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7. ( )有關沈葆楨治臺期間的措施,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廢除渡臺禁令
(B)架設電報線
(C)調整行政區為二府八縣四廳
(D)修築恆春城牆。
(A)廢除渡臺禁令
(B)架設電報線
(C)調整行政區為二府八縣四廳
(D)修築恆春城牆。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 )同治末年,清帝國因不熟悉國際法而失去琉球這個藩屬。當時清國政府在對外交涉時犯下什麼錯誤? (A)同意撤離駐守琉球多年的清國軍隊 (B)以巨款收買敵國首相而激怒對方 (C)清廷一邊與敵國談
- ( )臺北淡水真理大學內有一所「新式學堂」的遺跡,這是由清領後期傳教士所興建的學堂。請問:這位興建者最有可能為誰? (A)馬偕 (B)馬雅各 (C)沈光文 (D)韋麻郎。
- ( )有關清代臺灣的交通建設,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劉銘傳時積極開發北、中、南三條聯絡東部的道路 (B)沈葆楨時最早架設電報線 (C)丁日昌時在臺北設立郵政總局 (D)劉銘傳時在臺灣南、北
- ( )附圖是清領後期臺灣重要經濟作物出口值的比較圖,甲、乙、丙分別是指何種產品? (A)稻米、茶葉、蔗糖 (B)蔗糖、茶葉、樟腦 (C)樟腦、稻米、鴉片 (D)鴉片、茶葉、樟腦。
- ( )小依到臺南旅遊,參觀了「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從導覽員的說明得知,此建築物原為英商在臺灣設立的「德記洋行」。洋行的出現與下列何者最有關聯? (A)臺灣納入清朝版圖 (B)貿易出超的結果
- ( )目前臺北市僅存的三級古蹟書院建築──學海書院,舊名「文甲書院」,創建於清道光17年,同治6年設立的艋舺義學與光緒5年開辦的淡水縣儒學也附設於此地,可說是清領時期臺北地區的教育文化中心。關
- ( )臺灣有所謂的「有應公廟」,廟中祭祀的多為無主孤魂,由地方善心人士出資興建,進而成為臺灣的民間信仰之一。有應公廟的出現,代表下列何種歷史意義? (A)史前時期文化不發達 (B)荷治時期臺人
- ( )澎湖馬公天后宮是臺灣地區最古老的寺廟之一,該廟主祀的神祇在今天已經是臺灣社會最普遍且受重視的信仰對象之一。探究其中的背景,臺灣社會所以盛行該神祇的信仰,主要是該神祇的屬性,與臺灣早年社會
- ( )臺灣諺語常反映當時社會的情景,下列哪句諺語是描述清領前期臺灣械鬥的情形? (A)唐山過臺灣,心肝結歸丸 (B)仙拚仙,拚死猴齊天 (C)紅柿上樹頭,羅漢腳目屎流 (D)勸君莫過臺灣,臺灣
- ( )林家花園是板橋林家所蓋的園邸,林家是臺灣早期首屈一指的大家族之一,其園邸美輪美奐,令人嘆為觀止,在花園內部有一座林姓宗祠。請問:這座宗祠所祭祀的應該屬於下列何者? (A)開臺祖 (B)唐
內容推薦
- ( )劉銘傳為了培養洋務人才,以及訓練能操作西式設備的技術人員,在臺灣設立哪兩種新式學堂? (甲)機器學堂 (乙)電報學堂 (丙)西學堂 (丁)師範學堂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
- ( )十九世紀時,由於沈葆楨、丁日昌與劉銘傳等駐臺大臣的努力經營,臺灣得以「一隅之設施,為全國之範」。請問:關於沈葆楨、丁日昌與劉銘傳的建設內容,其共通點為何? (A)均對臺灣東部的開墾有貢獻
- 1 關於行政法法源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成文法源包括憲法、法律、法規命令 (B)不成文法源包括大法官解釋 (C)地方自治法規亦屬於行政法法源之一種 (D)判例亦構成行政法之法源
- ()田浩德在學習清領時期的宗族組織時,繪製下表以加深印象。請問:表格內容何者有誤?(A)甲 (B)乙 (C)丙 (D)丁。
- ()田玉兒閱讀《台灣科舉制度發展史》一書時,發現下圖「清領時期臺灣舉人與進士人數統計圖」,根據圖中數據訊息判斷,下列選項敘述何者正確? (A)臺灣在清領時期開始推行科舉考試(B)臺灣考生因渡臺禁
