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8.《少年臺灣史:寫給島嶼的新世代和永懷少年心的國人》一書中提及 : 「戰後陳儀在臺灣推行「剛性」的語言政策,一年後即禁止報刊使用日語,本地知識人突然變成文盲;黨國撤退來臺之後,更勵行「國語」政策…… 黨國的族群、語言政策,以及教育內容,為外省人創造很多優勢。這些優勢顯示在很多方面,根據〈誰是臺大學生?〉的研究論文,早年外省籍考上臺大的機率比本省籍高很多,以男性來說,1943~1945 年出生的年齡層,前者考上的機率約為後者的 6.5 倍,1950~1957 年出生的年齡層,約 4 倍。他們真的比較聰明?你說呢?現今在做決策、決定臺灣前程的人,主要來自這兩個年齡層,須注意的是,有一部分外省人投身於臺灣民主自由化運動,就如同有很多本省人效命於黨國一樣,不能一概而論。我們呈現這些問題,不是要「撕裂族群」,而是要探究問題的真正來源。」根據文本,作者認為臺灣早年黨國為外省人創造很多優勢。這樣的論述,是採取下列何者方式?
(A)看出內心
(B)推理得知
(C)舉出證據
(D)問卷調查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