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0.「恕者,以身為度者也。己所不欲,毋加諸人。惡諸人,則去諸己:欲諸人,則求諸己;此恕也。』可知「恕」字的衡量標準是什麼?
(A)他人
(B) 自我
(C)眾人
(D)團體
(A)他人
(B) 自我
(C)眾人
(D)團體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下列關於〈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的說明何者敘述不正確? (A)「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描寫遠行人孟浩然的動向。 (B)「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點出送行人將在春天與好友道別。
- 韓星宋仲基與宋慧喬兩人已訂好婚期,好友光洙若想為他倆送上祝福,下列何種賀詞不適宜寫在紅包袋上?(A)珠聯璧合(B)琴瑟和鳴(C)玉潤珠圓(D)永締良緣
- 「習與正人居之,不能無正也;猶生長于齊,不能不齊語也。——賈誼」---提醒我們應結交何種朋友?(A)杵臼之交 (B)忘年之交(C)金蘭之交 (D)良朋益友
- 曾國藩:「苟能發憤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苟不能發憤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及清靜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這段話主要的意涵為何?(A)有心讀書
- 如夢令 李清照 誰伴明月獨坐?我共影兒兩箇。燈盡欲眠時,影也把人拋躲。無那,無那,好個悽惶的我。【題組】依字數分,本首詞應屬詞中哪一類? (A)小令 (B)中調 (C)長調 (D)絕句
- 下列有關詞的敘述哪些正確?(甲)詞又名詩餘、樂府、長短句(乙)詞的平仄並沒有限制,比近體詩還自由(丙)詞依字數可分為小令、中調、長調(丁)詞牌與所描繪的內容不必相關(A)甲乙丙(B)甲丙丁(C)
- 吳均,字叔庠,因為他在家中排行老三,又因古時大學北稱「上庠」,南稱「成均」,所以他的「名」與「字」是同義關係。以下名和字不屬於同義關係者(甲)岳飛,字鵬舉 (乙)曾鞏,字子固(丙)文天祥,字宋
- 簡媜水問「那段年歲裡最大的主題是愛。渴求美善的愛,卻不懂得去彼此守護;總在擁抱同時互使出個性的劍芒、在讚美時責備、傾訴時要求、攜手時任性分道,分道之後又企盼回盟,卻苦苦忍住不回眸……」 這樣的
- 下列有關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一詞,何者說明有誤?(A)南鄉子是詞牌,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題目。(B) 南鄉子採用即景抒情,表現英雄氣概。(C)「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是屬於設問中的
- 關於作者的介紹,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余光中的詩與散文創作均獲得極高評價,其詩作富於節奏感,作品技巧融通古典與現代,兼採中國與西方(B)蘇軾,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蘇軾詞風豪放,筆力雄健,
內容推薦
-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其中,「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其原因為何? (A)不識愁滋味而強說愁(B)更上
- 關於〈雅量〉的文章分析,下列何者敘述有誤?(A)作者認為培養雅量的最好方式是能「互相尊重」和「包容對方」。 (B)文章一開始先說明雅量是寬宏的度量,再採「夾敘夾議」方式,層層推論出雅量的內涵。(C
- 【題組】此首詞傳達意境如何? (A)熱鬧 (B)歡愉 (C)恬淡 (D)淒涼
- 閱讀測驗:(一) 京兆 田真兄弟三人共議分財,生資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荊樹,共議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樹即枯死,狀如火然。真往見之,大驚,謂諸弟曰:「樹本同株,聞將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
- 106學年度北投國中畢旅晚會表演精彩絕倫,表演同學無不使出渾身解數,贏得滿堂喝采,並獲校長致贈錦旗一面。錦旗上的題辭何者正確?(A)舞藝超群/ 國粹之光(B)飄逸生姿/舞姿翩翩(C)舞姿曼妙/眾
