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何謂物?何謂權利?何謂一物一權原則?下列各項是否有違一物一權原則?(35 )(一) 甲、乙共有一筆A 地,應有部分各二分之一。(二) 丙將一筆B 地之東半部設定地上權於丁。(三) 戊將 C 公寓之一樓讓與庚。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一、數位相機與數位攝影機都是近年流行的數位電子商品。假定均為正常財,而且兩者無論在消費或生產上都具有替代關係;此外,記憶卡則是這兩種商品生產上之組合配件,又是消費上之互補品。請就下列各小題所列出之事件
- 三、甲男乙女原為夫妻,經法院判決離婚確定後,甲男復與丙女結婚。其後乙女認原離婚確定判決有瑕疵,請求再審勝訴確定。請問前後婚的關係如何解決?
- 有關「教學評量」對教師的回饋作用,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可了解學生的起點行為(B)可增強學生的自我了解(C)可了解教學的效果(D)可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
- 一、請繪出相關圖形回答下列問題,並以文字加以解釋:當平均總成本(ATC,average total cost)上升時,平均總成本和邊際成本(MC,marginal cost)的關係如何?(5 %
- 三、依我國民法規定,離婚之成立方式有幾?試敘述之。
- 四、甲男乙女為夫妻,乙與甲結婚前有一子丁。甲、乙婚後未約定夫妻財產制。民國99年3月甲以其婚後營業所得購置A屋一棟,價值新臺幣1千萬元。同年4月,甲將該屋贈與丙女,並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同年5月,乙發
- 二、結婚證人是否須有完全之行為能力?請扼要述之。
- 四、某甲原以自己登記為起造人,自行興建二樓洋房,待二樓結構體完成,但門窗及內部裝潢尚未完工之前,即將該洋房售予某乙,惟雙方為求省事僅以將起造人之名義變更為乙,作為移轉所有權之方法,某甲亦實際將該洋房交
- 按馬斯洛( A. H. Maslow )的「需求層次論」,人類的多種需求,可依其性質分為七個層次,包括:(a)生理需求,(b)美的需求,(c)自我實現的需求,(d)知的需求,(e)愛與隸屬的需求
- 二、下列各行為,其效力如何?(一) 夫妻間為恐一方於日後或有虐待或侮辱他方情事,而預立離婚契約。(二) 甲之子乙擅自將甲之古董一件讓與丙。
內容推薦
- 四、何謂民法上的重婚?重婚的效果如何?
- 二、法律行為有債權行為與物權行為之分,如何區別之?甲向乙買受土地一筆,經乙將該土地交付及為所有權移轉登記於甲,甲亦已交付價金300 萬元於乙;試問:乙之交付及移轉登記與甲之交付是否均屬物權行為?
- (一)一顆蘋果如果用刀子切了三刀,最多可以切成多少塊?
- 三、甲仲介公司之職員乙向丙謊稱其A 屋為危屋,致丙心生恐懼而將A 屋經由甲之仲介,廉價售與丁,丁旋高價售與戊,均已完成移轉登記,試問:(30)(一) 丙得否向丁、戊請求返還A 屋?(二) 丙得否向甲、
- 人本主義心理學所提倡的各種教育改革方案中,最具特色的是開放教室的教學設計,關於「開放教室的教學設計」,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學生主導自己的學習(B)採固定課本式教材(C)採無隔間之開放教室(D
- 一、何謂「福利經濟學第一及第二基本定理」?當社會資源配置達到「總效用可能曲線」(grand utility possibility frontier)上的某一點,是否表示「淨社會利得」(netsoci
- 三、子女之稱姓,於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與養子女有無不同?甲男、乙女未婚同居,乙生子 A,甲於A 出生後一年至戶政事務所辦理認領A 之登記,於認領登記後,A 應由何人對其為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
- 二、甲無權代理乙向丙買受土地一筆,價金新臺幣(下同)600萬元,但乙拒絕承認該契約,丙因此受有損害50萬元,有無權利請求損害賠償?於乙拒絕承認後,丙得否主張其為出賣人,請求甲給付600萬元價金?
