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1.關於孔子、孟子、荀子之思想比較,說明正確的是:故□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嚮矣。(荀子〈勸學〉七、八段)
(A)在天道觀方面,三人皆以為「天」是與個人心性修養相呼應的道德天
(B)在人性論方面,孔孟皆主張性善,而主張「其善者偽也」的荀子,則成為法家創始者
(C)在禮治方面,孔子側重闡揚「禮」的內在精神,而荀子重視「禮制」的引導、約束力
(D)在政治思想方面,孔、孟傾向以德化民,孟子較明確提出「法後王」之說。而荀子則是主 張「法先王」,期望建立一個客觀的制度化社會
(A)在天道觀方面,三人皆以為「天」是與個人心性修養相呼應的道德天
(B)在人性論方面,孔孟皆主張性善,而主張「其善者偽也」的荀子,則成為法家創始者
(C)在禮治方面,孔子側重闡揚「禮」的內在精神,而荀子重視「禮制」的引導、約束力
(D)在政治思想方面,孔、孟傾向以德化民,孟子較明確提出「法後王」之說。而荀子則是主 張「法先王」,期望建立一個客觀的制度化社會
參考答案
答案:C[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下列有關史學的敘述,何者「正確」? (A)資治通鑑為司馬光耗費十九年時間獨力完成的史學巨著 (B) 資治通鑑記載史事上起戰國,下訖宋代結束,承接春秋,為通史名著 (C) 資治通鑑為明神宗賜名,取
- 下列選項中的成語,字形完全正確的選項是?(A) 齎志而歿/秋薺春荼/噬臍莫及(B) 不徨多讓/誠惶誠恐/寢不遑安(C) 懲前毖後/蚍蜉撼樹/如喪考妣(D) 卓犖不羈/蠅熒狗苟/煢煢獨立(E) 短
- 鍊字是寫作時非常重要的技巧,字句的錘鍊常可讓整篇文章生色不少。下列詩文的□中,何者所搭配的字詞準確而生動,更增添了文句的風采?(A)一彎弧線,輕柔地/承載天地所有的重負/一條會唱歌的溪流/把一
- 文人常藉由月景,興發相思之情,情之所至,甚至可以跨越時空限制,使乖隔兩地之人,心相牽繫。下列詩詞中何者亦透露出類似的情懷?(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B)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C)但願人長久
- 下列語句中,何者用字完全正確?(A)思想上的獨立才是任何行式獨立自主的前提(B)人性都一樣,在古怪爆躁的人都需要溫暖(C)人的未來從來不是命中注定的(D)用自己的方式,做自己,橕起世界
- 下列成語,何者最近似「少年休笑白頭翁,花開能有幾時紅」?(A)功虧一簣 (B)鳥盡弓藏 (C)飲鴆止渴 (D)青春易逝
- 以下是一段關於「禮學」發展的敘述,其中 處敘述正確的選項是:古人閱讀 (a) 時,領悟的道理附記在 (a) 中,其後,內容逐漸脫離該書羈限,廣泛討論禮的相關事宜。至 (b) ,戴聖從這些文章中
- 請默出〈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誰肯相為言」之間的句子。(要抄提示句)
- 日本在臺灣推行的「皇民化運動」,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A)國語運動 (B)改姓名 (C)改變宗教信仰 (D)鼓勵志願從軍 (E)日臺共學。
- 8 五馬立「踟躕」:
內容推薦
- 作文續寫:下文是關於一個禪師的故事,請發揮想像力,在現有的情節基礎上,為它設想一個結尾吧。【說明】人物情節須以現有線索為基礎,後續可自由發揮,但須言之成理。不可使用詩歌體,文末須有明確結尾。3
- 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將抽象的「愁緒」直接以具體的「春水」形容。下列詞作中,亦將抽象的情感直接以具體的事物描寫的選項是:(A)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
- 現代詩詠物詩篇常透過描述此物的特徵,使讀者隱然從中找到答案。例如:「住在沙漠裡/沙漠水不多/向四面八方說/給我水喝。」(張春德 仙人掌)從「住在沙漠」、「給我喝水」的特性就可推敲出是「仙人掌」。
- 下列關於詞家的特色及地位,敘述正確的選項是:(A)李煜,繼承了盛唐時期花間詞派的傳統,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及形象,反映現實生活中的意境,在中國詞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被譽為「詞中之聖」、「詞中之帝」
- 下列選項中「 」內的字音,何者兩兩相同?(A)余為「僇」人/「戮」力同心(B)飛鴻雪「爪」/東鱗西「爪」(C)修櫓「轒」轀/血脈「僨」張(D)「簞」食瓢飲/「殫」精竭慮(E)「赭」衣塞途/鸞翔鳳
