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下列「 」內的詞語,何者不是自謙之詞?
(A)效「犬馬」之勞
(B)此則「不佞」之幟也
(C)庶竭「駑鈍」之才
(D)世界棒球經典賽慘遭敗北,球員神情「狼狽」
(A)效「犬馬」之勞
(B)此則「不佞」之幟也
(C)庶竭「駑鈍」之才
(D)世界棒球經典賽慘遭敗北,球員神情「狼狽」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6),E(0)
內容推薦
- 日本治理臺灣時期,曾經將臺灣的統治區分為三個等級,依照治安的穩定與否分為: 一等地危險地區:即所謂的「山澤」地區,治安最不穩定的山間地帶,由憲兵及軍隊共同防守。二等地不穩定地區:抵抗較少的中間地
- 東漢以後的儒者,希望以編篡國家禮典作為社會教育的工具,最後卻淪為官僚階層身分地位的炫耀;下列哪些人均曾加以批判?(A)董仲舒 (B)歐陽修 (C)康有為 (D)魯迅 (E)袁世凱 (嚴復)
- 32 下表是1926年時臺灣的一項統計數字,這個表最適當的主題為何? (A)臺灣適齡兒童就學情況統計 (B)臺灣地區神道信徒人口統計 (C)臺灣地區成年人口就業統計 (D)臺灣地區醫療照護保險統計。
- (甲)絕業名山幸已成 (乙)而今萬卷藏書富 (丙)網羅文獻責非輕 (丁)不讓元侯擁百城。上引連橫詩作,依照詩意,正確的順序應是:(A)甲丙乙丁 (B)丁丙乙甲 (C)丙甲乙丁 (D)甲丁乙丙
- 閱讀下列資料之後回答問題:有一年在臺日本人聯合發表了一份「有關臺灣總督之建議案」,提出六大建議,其中之一:「絕對排斥文官總督。因此制容易導致皇道政治之破壞,而辜負五百萬島民之期望」其二為:「對遺
- 1920年代的臺灣社會運動蓬勃發展的原因是? (A)日本實施的「漸進同化政策」引起臺灣的反抗 (B)受到國際間「民族自决」與「反帝國主義」思潮的影響 (C)日本參戰無暇顧及臺灣 (D)受到經濟恐
- 「頂下郊拼」歷史簡介:起自咸豐三年(1853),延續到咸豐九年(1859),蔓延艋舺一帶的大械鬥。下郊同安人與頂郊三邑(晉江、惠安、南安)人為爭奪商業地盤,爆發械鬥。同安大敗,背負城隍神像落荒而
- 東漢末年為原始道教萌芽時期,此期無統一名稱,但有心者開始整合巫教、神仙思想,吸收流行思想觀念,同時觀照批判當時政治、經濟及社會情況,而撰寫經書以傳揚宗教理念。下列哪一件文獻經典即是出現於東漢末年
- 造成臺灣割讓,在日本的統治下殖民半個世紀的一場戰爭是 (A)中法戰爭 (B)甲午戰爭 (C)牡丹社事件 (D)英法聯軍。
- 1941年臺灣的《臺灣日日新報》點出:「□位於大東亞共榮圈的中心點,被稱為南進基地,……往南!往南!必須企劃沿著黑潮的一大民族運動。」文中指的大東亞共榮圈指的中心點是何地? (A)朝鮮 (B)滿
內容推薦
- 下列哪些現象可以視為「禮教吃人」的情況?(A)割股療親 (B)貞節牌坊 (C)寡婦再嫁 (D)纏成蓮花小腳 (E)婚姻憑媒妁之言
- 已知三階方陣A、B、C及零矩陣O,下列那些是恆成立的?(A)若AB=O,則A=O或B=O (B)(AB)C=A(BC) (C)(A+B)2=A2+2AB+B2(D)(A+B)C=AC+BC (E)
- 日治時代漢人的武裝抗日運動,在哪一件事情之後結束,改以文化思想啟蒙的路線? (A)霧社事件 (B)鐵國山抗日事件 (C)余清芳事件 (D)苗栗事件。
- 〈漸〉一文中提及,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要素,莫如「漸」。從下列哪一首詩可感覺到「漸」的作用?(A)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B)風雨潛修求絕業,乾坤倒挽看兒曹。赤嵌潮水頻來往
- 「內丹派」在南宋時期興起,有取代「金丹派」之勢──對於這個轉變現象,下列哪一項解釋是正確的?(A)吐納、練氣以健身的理論及技術,在這時期出現(B)鍊丹有劇毒的事實,到此時期逐漸被認知、接受(C)
- 這些年石油及原物料價格不斷上漲,導致物價飛漲、不少人縮衣節食。回顧中國歷史上,宋代儒者曾積極籌建哪些型態的組織,解決經濟困難並互助合作?(A)鄉黨(約) (B)義莊 (C)宗族 (D)行會 (E
