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下列關於作家的說明,正確的是:
(A)曹丕〈與吳質書〉:「善於辭賦,惜其體弱,不足以起其文。」劉勰《文心雕龍.才略》:「摘其辭賦,則七子之冠冕。」上引二段文字,所指涉的對象皆為孔融
(B)司馬遷〈太史公自序〉:「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其中「孫子」即指孫武
(C)王羲之擅長行、草二體,其〈蘭亭集序〉即有「天下第一行書」之譽,並與其子王徽之並稱「二王」
(D)賈誼政論以〈過秦論〉、〈治安策〉為人稱道,辭賦則以〈弔屈原賦〉、〈鵩鳥賦〉受人讚賞
(A)曹丕〈與吳質書〉:「善於辭賦,惜其體弱,不足以起其文。」劉勰《文心雕龍.才略》:「摘其辭賦,則七子之冠冕。」上引二段文字,所指涉的對象皆為孔融
(B)司馬遷〈太史公自序〉:「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其中「孫子」即指孫武
(C)王羲之擅長行、草二體,其〈蘭亭集序〉即有「天下第一行書」之譽,並與其子王徽之並稱「二王」
(D)賈誼政論以〈過秦論〉、〈治安策〉為人稱道,辭賦則以〈弔屈原賦〉、〈鵩鳥賦〉受人讚賞
參考答案
答案:D[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 )物價膨脹是指一般物價水準之持續上漲現象,它所造成的經濟影響,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在物價膨脹時,央行為平抑物價可採行降低重貼現率 (B)物價膨脹使物品的價格越來越高,而實質的工資減少
- ( )下列成語選項,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卯吃寅糧 (B)甕牖繩樞 (C)紈絝子弟 (D)萁踞而遨。
- 下列各句的典故出處,以及文意說明,完全正確的是:(A)〈登樓賦〉:「懼匏瓜之徒懸」,語出《孟子》:「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意在擔心自己不為世用,無所作為(B)〈登樓賦〉:「畏井渫之莫食」,
- 【題組】自學術思想的發展而言,此兩派的長期爭論,導致十八世紀時,中國出現哪一種新學派?2%
- 下列新詩所描寫之物,何者與〈白玉苦瓜〉所描寫的對象相同?(A)從火裡來,再到水中去/也不過熬來一身苦澀/沖出一身苦澀/苦澀,無論如何也說不完/山中晦暗的心情(B)走過/才知道那是中年/以後弄皺了
- 請依文意判斷,下列缺空內容先後應填入的是:晉侯圍原,命三日之糧。原不降,命去之。諜出,曰:「 」軍吏曰:「 」公曰:「 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 」退一舍而原降。(甲)所亡滋多。(乙)原
- ( )(甲)夜半鐘聲到客船(乙)薄暮冥冥(丙)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丁)日昃忘食(戊)常州日禺時。請選出依古代時辰由早到晚排列的選項:(A)甲丙丁戊乙 (B) 甲丙戊丁乙 (C) 丙丁戊乙甲 (D
- 下列關於〈坤伶〉、〈因為風的緣故〉的敘述何者正確? (A)(B)(C)(D)
- (三)關於讀書求學的態度與方法,是中國學術史上長期討論的課題之一。甲派認為:致知豁然貫通,乃是認識的最高階段,它乃是以格物窮理為基礎,「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積累既多,則胸中自然貫通」此乃入聖之
- 下列有關「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彊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的說明,何者正確?(A)范雎為綈袍之贈的典故對象(B)「彊公室,杜私門」為錯綜句式(C)「蠶食諸侯」的「蠶」為名詞做
內容推薦
- ( )國民生產毛額(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是指於一國國民,在一定期間內,所生產的各種最終財貨與勞務之市場價值總值,下列何者不可計入2006年的GNP中? (A)外
- 下列各組成語中,意義、用法皆相近的是:(A)肉袒面縛/楚囚纓冠/折節請降(B)摧枯拉朽/挾山超海/俯拾地芥(C)甑塵釜魚/室無長物/簞食壺漿(D)腥風血雨/喋血山河/焚芝鋤蕙
- ( )成語的運用常會隨時間而有改變或引申原意的情形,造成一詞多用的現象,下列「 」中的成語,詞義前後相同者為何?(A)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鬥角」/這次班聯會主席選舉,空前激烈,候選
- 以下章法分析,錯誤的是:(A)賈誼〈過秦論〉一文,敘秦國崛起、壯大、併吞六國的經過,最後再以秦朝之快速滅亡,點出「仁義不施」的論點,為主旨歸納法(B)王羲之〈蘭亭集序〉一文,第一、二段以實寫為主,
- 賈誼如流星般光璨而短暫的一生,每每成為文人思索與創作的焦點所在,因此歌詠賈誼的詩作,歷代不絕。下列詩歌中,不是歌詠賈誼的是:(A)一謫長沙地,三年歎逐臣。上書憂漢室,作賦弔靈均。(B)龍門有靈秀,