- 下列選項中的文句,何者與「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所使用的語氣相同?(A)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B)此係公事,先生幸勿推卻(C)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D)庶竭駑鈍,攘除姦凶
- 下列關於史學名著之體例與配對之說明,何者「正確」? (A)資治通鑑/司馬光/紀傳體之祖 (B)史記/司馬遷/編年體之祖、通史之祖 (C)左傳/編年體/春秋內傳 (D)國語/國別史/春秋外傳 (E
- 秦梓齊同學在一本書上看到《老子》的思想評介:「儒家站在『實理』的立場,說天地有仁心,聖人有仁心,所以才有生的方向和動力;道家站在『虛用』的角度,說天地不主宰萬物,萬物才有自己生的餘地,聖人不主
- 下列語句中,何者非出自李後主〈虞美人〉?(A)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B)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C)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D)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題組】下列文意說明錯誤的是:(A)「春秋之微」意指《春秋》之褒貶沮勸,多用微言(B)「端而言,蝡而動」,意指言語端正,但行為軟弱(C)「君子如嚮」之喻,在強調君子答人之問宜恰如其分,不應急躁多言
- 「魯迅,本名 A 。他在 B 求學期間,目睹中國人精神上的愚弱而棄醫從文。 C 時期參與文學革命,於1918年創作中國新文學第一篇白話小說—— D 。之後陸續發表多篇名作,並開展出批判性極強的
- 文人多傷春悲秋,然而抽象的愁思卻極難表達,若能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徵性的譬喻或轉化手法描寫,則能將愁思寫得鮮明具體而形象化,如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下列詩詞中何者也
- 9 因起「徬徨」:
- ()The surface of this huge rock was____astrangeshape.(A) made of (B) cut into (C) cut down (D) mad
- 下列何者為同義詞?(A)黎庶/蒸民 (B)東宮/東家(C)昆仲/怙恃 (D)儲君/同生
- 下列一段史書文字,若依文意及史實判斷,敘述「正確」的選項是:「孟軻,鄒人也。受業於○○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於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
- 10 「冉冉」府中趨:
- 下列選項何者與「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所詠的人物相同?(★★為人名)(A)孤竹★★恥戰爭,望塵遮道請休兵。首陽山倒為平地,應始無人說姓名(B)★★辛苦事干戈,帝業興隆俊傑多。猶恨四方
- 下列哪些事件與日據時期(1919-1936 年)的「農工運動」發展有關?(A)1926 年簡吉在鳳山成立的「臺灣農民組合」,是第一個農民運動組織。(B)1925 年「二林事件」的發生,肇因於蔗農
- 下列成語中,人物與事蹟的組合,何者錯誤?(A)「坦腹東床」:王羲之 (B)「略識之無」:白居易(C)「投筆從戎」:班固 (D)「圖窮匕見」:荊軻
- 資料一:「清朝對臺灣原住民的統治,採封山隔絕的政策,將番地視為化外之地。」資料二:「1867 年的船難,讓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與恆春半島的頭目簽訂船難互助條約。等於否定清廷對番地的管轄權。」資料三
- 下列語句中,何者最符合「箕山之節」的形象?(A)胸懷濟世,志向遠大 (B)讀書研究,著書立說(C)隱居避世,不慕虛榮 (D)遊山玩水,任意隨興
- 【題組】(2)從資料一到資料三,可以看出外國否定清廷對番地的管轄權,以致日本作為藉口發兵攻臺。這種「外國否定清廷對番地的管轄權」,即是什麼論點? 2
- 下列關於文意之說明,何者正確?(A)〈漁父〉:「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意涵近於《老子》:「和其光,同其塵。」(B)李煜〈浪淘沙〉:「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寫出征夫羈旅
- 荀子〈勸學〉一篇中闡明了學習的目的與重要性。在《論語》、《孟子》中亦有論及教與學的思想,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可見孔子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