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乙】余友李公擇,少時讀書於廬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擇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為「李氏山房」,藏書凡九千餘卷。公擇既已涉其流,探其源,採剝其華實,而咀嚼其膏味,以為己有,發於文詞,見於行事,以聞名於當世矣。而書固自如也,未嘗少損。將以遺來者,供其無窮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當得。是以不藏於家,而藏於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余既衰且病,無所用於世,惟將數年之間,盡讀其所未見之書,而廬山固所願遊而不得者,蓋將老焉。盡發公擇之藏,拾其餘棄以自補,庶有益乎!而公擇求余文以為記,乃為一言,使來者知昔之君子見書之難,而今之學者有書而不讀,為可惜也。(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根據乙段文章,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李公擇年少好讀書,年長就丟下九千餘卷藏書,下山去了
(B)李公擇讀的書「未嘗少損」,可見並未用心投入,好好研讀
(C)蘇東坡感嘆:古人想讀書而很難看到書,現在的人有書而不讀
(D)蘇東坡旅遊至廬山,發現李氏山房這一人文景點,所以寫了這篇文章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850775
統計:A(29),B(93),C(2195),D(59),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修辭、蘇東坡、選出與其他相異的選項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