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7.日治時期,日本在台灣實施保甲制度。以下對保甲制度描述,何者最為正確?
(A)為日本人所創立的制度
(B)保甲成員負連坐責任
(C)每10戶成立1保
(D)在地方上具有自治權。
(A)為日本人所創立的制度
(B)保甲成員負連坐責任
(C)每10戶成立1保
(D)在地方上具有自治權。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台灣民主國抗日失敗後,哪一位將領仍舊在臺南奮勇抗日,至少多支撐超過半年時間,最後才兵敗退回中國大陸?(A)劉永福 (B)羅福星 (C)余清芳 (D)丘逢甲。
- 台灣民主國成立後,推舉當時臺灣省末代巡撫為總統,抗拒日本統治。請問:清領時期臺灣省的末代巡撫為何人?(A)劉銘傳 (B)沈葆楨 (C)唐景崧 (D)丘逢甲。
- 日本統治期間,統治者運用警察制度嚴密控制臺灣社會,當時原住民頭目因不滿日本官吏高壓統治,起而率眾抗爭,爆發了下列哪一事件?(A)劉永福抗日 (B)牡丹社事件 (C)噍吧哖事件 (D)霧社事件。
- 日本占領臺灣後,日人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曾實施專賣制度,由政府獨占經營。請問:下列哪項物品,被日人列為專賣商品之一?(A)鴉片 (B)茶葉 (C)甘蔗 (D)稻米。
- 歐洲媒體報導,法國的奶油近期有缺貨現象,奶油匱乏的原因之一是需求增加,因為兩年前有一些科學研究顯示食用奶油有益,於是全球對奶油的需求都提高了,尤其是在亞洲。 因此,自2016年3月到今年9月,短短一年
- 【題組】催生臺灣第一場地方選舉的最大功臣應該是下列哪一個組織?(A)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B)臺灣文化協會(C)臺灣民眾黨 (D)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 (三)臺灣歷史上的第一場地方選舉,投票率高達九成,雖然限制選舉民眾資格,並採取半數官派半數民選方式進行,但仍然讓臺灣民眾對於自治、普選、參政權等觀念有初步認識。請問:【題組】這場選舉舉辦的時間是
- 【題組】小說的結尾,大郎結識許多留學歸國的朋友。依照當時的時代背景與風氣,這些留學生最有可能到何國求學?(A)日本 (B)俄國 (C)美國 (D)法國
- 【題組】當時,臺灣的教育情形如何?(A)升學管道暢通,有志升學的臺人都能順利深造(B)為日本政府同化臺灣人的工具(C)臺灣學齡兒童的就學率比日人高(D)全部的學生都有平等受教權
- (二)歷史老師上課時提到一本小說,裡面有段情節:「大郎開始對教育方法有所懷疑,想起來有許多不能了解的,比如說小學校不用體罰,也能提高教育的效果;為什麼公學校不能這麼做?小學校按照政府頒訂的學則辦理,為
內容推薦
- 1937年日本在臺灣推動皇民化運動的主因為何?(A)為了解決兵源問題 (B)為了標榜日臺合一(C)為了鎮壓抗日份子 (D)為了掠奪臺灣山林資源。
- 日本在臺灣展開各項基礎建設,其最主要目的為何?(A)落實警察制度 (B)強化殖民統治 (C)推動皇民化運動 (D)推行國語家庭。
- 日本在臺灣實施「工業日本,農業臺灣」的經濟政策,以下哪一項成就最具代表性?(A)臺灣成為南進政策基地 (B)臺灣成功培植在來米(C)臺灣完成日月潭發電所 (D)臺灣成為糖業王國。
- 嘉南大圳為日治時期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請問是哪一位水利工程師的代表作?(A)後藤新平 (B)兒玉源太郎 (C)八田與一 (D)莫那魯道。
- 為配合日本推動南進政策,臺灣的經濟發展有何調整?(A)完成基隆到高雄縱貫鐵路 (B)興建嘉南大圳(C)成立臺灣銀行發行貨幣 (D)發展國防軍需工業。
- 日治時期的抗日行動中,哪一場行動犧牲人數最多,且具有宗教色彩?(A)台灣民主國 (B)苗栗事件 (C)西來庵事件 (D)霧社事件。
- 日本在臺灣如何推動皇民化運動?(A)推動日語、參拜神社 (B)以文官擔任台灣總督 (C)統一度量衡 (D)整建基隆港、高雄港。
- 中國自從一胎化的政策實施後,出生率頻頻下降,已進入低出生階段,然而每年人口增加的數量依然龐大,這種現象和下列何者的關係最大? (A)經濟發展快速,外來移入人口多 (B)人口基數龐大,故出生人數眾