- 共患難易,同富貴難,特別是在□□□□的演藝圈,許多團體往往自我膨脹,將理想拋諸腦後,最終鬧得不歡而散,□□□□。缺空宜填(A)五光十色/形同陌路 (B)紙醉金迷/雄心勃勃(C)飛黃騰達/志同道合
- 〈拄柺杖的小男孩〉一文中:「他的媽媽仍然一派從容走在後面」,面對多重障礙的孩子,母親為何能表現得如此從容? (A)怕孩子看到自己的擔心與不捨。 (B)她對美國的教育制度充滿信心。 (C)他們處在
- 嵐亭在閱讀一本歷史書籍,書中提及「三一運動」、「台灣議會請願運動」、「羅福星事件」都歸類在反抗某國家的類別。試問:該類別最有可能是反抗下列何國的統治? (A)中國 (B)日本 (C)蘇俄 (D)英
- 【題組】本文選自吳均《續齊諧記》,可判斷此書是(A)志人小說(B)志怪小說(C)歷史小說(D)筆記小說
- 「讓我與你握別/再輕輕抽出我的手/華年從此停頓/熱淚在心中匯成河流」(席慕蓉 渡口)詩中「華年從此停頓」表達離別的心境。當心愛的人離去後,如花的青春歲月亦隨之而逝,心境因此蒼老。請問下列何者所表
- (甲)嚶嚶 (乙)淙淙 (丙)呵呵 (丁)啁啾 (戊)吱喳 (己)丁丁 (庚)間關 (辛)啞啞。上列詞語有幾項可用來形容鳥類鳴叫的聲音?(A)四項 (B)五項 (C)六項 (D)七項
- 下列選項,恰好是一首次序已打亂的「仄起式」五言絕句,試問:何句應排在第三個位置? (A)赧郎明月夜。 (B)爐火照天地。 (C)歌曲動寒川。 (D)紅星亂紫煙。
- 下列各項「 」中的字形,何組前後相同?(A)如茵「碧」草/金「碧」輝煌。(B)去而「復」返/繁「複」苦痛。 (C)甜言「蜜」語/關係親「密」。 (D)白首「偕」老/琴瑟和「諧」。
- (二) 予少時讀書,一見輒能誦。暗疏1之,亦不甚失。然負此自放,喜從滑稽飲酒者遊。旬朔2之間,把卷無幾日,故雖有強記之力,而常廢於不勤。此數年來,頗發憤自懲艾3,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曩時4十一
- 「複雜龐大的工程,只為了讓一個人傳遞他的平安或者思念」,這段文字的涵義與下列何者相近?(A)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B)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C)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D)鍥而不捨,有志者事竟
- 下列文句,所描述的情懷,何者說明錯誤?(A)「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期待與友再次相聚(B)「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嘆知音難逢的孤寂(C)「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寄託淡泊名利的胸懷(
- 有關〈登鸛雀樓〉一詩的敘述,下列哪些敘述有誤? (A)「白日依山盡」一句,作者以仰視角度,描寫山勢高聳,雄偉壯麗。 (B)「黃河入海流」一句,作者以想像之筆,描寫黃河入海的壯闊景象。 (C)「欲
- 下列各項「 」中的字義,何者前後相同?(A)作「息」正常/奄奄一「息」。(B)不「盡」相同/取之不「盡」。(C)「故」人西辭/已經病「故」。(D)「道」過晚安/能言善「道」。
- 【題組】本文主旨提醒年輕學子?(A) 少年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B)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C) 世間之廣狹 皆由於自造(D) 修養定靜工夫 臨變方不動亂
- 「我不去想是否能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既然鍾情於玫瑰/就勇敢的吐露真誠」上述詩句所表達的精神是什麼?(A)不擇手段 (B)不計代價(C)勇往直前 (D)功成
- 下列何組詞語的詞語結構兩兩相同?(A)花紅柳綠/弄巧成拙 (B)亡鈇意鄰/東藏西躲(C)游魚細石/鳳毛麟角 (D)寡取易盈/好高騖遠
- 「擬人法」是將物比擬為人的修辭法,以呈現生動活潑的效果。下列文句何者不屬於擬人法? (A)浮雲簇擁著盈盈皓月,從海面冉冉上升。 (B)海鷗,在蔚藍的天與碧藍的海之間展翅飛翔。(C)大自然痛下毒手
- 下列各選項「 」中詞語的使用,何者正確? (A)乃哥仗勢著自己的「大頭症」,恃強凌弱,因此沒人願意和他當朋友。 (B)樂樂經常為了一點小事而跟別人斤斤計較,實 在是太「大小眼」了!(C)許多
- 【題組】作者在文中發出什麼感嘆?(A)結交酒肉朋友,誤入歧途(B)未能盡力完成朋友託付之事(C)少時虛擲光陰,老時記憶力衰退(D)遊戲終日,讀書不精
- 修身是一輩子的功課,「蘧伯玉當二十歲時,已覺前日之非而盡改之矣。至二十一歲,乃知前所改,未盡也:當二十二歲,回視二十一歲,猶在夢中。歲復一歲,遞遞改之,行年五十,而猶知四十九年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