- 【題組】6~9 月期間,高雄市最主要的雨水來源應為下列何者? (A)梅雨 (B)對流雨 (C)熱帶氣旋雨 (D)鋒面雨
- 5—6 為題組,閱讀下列文句後回答問題:「唱起唐山謠,眼淚親像大雨澇;唐山過臺灣,血汗粒粒像飯丸。」這是三百年前的臺灣俗諺。三百年了,我們這些後輩子孫,端著可樂咖啡,坐在沙發椅上,遙控著彩色電視機,顯
- 有一本刊物的封面如右圖,請問:這本刊物的內容應該是(A)推廣民主與科學,嚴懲賣國賊 (B)改善農民生活,進行示威罷工 (C)廢除行政長官公署,推行憲政 (D)要求撤除六三法,成立臺灣議會。
- 清末以降,以儒家為主的傳統教育制度在面對政治社會變遷時有何發展?(A)對外戰敗迫使改革,例如設立同文館,是中國最早的新式學堂(B)京師大學堂設立於自強運動期間,是近代中國大學教育的開端(C)清末
- 【題組】由高雄市的氣候水平衡圖可得出何種結論?(A)終年缺水 (B)終年剩水 (C)10 月~4 月為缺水期 (D)10 月~12 月因須耗用土壤水而導致植物枯死
- 【題組】關於此文文意的敘述何者有誤?(A)作者由實物的觀察、古老的口傳,感受到祖先開疆闢土,以啟山林的艱苦(B)暗責現代青年,在優裕的生活條件下卻耽於逸樂,數典忘祖(C)作者將先人篳路藍縷的艱辛,
- 請看這個宗教故事:有一天,他打坐入定,忽然天地晦冥,眼前一將軍騎白馬、持大刀,奔騰怒吼:「還我頭來!」來者生前光明磊落,卻被誆設圈套,遂致戰死被斬首,懷恨的靈魂化為厲鬼,已經死了幾百年,卻一勁要
- 北宋以來,新儒學面臨了兩大挑戰:一是理論的突破,二是將儒學傳播到平民社會。請問:【題組】(1)針對第一項挑戰,宋儒如何因應?4%
- 下列哪個選項的詩句充滿濃厚的鄉愁?(A)秋風一夜起狂飆,颶母西來怒氣驕(B)何似排雲驅萬馬,乍疑傳箭落雙鵰(C)暫將一葦向東溟,來往隨波總未寧(D)忽見遊雲歸別塢,又看飛雁落前汀
- 【題組】(2)朱熹與王陽明各自採行何種辦法,向庶民傳播儒學?4%
- 丘逢甲〈離臺詩〉:「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有關這首詩的賞析,敘述正確的選項為何?(A)「扁」舟、「鴟」夷子的讀音分別為ㄆㄧㄢ、ㄉㄧ(B)第三四句意指臺灣
- 下列成語何者前後意義相近?(A)暴虎馮河/橫槊賦詩(B)膠柱鼓瑟/如鼓琴瑟(C)牖中窺日/坐井觀天(D)魯魚亥豕/晉乘楚杌
- 說話或作文時,不直講本意,只用委婉的言詞,曲折地烘托或暗示出本意來,稱為「婉曲」。下列文句中何者使用婉曲的修辭技巧?(A)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B)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
- 關於元雜劇作家與其作品,配對正確的是:(A)關漢卿→竇娥冤(B)白樸→西廂記(C)王實甫→梧桐雨(D)馬致遠→拜月亭
- 古人有言:「國可滅,而史不可滅」。是以( 2 ),猶存其名;( 3 ),語多可採。然則臺灣無史,豈非臺人之痛歟? 【題組】2
- 有關豐子愷〈漸〉一文的內容,哪些選項的敘述是正確的?(A)「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出自白居易詩,化用《莊子》的典故,說明人生短暫,不須追求微名小利(B)佛家所謂「納須彌於芥子」意指心胸
- 「此後中國千年官場的慣例,是把一批批有所執持的學者遴選為無所專攻的官僚,而李冰,卻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實踐科學家。」關於作者的看法,說明正確的是:(A)中國官場的傳統不可能栽培出科學家(B)中國官場
- 【題組】下列有關熱帶沙漠氣候與地中海型氣候之分布與其流經之洋流組合,何者正確?(A) (B) (C) (D)
- 「獨占營業,限制競爭,機會均等,規定物價、品質、工資、工作條件等」,這是指(A)資本主義 (B)重商主義 (C)銀行制度 (D)行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