- 【題組】中國此時所面臨的內憂外患為何? (A)鴉片戰爭、流寇叛亂 (B)英法聯軍、太平天國(C)中法戰爭、太平天國 (D)牡丹社事件、流寇叛亂。
- 18 .在中國面臨被列強瓜分的危機時,某國提出一項政策,暫時緩和瓜分危機。請問:這是哪個國家提出的哪項政策? (A)日本──明治維新 (B)俄國──聯合德法 (C)英國──協定關稅 (D)美國──
- 19 .歷圖(二)是19世紀英國輸入中國的某件商品的數量變化。根據你的判斷,這應該是何種商品? (A)茶葉 (B)樟腦 (C)番薯 (D)鴉片
- 20 .關於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對中西貿易所設的限制,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通商口岸僅限於廣州 (B)外商僅能於在租界區租屋居住 (C)只能透過各國領事進行貿易 (D)僅有鴉片能合法上市買賣
- 21 .清末朝廷對外屢戰屢敗,同時簽訂許多不平等條約。請問:清末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為何? (A)北京條約 (B)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璦琿條約
- 22 .下列關於太平天國的敘述,何者正確? (A)以維護傳統文化作號召 (B)以民族主義為基礎,企圖反清復明 (C)主張公有共享、男女平等 (D)宗教上融合儒、佛、道思想形成拜上帝會
- 歷圖(三)為近代中國對外開港後,由沿海延伸到內陸,陸續開放的通商口岸。請問,從甲演變至乙,再由乙演變至丙,各是經歷哪一場戰爭? (A)牡丹社事件、英法聯軍 (B)鴉片戰爭、英法聯軍(C)英法聯
- 24 .歷時14年的太平天國是清末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民變。請問下列何者並「非」太平天國所造成的影響?(A)漢人地位提升 (B)地方權力加重 (C)長江流域遭受破壞 (D)促進戊戌變法的推展
- 25 .關於中國近代的一個改革運動—自強運動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以軍事國防為重心 (B)由光緒皇帝領導改革 (C)偏重制度的改革,造成武力薄弱 (D)江南機器製造局為推動改革運動的總機構
- 26 .自強運動中設置「同文館」「廣方言館」主要是要培養哪一方面的人才?(A)天文 (B)醫學 (C)教育 (D)翻譯
- 27 .中國在自強運動期間,列強仍持續侵奪中國藩屬,中國天朝的地位屢遭挑戰。請問:下列有關侵略國與掠奪藩屬的配對,何者正確? (A)英國──朝鮮 (B)日本──琉球 (C)法國──緬甸 (D)德國
- 28 .關於甲午戰爭影響的敘述,下列何者有「誤」?(A)此役後,中國喪失藩屬--朝鮮 (B)臺灣自此成為日本殖民地(C)北京淪陷、圓明園被焚毀 (D)列強得以在通商口岸設廠製造
- 29 .清末推動的一連串改革運動,皆因受到外來事件的刺激。請問:自強運動、戊戌變法的推動分別是受到什麼樣的刺激? (A)牡丹社事件、中法戰爭 (B)鴉片戰爭、甲午戰爭 (C)鴉片戰爭、英法聯軍
- 八股文自明朝以來,一直是科舉考試的主要格式,但在清末的哪一次改革運動中,已提出要廢除? (A)自強運動 (B)戊戌變法 (C)革命運動 (D)太平天國。
- 臺灣通史的作者連雅堂曾稱讚某位歷史人物具有輔佐君王的才能,他不僅積極推廣文化事業,設立學校,並「盡心經畫……內課農桑,外興貿易。十數年來,移民大至……」此為下列何人?(A)施琅 (B)鄭成功 (
- 西元 1900 年,正值八國聯軍進犯中國之際,附圖為當時中國人民不同的生活情況。請問:山東百姓未感受到戰爭,可能是受到何事的影響? (A)東南各省與外國簽訂片面最惠國條款 (B)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
- 某清末的知識分子評論政治時說:「對於庚子後新政的推動,基本上國人都是給予正面期待的,可是時人不免疑惑,既然這場改革內容與戊戌變法幾乎如出一轍,主政者為何不開始就支持戊戌變法便是,真是太可惜了。」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