請問:當時在臺灣上空進行轟炸的是哪一國的軍隊
- 自古以來,道教揉合巫覡文化、儒家倫理、黃老思想、讖緯之說和地方信仰, 提出救世主張,組織傳教、賑災、醫療,甚至武裝行動──道教的主張、行動,都有留下了文字資料供信徒吟誦傳揚,也供後人學者研究分析
- 【題組】影響熱帶沙漠氣候形成的洋流,並「不」具備何種特性?(A)皆為寒流性質 (B)皆位大陸西側中低緯區 (C)皆為補償流 (D)皆為涼流性質
- 投擲一公正硬幣10次,且每次投擲互不影響,已知在第5次為正面的條件下,則第6次為反面的機率為(1)。
- 為了有效的壓制臺灣人的武裝抗日,日本總督府曾經先後實施許多措施,這些措施大約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直到1902年,終於將多數的武裝抗日勢力瓦解。請問:下列何者是日本政府延續清朝的舊制度所實施的? (
- 43~45 題為題組題:「南北緯 15°~35°間」是熱帶沙漠氣候的分布區,而「南北緯 30°~40°間的大陸西岸」則是溫帶地中海型氣候的主要分布區,試問:【題組】下列何者為熱帶沙漠氣候的共同成
- 霧峰詩人林幼春(林獻堂堂侄)在 1920 年代的生活可能是為何? (A)在報紙上看到賴和撰文,鼓吹白話文新文學 (B)參加櫟社,撰詩抗議日本統治 (C)接待來訪的梁啟超,和他談論如何推動臺灣同
- 老師帶學生去苗栗博物館參觀,除了看到蠶絲的製品之外,還到一所烈士紀念館,老師介紹其生平時說:「他曾經參加過革命運動,後來奉國父的命令,成立同盟會臺灣分會於苗栗,組織抗日運動,最後被捕,死前留下遺
內容推薦
- 一位作家以充滿感性的文字寫道:「內地人澈底地擁抱本島人,而本島人喜悅地投入內地人的懷裡,這種親和性不是一時的現象,可能在永久性的意義上有著要創造一個民族的骨骼之性質吧!現在,臺灣人非打開眼睛不可
- 道教是中國本土產生,被稱為「民族宗教」,在不斷搬演的歷史長劇中,曾扮演相當稱職的角色。但在近代政治動盪、社會變遷的衝擊下,也難免陷入進退失據的尷尬境況,甚至被指為「迷信」、「落伍」、「封建」 …
- 關於明代的道教各派與當朝政權的關係,有篇論文指出:「明代道教最盛的明世宗時,宮中方士有來自湖北、江西、安徽、陝西者,而獨缺北京城郊白雲觀中的全真道士,就是這種事實的反映。」論文所謂的「這種事實」
- 1941年臺灣的《臺灣日日新報》點出:「□位於大東亞共榮圈的中心點,被稱為南進基地,……往南!往南!必須企劃沿著黑潮的一大民族運動。」文中指的大東亞共榮圈指的中心點是何地? (A)朝鮮 (B)滿
- 造成臺灣割讓,在日本的統治下殖民半個世紀的一場戰爭是 (A)中法戰爭 (B)甲午戰爭 (C)牡丹社事件 (D)英法聯軍。
- 東漢末年為原始道教萌芽時期,此期無統一名稱,但有心者開始整合巫教、神仙思想,吸收流行思想觀念,同時觀照批判當時政治、經濟及社會情況,而撰寫經書以傳揚宗教理念。下列哪一件文獻經典即是出現於東漢末年
- 「頂下郊拼」歷史簡介:起自咸豐三年(1853),延續到咸豐九年(1859),蔓延艋舺一帶的大械鬥。下郊同安人與頂郊三邑(晉江、惠安、南安)人為爭奪商業地盤,爆發械鬥。同安大敗,背負城隍神像落荒而
- 1920年代的臺灣社會運動蓬勃發展的原因是? (A)日本實施的「漸進同化政策」引起臺灣的反抗 (B)受到國際間「民族自决」與「反帝國主義」思潮的影響 (C)日本參戰無暇顧及臺灣 (D)受到經濟恐
- 閱讀下列資料之後回答問題:有一年在臺日本人聯合發表了一份「有關臺灣總督之建議案」,提出六大建議,其中之一:「絕對排斥文官總督。因此制容易導致皇道政治之破壞,而辜負五百萬島民之期望」其二為:「對遺
