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8. 九〇年代是臺灣散文發展的劇變年代,作品延續八〇年代的「多元」走向,細分出更多形式的書寫。如「飲食散文」、「旅遊散文」、「族群印象」、「自然生態」等等。以下這些不同書寫形式的作家作品,請選出說明錯誤者:
(A)「旅遊散文」的作品甚多,且由來已早,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蘇軾〈赤壁賦〉、崔顥〈黃鶴樓〉皆可屬於旅遊文學的範圍。語體文中,余光中〈聽聽那冷雨〉、林文月〈翡冷翠在下雨〉,也都是「旅遊散文」。
(B) 夏曼.藍波安的散文,記錄達悟人生活的點點滴滴,並以此作為年輕一代達悟人的傳統依據,企圖經由主動延續自己的文化,呈現個人與族群的情感,為「原住民散文」的代表。
(C) 擁有「鳥人」雅號的作家劉克襄,年輕時以鳥類生態為散文題材,開啟了臺灣「自然生態」寫作的風氣。大至地理文史的論述,藥草蔬果的研究,他都曾潛心著墨。廣義來看,以山岳探查、生態旅遊和社區營造為創作主題的作品,都可歸於「自然生態」書寫的範圍。
(D) 推究「飲食散文」的內涵,菜式的繁複做法多半不是書寫重點,透過文字所欲傳達的人事之情、鄉土之思,常常才是作者所欲傳達者。林文月《飲膳札記》,便可歸屬此類別。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21773
統計:A(554),B(59),C(84),D(81),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