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列短文後回答問題28-30:  唐楷達到的高度及其法度嚴謹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後人對楷書的修習變得程序化,楷書的面貌變得標準化,從而失去創造力。宋朝四大書法家,都沒有可以和唐人比肩的楷書作品。到了明朝,由於科舉取士的日益僵化,出現了一種稱為「臺閣體」的書風。「臺閣體」楷書是科舉考試規定的官方字體,追求美觀、大方,同時也要求標準、規範。這種要求抑制了書法家的創作個性。清朝則進一步演變為「館閣體」,更是受到「千人一面」的批評。  清朝前期,金石文字學興起,南北朝碑刻大量出土;在書法方面,人們也開始反思「館閣體」的弊端。於是,到了嘉慶道光年間,魏碑開始受到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的重視,其中鼓吹魏碑最力者,早期有阮元和包世臣,後期有康有為。阮元寫《北碑南帖論》和《南北書派論》,首倡「碑學」;包世臣著《藝舟雙楫》,康有為著《廣藝舟雙楫》,一反宋朝以來對淳化閣帖的推崇,提出「尊碑抑帖」的觀點。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裡面明確提出:「今日欲尊帖學,則翻之已壞,不得不尊碑;欲尚唐碑,則磨之已壞,不得不尊南、北朝碑。尊之者,非以其古也。筆畫完好,精神流露,易於臨摹,一也;可以考隸楷之變,二也;可以考後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結構,宋尚意態,六朝碑各體畢備,四也;筆法舒長刻入,雄奇角出,應接不暇,實為唐、宋之所無有,五也。有是五者,不亦宜於尊乎!」此後碑學盛行,魏碑的價值得到普遍的承認,修習楷書的人除了取法「晉唐」,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魏碑。另外,魏碑經過標準化成為「魏體」字,是現在最常用的漢字印刷字體之一。在書法諸體中,草書與碑學風貌距離最遠,最具實踐難度,其實踐價值也最高,故引碑入草應為碑帖結合的高級形態。
28. 本文主旨為何?
(A)說明碑學興起的原因
(B)說明楷書評論的標準
(C)唐楷與魏碑字形的比較
(D)評論唐楷及館閣體的缺失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