- (甲)絕業名山幸已成 (乙)而今萬卷藏書富 (丙)網羅文獻責非輕 (丁)不讓元侯擁百城。上引連橫詩作,依照詩意,正確的順序應是:(A)甲丙乙丁 (B)丁丙乙甲 (C)丙甲乙丁 (D)甲丁乙丙
- 32 下表是1926年時臺灣的一項統計數字,這個表最適當的主題為何? (A)臺灣適齡兒童就學情況統計 (B)臺灣地區神道信徒人口統計 (C)臺灣地區成年人口就業統計 (D)臺灣地區醫療照護保險統計。
- 東漢以後的儒者,希望以編篡國家禮典作為社會教育的工具,最後卻淪為官僚階層身分地位的炫耀;下列哪些人均曾加以批判?(A)董仲舒 (B)歐陽修 (C)康有為 (D)魯迅 (E)袁世凱 (嚴復)
- 日本治理臺灣時期,曾經將臺灣的統治區分為三個等級,依照治安的穩定與否分為: 一等地危險地區:即所謂的「山澤」地區,治安最不穩定的山間地帶,由憲兵及軍隊共同防守。二等地不穩定地區:抵抗較少的中間地
- 日本人治臺時期,曾經在何時進行大規模的「舊慣」調查,使臺灣可以課稅的土地增加了70%? (A)1895年日本接收臺灣的初期 (B)1905~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 (C)內地延長主義時期 (D
- 下列「 」內的詞語,何者不是自謙之詞?(A)效「犬馬」之勞 (B)此則「不佞」之幟也(C)庶竭「駑鈍」之才 (D)世界棒球經典賽慘遭敗北,球員神情「狼狽」
- 關於道教的形成與發展,學者的研究大多分幾個階段來觀察,道教團體因應不同時代環境,必須提升其教義理論、調整其傳教組織及策略,以吸收信眾並與其他宗教競爭。試問:道教領袖與政治勢力結合以壓制佛教,而引
- 下列哪些現象可以視為「禮教吃人」的情況?(A)割股療親 (B)貞節牌坊 (C)寡婦再嫁 (D)纏成蓮花小腳 (E)婚姻憑媒妁之言
- 已知三階方陣A、B、C及零矩陣O,下列那些是恆成立的?(A)若AB=O,則A=O或B=O (B)(AB)C=A(BC) (C)(A+B)2=A2+2AB+B2(D)(A+B)C=AC+BC (E)
- 日治時代漢人的武裝抗日運動,在哪一件事情之後結束,改以文化思想啟蒙的路線? (A)霧社事件 (B)鐵國山抗日事件 (C)余清芳事件 (D)苗栗事件。
- 〈漸〉一文中提及,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要素,莫如「漸」。從下列哪一首詩可感覺到「漸」的作用?(A)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B)風雨潛修求絕業,乾坤倒挽看兒曹。赤嵌潮水頻來往
- 「內丹派」在南宋時期興起,有取代「金丹派」之勢──對於這個轉變現象,下列哪一項解釋是正確的?(A)吐納、練氣以健身的理論及技術,在這時期出現(B)鍊丹有劇毒的事實,到此時期逐漸被認知、接受(C)
- 這些年石油及原物料價格不斷上漲,導致物價飛漲、不少人縮衣節食。回顧中國歷史上,宋代儒者曾積極籌建哪些型態的組織,解決經濟困難並互助合作?(A)鄉黨(約) (B)義莊 (C)宗族 (D)行會 (E
- 【題組】6~9 月期間,高雄市最主要的雨水來源應為下列何者? (A)梅雨 (B)對流雨 (C)熱帶氣旋雨 (D)鋒面雨
- 5—6 為題組,閱讀下列文句後回答問題:「唱起唐山謠,眼淚親像大雨澇;唐山過臺灣,血汗粒粒像飯丸。」這是三百年前的臺灣俗諺。三百年了,我們這些後輩子孫,端著可樂咖啡,坐在沙發椅上,遙控著彩色電視機,顯
- 有一本刊物的封面如右圖,請問:這本刊物的內容應該是(A)推廣民主與科學,嚴懲賣國賊 (B)改善農民生活,進行示威罷工 (C)廢除行政長官公署,推行憲政 (D)要求撤除六三法,成立臺灣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