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依據(甲)(乙)二文,選出敘述正確者:(甲)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曹丕《典論.論文》)(乙)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其文疎蕩,頗有奇氣。此二子者,豈嘗執筆學為如此之文哉?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
(A)甲文認為作家的才情氣質會影響文章風格/乙文認為文章與作家的胸襟氣度脫離不了關係
(B)甲文認為才性各有所偏,無法勉強/乙文認為沒有所謂的天才作家,一切皆由苦練而成
(C)甲文藉音樂為喻,說明寫作仍有一定的套路可遵循/乙文引孟子、太史公之例,說明胸襟氣度可藉由培養而獲得
(D)甲文認為寫作絕無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理/乙文認為旅遊可增廣見識與閱歷,進而對寫作產生影響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