- ()雍正年間,來自泉州的移民者施永德在彰化鹿港地區定居及經商,他當時不可能見到下列哪一場景?(A)和同鄉伙伴參加保生大帝聖誕祭祀 (B)贊助天后宮推行媽祖遶境祈福儀式 (C)安排自己的小孩在
- ()康熙 年間的西拉雅社村民古洛可就讀官方創立的□□,獲得就學機會,逐步接觸到漢人文化。請問:上述古洛可就讀的□□,應該是清代哪一種教育機構? (A)儒學 (B)社學 (C)書院 (D)義學。
- ()裕元與韻雯討論台灣歷史上的外貿發展,在下表中兩人的對話內容所提到的出口商品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裕元:從西元17世紀以來,台南一直是全臺經濟重心,但是到了19世紀後期卻開始改變。 韻雯:因為之
- ()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臺灣自鄭氏時期已開始舉行科舉。參加鄉試通過後則有機會成為舉人。請問:在劉銘傳治臺時期淡水縣的秀才田裕民希望能前往省城應考,他應前往當時何處應試? (A
- ()曉甄要報告馬偕醫生事蹟,她不應該採用哪一個例子進行說明?(A)成立淡水女學堂 (B)創立新樓醫院 (C)建立理學堂大書院 (D)傳播基督教信仰。
- ()歷史分期是學者為了教學或研究方便而採取的方法,希望有助大家於認識各時期的特色及狀況。研究臺灣歷史的學者大多將清廷治臺態度劃分消極治臺和積極治臺兩階段,下圖的關鍵事件「甲」是指哪一事件?(A)
- ()田高孝班的同學對沈葆楨、丁日昌、劉銘傳三人治臺的貢獻進行比較。請問:下表內容中何者正確? (A)子 (B)丑 (C)寅 (D)卯。
- ()清廷在19世紀中葉開放臺灣港口,允許外國人通商及傳教。下列何者並非當時開放的港口? (A)雞籠 (B)淡水 (C) 鹿港 (D) 安平
- ()紀小雅想研究開港通商後的台灣古戰場,她應該捨棄到哪一地點巡禮?(A)澎湖 (B)打狗 (C)基隆 (D)恆春
- ()歷史老師所繪製的右圖資料應是哪位清代官員治臺的事蹟? (A)施琅(B)沈葆楨 (C)丁日昌(D)劉銘傳
- ()小月在上課時聽到某一課程主題時,決定在假日安排史蹟之旅參觀下表相關景點,請問她所聽到的課程主題應是下列何者? (A) 三藩之亂(B) 英法聯軍 (C) 牡丹社事件 (D) 甲午戰爭
- ()台灣對外貿易興盛,下表資料所顯示的甲、乙、丙三項外銷產品應分別指何者? (A)鴉片、紡織品、樟腦 (B)茶葉、蔗糖、紡織品 (C)蔗糖、鴉片、紡織品 (D)茶葉、蔗糖、樟腦
- ()田秀如整理台灣歷史圖檔說明的相關資料,發現原先的說明標題不見了,根據下表提供的訊息加以判斷,她整理的內容應是哪一主題?(A)漢番衝突(B)閩粵械鬥(C)民變迭起 (D)開港通商
- ()清領時期,臺灣社會有「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之說法,下列何者並非造成這些動盪的主要原因?(A)臺灣吏治不良 (B)駐防軍隊軍紀敗壞 (C)外國勢力進逼 (D)民間祕密結盟風氣盛行
- 題組一清領時期的台灣行政區域曾因諸多因素而經過數次調整,請根據以下(圖甲)到 (圖丁)四個時期的行政區域圖回答下列問題:【題組】()(圖甲)中的諸羅縣改名為嘉義縣是受到下列哪一事件的影響?(A
- 【題組】()臺灣行政區由(圖乙)轉變至(圖丙)是受到下列哪一事件的影響?(A)戴潮春事件(B)牡丹社事件 (C)英法聯軍 (D)中法戰爭
- 【題組】()由(圖丙)轉變至(圖丁)是受到下列哪一事件的影響?(A)林爽文事件(B)戴潮春事件 (C)牡丹社事件 (D)中法戰爭
- 下列何者不是影響民主化的因素?(A)公民社會 (B)憲政體制 (C)生態永續 (D)經濟發展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有兩個數 A、B,若 A × B = 0,則 A = 0 且 B = 0 (B)3x2 - 5x + 1 = 4 + 3x2 是一個一元二次方程式 (C)將 x2 + 5
- 下列哪一個方程式的解是重根?(A)9x2 - 6x + 1 = 0 (B)x2 - 9 = 0 (C)x2 + 4x - 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