- 一、為何廠商有誘因採取「兩部訂價」?(4 %)請比較「兩部訂價」與一般「單一訂價」(uniform pricing)下,消費者剩餘、廠商利潤與社會福利的大小。(9 %)有一獨占者面對
- 運用行為改變技術處理學生的行為問題,是屬於何種理論取向?(A)行為主義取向 (B)人本主義取向(C)折衷主義取向 (D)以上皆非
- 一、試從公平和效率的論點,分析由私人提供純公共財的缺點。
- 四、甲夫、乙妻婚後有子女 A、B。甲於民國(下同)100 年2 月10 日贈與乙200 萬元(經交付),又於同年10 月20 日為A 之營業而贈與值250 萬元之房屋一棟(經移轉登記),再於101 年
- 三、甲、乙為夫妻,婚後乙對丙負有票據債務新臺幣100萬元,乙應以何種財產對丙負清償責任?是否因甲、乙夫妻財產制之不同而有不同之結論?
- 二、甲擬於自己之土地興建房屋,為籌措建屋經費,乃以該土地設定抵押權向乙借貸1,000 萬元,並辦妥抵押權登記。甲於房屋完工並完成建物所有權登記後,因周轉不靈無力清償對乙之借款,乙乃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拍
- 二、請說明土地市場之特性。(25 分)
- 一、多年以來,臺灣的實質所得大幅增加,但人口出生率卻下降了,每戶家庭的平均小孩數降低。以下有各種不同的解釋。(一) 請利用無異曲線分析法,以小孩數為橫軸變數,保有的貨幣所得或其他所有商品為縱軸變數,先
- 四、甲男、乙女同居1年後,乙生子A,乙知A與甲並無血緣關係,甲受乙之詐欺,至戶政事務所辦理認領A之登記;3年後,甲自檢驗中發現其與A並無親子血緣關係,不願與A保持親子關係,於法有無方法可得主張?
- 三、甲男乙女未婚同居,不久乙女懷有 A 子,甲男不願負責乃遠走高飛,乙女為瞞人耳目乃與不知情之丙男結婚,婚後8 個月A 子出生。A 子成年後甲男始出面要求認領A 子,丙男被告知後震怒,隨即自書遺囑載明
- 二、甲、乙於民國八十年離婚,雙方約定其婚生子女丙由甲監護,惟甲出國期間,十五歲丙暫住乙家時,丙無照駕駛機車撞傷橫越快車道的丁,試以侵權行為為範圍,分析甲、乙、丙、丁間其法律關係為何?
- 一、中央銀行提高重貼現率,一方面避免通貨膨脹,但又擔心降低民間投資及消費。試以總體經濟學原理說明中央銀行之政策對於所得、就業及一般物價水準之影響。
- 二、甲與乙共有A地。甲有子女丙、丁二人。甲死亡後,丙可否訴請分割A地?(25分)
- 二、甲因經商失敗,負債累累,為逃避債權人查封拍賣,以通謀虛偽意思表示的方法,將其所有之建地一筆,移轉登記予其友人乙。請依下列不同情況,附具理由回答下列問題:(一) 在甲以通謀虛偽意思表示的方法,將建地
- 三、甲、乙、丙共有土地一筆,所有權應有部分各為三分之一。甲以其應有部分設定抵押權予某銀行,向銀行借款。其後共有人經該銀行同意協議分割共有物,惟因共有土地面積太小,以共有土地原物分配,顯有困難,乃約定由
- 一、試附理由分項解答下列問題:(一)債務人甲積欠債權人丙債款500萬元未償,為避免丙之強制執行起見,乃與友人乙通謀佯為價額400萬元之假買賣,而將其僅有市值400萬元之房地一處為所有權移轉登記予乙名下
- 三、甲男乙女為夫妻,甲乙感情不睦。甲與丙女通姦致丙生一子A,甲定期給付A生活費;乙不甘示弱,與丁男通姦生一子B。其後,甲與乙在某代書事務所書立協議離婚書,由戊為證人簽名其上;隔日,甲另覓證人己在協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