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三、 作文:20分。請「擇一」作答即可。1.戰國時期思想活躍,對於人性論的見解也有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現象。如:告子說:「性無善無不善也。」或曰:「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是故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堯為君,而有象;以瞽叟為父,而有舜;以紂為兄之子,且以為君,而有微子啟、王子比干。」孟子則主張人性本善。「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你的人性觀是什麼?請就上列諸家說法「擇一」闡明申述之,不須擬定題目。文長至少四百字。2.古人為文作詩常有詠人詠物以寄託個人心志者,如杜甫〈詠懷古蹟〉中對諸葛亮之詠讚與惋惜其實頗有自傷老大無成之意;而李商隱的〈蟬〉更以蟬喻人,藉之以書陳內心的宦遊失意之苦。這些作家在遨遊文字之間的同時,似乎能上通古人與之神交,甚且也可感通萬物並與之惺惺相惜。你是否也曾有這樣一個遙不可及的偶像或對象,總是在你左右與你的精神溝通往來?請以偶像或其他萬物為對話的主角,書寫你的心情。題目請定為:「□□,請聽我說」,文長至少四百字。3文人的生命經歷往往難免徘徊於出世入世之間。如陶潛在渾濁的世局中毅然引退歸回田園;然而同樣身處亂世的屈原,既無法有出世之機會,更不能選擇同流合污,他最終「寧赴湘流,葬身魚腹之中」選擇了埋葬自己以成全人格的清白;世衰道微的戰國時期,有堅持理想的孟子週遊於列國之間,隱然以聖人之徒自居,勇於投身救人救世的行列之中;但同時也不乏蘇秦、張儀之類的政治掮客,藉著國際之間的政治矛盾,取得可觀的利益,締造個人的事業成就。這些不同的人生典型,你會選擇哪一種?為甚麼?題目請定為:「我願為□□」□□請就題目中的陶潛、屈原、孟子、蘇秦、張儀擇一填入。文長至少四百字。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25225
統計:A(1388),B(351),C(75),D(103),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詞和曲不同之處 、鍾肇政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