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0.文人多傷春悲秋,然而抽象的愁思卻極難表達,若能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徵性的譬喻或轉化手法描寫,則能將愁思寫得鮮明具體而形象化,如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下列詩詞中何者也使用此類手法:
(A)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B)菡萏香消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依闌干
(C)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D)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E)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參考答案

答案:C,D[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