- 關於〈原君〉一文,下列敘述何者為是?(A)「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意指「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B)「以
- 閱讀下列文字,並選出正確的說明:曾先生嗜辣,說這是百味之王,正因為是王者之味,所以他味不易親近,有些菜中酸甜鹹澀交雜,曾先生謂之「風塵味」,沒有意思。辣之於味最高最純,不與他味相混,是王者氣象,
- 詞義用法,往往隨著時代推移而產生改變。下列各組中的詞義,意義及用法兩兩相異的是:(A)廊腰縵迴,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商場上為求生存,「鉤心鬥角」的戲碼往往一再上演(B)資之深,則取
- 請問「以□□淫樂,不易無窮之悲,雖愚者亦明之矣!」句中□處可填入的語詞有幾個?(甲)俄頃 (乙)斯須 (丙)片刻 (丁)頃刻 (戊)亙古 (己)須臾: (A)三 (B)四 (C)五 (D)六。
- 9-10 題為題組請閱讀下列文字,並回答 9-10 題: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古之賢人,皆負可致之才,而卒不
- 下列關於人物事蹟的說明,完全正確的是:(A)平視甄妃—陳琳(B)文癒頭風—劉楨(C)座上客長滿,樽中酒不空—孔北海(D)在史記中與屈原並置於同一篇列傳—賈誼(E)雪夜訪戴、愛竹—王獻之
- 211542年時,葡萄牙人發現臺灣,但為何沒有登陸的企圖? (A)他們人數太少,武力不夠,所以只好放棄 (B)他們只想設法取得中國的絲綢,以交換日本的白銀 (C)他們此時已占領澳門,無須以臺灣作為對中
- 《水滸傳》是重要的章回小說代表作,從本書中衍生出許多有趣的歇後語,請問下列配對何者有誤?(A)林沖上梁山→官逼民反(B)潘金蓮給武松進酒→不打不相識(C)梁山的軍師→無用(D)孫二娘開的店→進不
- 【題組】上引文字所要表達的主要觀點,最能與下列哪一選項相呼應?(A)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B)夫當今生民之患
- 依文意判斷,正確的先後順序應是:第一個提出「三不」政策的,不是蔣經國,不是李登輝,是鄭經。 十七世紀末鄭經的「三不」所爭取的和二十世紀末的我們所企求的,其實差別不大。(A)甲丁丙乙戊 (B)乙戊
- 23大溪豆干聞名臺灣,事實上溯源大溪歷史曾有段河運全盛期船舶雲集、繁華如織的盛景。請問:那段時期大溪的興盛是與何事件有關? (A)鐵路的興建 (B)樟腦、木材的轉運 (C)開山撫番政策 (D)臺北府的
- 下列關於時間計量用詞的說明,錯誤的是:(A)「一歲」、「一稔」、「一載」皆指一年(B)「一世」的時間比「一紀」來得長(C)「七秩老翁」也作「七旬老翁」(D)白居易:「予與夢得甲子同,今俱七十。」
- 有關〈北投硫穴記〉一文之敘述何者為非?(A)全文採用順敘法,用移步換景法的方式轉換空間(B)文末作者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來描寫硫穴,是全文的重心:由環顧四周、就近觀看、俯瞰硫穴構成(C)「巨木裂土而
- 下列各組以官名稱呼之人物,皆屬於同一時代的是:(A)賈太傅/孫討虜/柳屯田(B)嵇中散/阮步兵/杜工部(C)王右丞/杜拾遺/劉賓客(D)王右軍/顏太師/蘇學士
- 下列各選項「」中的字,何者讀音完全不同?(A) 皆歎「惋」/壯士斷「腕」/文「苑」英華 (B)「崛」起文壇/「淈」泥揚波/個性「倔」強 (C) 逸興「遄」飛/水流「湍」急/「惴」慄不安 (D)
- 斟酌下引文字,關於()應填入哪一部經書,說明正確的是:六經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是故,(甲)也者,志吾心之陰陽消息者;(乙)也者,志吾心之紀綱政事者也;(丙)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丁)也
- 下列各組字義比較,完全相異的是:(A)憑軒「檻」以遙望兮/春風拂「檻」露華濃/籠鳥「檻」猿俱未死(B)不「虞」匱乏/以「虞」待不虞者,勝/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C)「因」利乘便/「因」不失
- 下列與《老子》一書的內容不相符合者為何?(A)文筆簡練,擅長以具體的事物、生動的譬喻來說明抽象的哲理(B)其句勢多為韻散結合,音調和諧,善用排比、對偶、回文等手法(C)以「道」為思想核心,認為道
- 「序」體文章除了書序、詩序之外,亦有託始於老子「君子贈人以言」,用以抒發離情,或嘉勉、勸慰行者之文,即所謂「贈序」。下列關於贈序的說明,正確的是:(A)蘇洵父名「序」,蘇家因此避諱而不用「序」,
- 三、題組題 (每題 5 分)※、以下三題為題組:【題組】51)( ) 寒假期間,國強想去打工貼補家用並賺點下學期的註冊費;如下表,他有四個工作可以選擇。國強選哪一個工作時,他的機會成本最小?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