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四)
 我們常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然而在這個「號稱」尊重專業的時代,我們真的尊重各行各業嗎?身為工地監工與作家雙重身分的林立青,在《做工的人》與《如此人生》兩本著作中,不斷提出叩問。
 ‧那些為你服務的人,你注意到幾個?
 過去 100 天台灣人民的日常,是每天準時收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直播記者會,每週或隔週購買口罩,因為新冠疫情減少外出群聚,也大量仰賴通路遞送服務。在 SARS 之後,默默整備演練了 17 年的疾管署,成為全民關注的行政單位。而在這段期間協助我們因應防疫的,除了公衛專家、醫師,還有許多重要的角色,像是里長、警察、藥師、社區保全、清潔員、宅配員,我們是否同等感恩?如果沒有,是不是代表有些工作,我們有較高的敬意與期待,而有些工作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與回應?
 奧威爾的《動物農莊》有一句經典名言:「所有動物生來平等,但有些動物更平等。」同樣的,如果人人平等,可是有一群人更平等,那就不是真平等。
 有些職業具有健全制度以保障他的專業,例如醫師、法官、警察等,但還有更多行業等待被更多人看見並讚揚,像是到宅解決迫切居家問題的水電師傅,又或是林立青長期相處的工地師傅們。大家是否想過,一般常見的開工、完工典禮,快閃出席的大多是政府官員、民意代表、建設公司高層主管,那麼長期在工地「做工的人」去哪裡了?這些人民納稅興造的公共建設、花費一輩子積蓄購買的房子,是集合各方領域的工程人員,積年累月地付出體力努力和專業經驗,才得以萬丈高樓平地起。但沒有人教過我們,該如何尊重第一線勞動者。我們是否能像電視電影播畢,至少有個感謝名單證明他們的確存在過?
‧我們的歲月靜好,是他們的負重前行換來
 每項工作都有專業能力的養成背景,也都需要被保障。專業是天賦,是一種敏銳度,或長時間訓練累積而成的。我們期待社會有更多同理,能夠正視不同工作的價值,而不是只看薪資或學歷。
 林立青以最熟悉的工地工程為例,坦言工地經常會以廉價或大量移工來取代工地師傅,因為大多數人不了解工地工程專業之處,也看不到專業師傅數十年來累積的經驗,他們所擁有的技術,並不是一般人可以輕易取代的。
 林立青撰寫第一本書時,攝影師要到工地取鏡,原本師傅們都不以為意,甚至十分隨興,到了第三次拍攝,師傅的態度越來越正經,甚至配戴安全帽及各項專業裝備入鏡。林立青強烈感受到,當一份工作被尊重,它會產生變化進而發展成更動人的面貌。透過互相尊重,每個人會更自覺,而這也是讓社會顯著改變的方法。每個時代都該賦予專業應有的尊重,凡是提供服務,長期帶給大眾穩定生活的人,他的貢獻無法被數字、金錢所量化。讓我們試著學習從成果、規模、時間、人力、管理,重新審視一份工作的專業,這些會讓我們在與人對談時找到共識,並且重新界定自己,重新看待他人。我們想要被人尊重,同樣的這個標準,也會讓人尊重我們。                                                                                            《人文講堂》〈看見基層勞動專業〉
48. 作者引用奧威爾的《動物農莊》中的名言,目的為何?
(A)諷刺人們對於生態環境的漠視,最終將會咎由自取
(B)強調現今社會應當人人平等,公平競爭
(C)揭露社會大眾普遍對於某些行業有較高的敬意,對基層勞動者卻沒有足夠的尊重
(D)呼籲基層勞動者唯有團結一致,才能夠爭取到平等的對待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