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無怨.陳列〉,回答 24.25 題 一般說來,只要不去想及外面的人和事,獄中生活是平靜的,也因此,人變得敏感而脆弱。在細微的聲音和氣味都會引起我們的注意力,任何人事的變動必然會使心情震盪不已。為了保護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紛擾,我早已斷絕和每個男女友人的交往,那個奇異的女孩子也是其中之一。夢境和風情畢竟已經遙遠了,甜美只是想像中的感覺,疼痛卻是擾亂秩序的真實。知道今天看了幾十頁的書,似乎就快樂了。卡繆說:「幸福不是一切,人還有責任。」這是一個人道主義者的莊嚴宣言。在此,私己性的享樂追求為更高的某個理想層次或所謂的社會良心而犧牲。於是,歷史上有了臉色蒼白或赤紅的聖哲與烈士,後代人也有了仰望的對象。可是,對於包括我在內的這裡的許多人而言,卡繆在它的札記裡所引述的另一種幸福更見親切和令人渴想。它的要素是這樣的:開放的生活、愛他人、免於一切野心的自由,以及創造。關於創造,我也在這個小室內看到了人類在困厄中改善環境的生動力量,看到文明演進具體而微的示範。囚犯能夠利用漿糊和牛皮紙製造書桌和書櫃,利用破布製成衣架和堅韌的繩索,利用饅頭和衛生紙製成圍棋子,以及利用花生薄膜製成風味特殊的香菸。大家在諸如此類的創意中改變空間,尋得滿足,並建立一個作息有序的小社會,按時起床運動工作睡覺,排班洗碗和擦地板。人希望保持個性的特立,但人也是不堪孤獨的;他向別人和文化尋求認同。一項事實是:有時半夜醒來,白芒芒的燈光刺痛兩眼,於是閉目諦聽屋外的風聲,想著亮在某個窗口的小燈,真想有個人和我說話,或者共嘗平凡而隱微的一些事物。困頓時,人所以還能保持內心的平衡,某些宗教人士以為是由於我們感覺到,現世生活只是生命的一部份,只是未來新生和覺醒的序曲。我寧願認為,在這樣的境況中,相濡以沫是力量獲得的最真切來源。當然,隨相處而來的一些弊病也是免不了的。緊閉的囚室裡就是這麼幾個二十四小時吃住在一起的人,侷促的領域使人難以躲避不想要的參與。惡劣情緒的傳染、摩擦和爭辯隨時都會將你捲入,且甚至於硬撐一整個虛榮的下午。反正生活確實也不可能永遠是一條潺潺的清流,而且我們不是超絕的角色,所以也不是能夠隱遁的角色,別人攪起的波紋或混濁,我們往往不知措手,因此乾脆也偶爾向它投下幾塊石子,讓它變形,並且發出一些可聞或不可聞的聲音。雨繼續下著,室友也繼續睡著。外面散步場邊的草地必已滿是潮濕,今夜將是雷馬克所說的屬於根與芽之夜。生機只要沒有完全死去,終究會萌芽茁長的。許多日子以前的某些時候,我常自以為已無法在感受歡愉的滋味了,人與物都顯得疏遠而難把握,甚至於天空和草木的爽新之美也只徒然加重愴然感覺而已,並認為此生將這樣地在憤懣裡走著、咳嗽、老去。現在雷雨聲中的恬靜裡,我卻已曉得,我不應該因為過去通過歪扭的媒介走入世界就變得落寞。當天地間萬物貫注於生長的時候,似乎其他的什麼都不值得怨恨和記掛了,最該珍視的是自己的完整。因此,我開始自覺得如此溫柔,如此強健,如此地神。
24 關於作者在文中傳達的想法,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在獄中,作者幾乎不與外界友人往來,只以閱讀來平靜內心。
(B)作者將為社會良心和高尚理想犧牲作為人生最高快樂的來源。
(C)監獄中龍蛇混雜,如同一座小型社會,作者在此情緒低落,也與這些人的生活格格不入。
(D)監獄的死寂無望將會殺死所有曾經意志高昂、目標堅毅的人,尤其是迷茫無盡的雨夜。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